二、寸草心报三春晖:中华母亲节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是表现母子之爱的。天地之间,人伦为要。人伦至情,母慈子孝。

母子之爱的力量

越是内在的东西,开发出来能量越大。越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情,越是原发性的感情,感情能量就越大。积淀越深、蕴蓄越久的感情,释放出来能量就越大。

母爱和爱母是人类最自然、最内在的爱。首先,从个体生育上讲,从怀孕开始,胚胎即受母体的滋养,十月怀胎,婴儿出生前都与母亲连体,互爱的根已经深深扎下去了,渗透在每个细胞。华人算“虚岁”就是把在母胎里的时间算上去。婴儿出生后三年哺乳,不仅供给营养,而且哺乳本身就是肌肤传爱的精神交流,婴儿同母亲产生心灵感通,母爱、爱母之情在日生夜长。子女是母亲身上的一块肉,这一点也不夸张。孩子的头三年不是没有记忆,恰恰相反,正是这些记忆构成了孩子人生的基础,对孩子精神的发育极为重要。而这人生的最初阶段完全是浸泡在母爱、爱母的情感中,如以物质相比,这种爱已经深植在分子、原子、原子核之中了,成为与生俱来的最天然的、最内在的情愫,是原发性的爱,是“元爱”,是人都经历过这种原发性的内心体验,蕴蓄着巨大的心理能量、情感能量、精神能量。触动这种潜在的情感体验,把蕴蓄人心人性深处的这种能量激发出来,提升起来,就会像核能一样,释放出巨大的威力。在这方面,海南省的狱政工作者就很有体会。过去他们“改造人”的工作偏重于政治说教,强制灌输,缺少能触摸到、冲击到心灵深处的教育。母子之爱可以直捣人们心灵深处最柔软、最敏感的部位,启发、开发人心深处的恩义、情义、道义,把潜在的能量释放出来,产生震撼性的效果,使原来“刀枪不入”态度顽固的人,灵魂受到触动。服刑人员王某,其母第一次来探望时,见母哭,他反而粗暴地骂母亲;受到孝的启发后,见母亲再来,他跪倒在地,请求母亲原谅他的不孝行为,母子俩相拥而泣。服刑人员黎某,清明节时被准假一天,他跑到先人墓前,长跪不起,痛悔自己对不起先人。

其次,从族类历史上讲,在人类千万年的历史长河中,母子之爱以社会遗传的方式,又通过文化的熏染、陶冶,强烈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以至成为一种心理定势,成为人类的一种美好天性,成为一切爱的基础。

母爱、爱母,虽是人类的一种美好天性,但潜在的天性犹如地里的种籽,需要适宜的条件才能吐芽、长苗,需要适宜的环境才能茁壮成长。人类美好的感情,包括体验和感受感情的能力,也需要精心、加意地培育才能养成,才能丰富。我们的孝道文化,母爱、爱母活动,怎么能不重视节日这个载体?怎么能不建立咱们自己的中华母亲节?

认真培育感知父母之爱和爱父母之心,其意义绝不限于家庭。“立爱自亲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父母之爱和爱父母之心的回环往复和反复体验中,人类的爱心在不断滋生、发育,从而辐射到血缘亲情以外的广大领域中去。很难想象一个没有感受过父母之爱、也不知爱父母的人,会知道怎样去爱别人。而没有爱心的人是很可怕的人,没有爱心的社会将是冷漠无情甚至充溢仇恨的社会。

母爱、爱母,是天然形成的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所以我们中华母亲节的口号一面是母爱、母教,一面是爱母、孝亲。

中华母亲节之一面:母爱、母教

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有了母亲才有了世界。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又是最重要的教师。母亲教育是每人必经的最基础的教育,是塑造人生的基本工序。好孩子是母亲的希望,好母亲则是孩子的天堂。生育本身是创造,是创造生命,教育培养更是创造,是创造人。做母亲,养育后代绝不等同于“生孩子”。养育意味着抚养和教育。心理学家、教育学家一再指出,人的性格主要是在幼年时期形成的。人的性格中在幼年时期所形成的一切是非常牢固的,并将成为人的第二天性。母亲是一个伟大的创造者,世界上最伟大的工作就是母亲的工作。爱子必然教子,母爱必然提升为母教,落实在母教上。母亲的素质决定着人类和民族的未来。母亲教育是民族素质建设和人才资源开发的原始性、长久性的基础。优化母亲素质对于我们国家的崛起、民族的复兴,是一项基础工程,因此,应在全社会范围内宣传母亲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形成尊重母亲的社会风尚,使高素质的女性愿意做母亲,而做了母亲的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因此,有识之士不断呼吁要重建母亲意识,发扬母教传统,振兴母教文化。人们很自然地想起了“孟母教子”的中华传统。

中华母亲节应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中,具有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和特定的民族精神底蕴。中华民族是最重视家庭伦理的民族,我国历史上有不少很伟大而且很有影响的母亲,孟子母亲仉氏是最突出的一位。孟子姓孟名轲,公元前372年四月初二诞生于邹(今山东省邹城),三岁时其父孟激去世,对独生子教养的责任就全落在孟母身上。她家贫,一面勤勉女工,一面精心教子,两千年前西汉《韩诗外传》和大历史学家刘向的《列女传》就翔实记载了孟母仉氏在不同阶段教子的五个故事,近八百年以来中国最普及的儿童读物《三字经》中有:“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从古至今都以她为中华贤母的主要代表。她的教子事迹是成系统的:

1.择邻三迁

儿童易受周围环境熏染,孟母首先加意为孩子选择有利于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善于利用环境来熏陶感化孟子。起初,孟子居住在墓地附近,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孟母就迁家。新居与市场为邻,而且邻居是屠夫,她再次迁居。把家搬到学宫旁,孟母高兴地说:这才是我儿子居住的地方!遂在此定居,并把孟子送入学宫读书,留下了“三迁择邻”的美谈。

2.断机喻学

一次孟子未及放学提前回家,孟母问他缘故,他表现出怠学的样子。孟母拿起刀来,当着孟子把织布机上的经线割断。就在孟子惊愕不解时,孟母说道:“你的废学,就像我割断织布机上的线,这布是一丝一线织起来的,现在割断了线,布就无法织成。”孟母用“断织”来譬喻“辍学”,指出做事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半途而废,就会前功尽弃。“断机喻学”形象显示了学习的内部规律:必须持之以恒。这一幕在孟子幼小的心灵中,烙下了深刻的印象,促使孟子旦夕勤学,终成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