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老子以后底道家(第3/3页)

粥熊曰:运转亡已,天地密移,畴觉之哉?故物损于彼者盈于此,成于此者亏于彼。损盈成亏,随生随死,往来相接,间不可省,畴觉之哉?凡一气不顿尽,一形不顿亏,亦不觉其成。不觉其成,不觉其亏,亦如人自生至老,貌色智态,亡日不异,皮肤爪发,随生随落,非婴孩时有停而不易也,间不可觉,俟至后知。

所谓虚是不患得,不患失,任自然转移,虚静以处,于是非利害,不为所动。天地密移,虽有损盈成亏,人处其中,毫不觉知。假如杞人忧天地崩坠,身无所寄,因而废寝忘食;又因人言其不坏,复舍然而喜,这都是不能参得虚字底意义。要到觉得天地坏与不坏底心识不存在我心,那才讲得上虚静。虚便是不觉得,与佛教底觉恰是相反。这“虚”宇,在《老子》(十六章)里也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要虚静才能无嗜欲,不知乐生,不知恶死,不知亲已,不知疏物,无爱憎.无利害。《黄帝篇》底故事便是这种思想底阐明。

《列子》里对于天地底生成,已有明说。《天瑞篇》说有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易为未见气,太初为气之始,太始为形之始,太素为质之始。具气形质而未相离,名曰浑沦。易是“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底存在体。由此变而为一,从一至九,复变为一,是为形始,清轻者上为天,浊重者下为地。易或者是汉以后底人依《易纬》改底,在《列子》它篇不见有易底意思,但《汤问》里底“无极”与太易底意义很相近,武内先生以为易即《老子》第十四章底夷,夷、易古字通用。总之,《列子》对于宇宙生成底见解是属于战国末年流行底说法,不必是创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