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仙明会”:一个狐仙群集的庙会

在河北省宁晋县的东汪村,有一个以狐仙信仰为主、礼拜各位“仙家”的南大厅庙会,即所谓“仙明会”。会期在每年的农历2月12日至15日,15日据说是狐仙的生日,所以成为庙会的“正日子”。1999年3月底至4月初,我们曾前往对该庙会做了短期考察,初步获得了一些基本的资料。(66)

“仙明会”庙会宗教活动的核心,是一座叫做“南大厅”的小庙,它坐南朝北,三间普通砖瓦平房,正门高悬一匾,上题“南大厅”三个大字。匾额落款为“1993年2月15日(当为农历),赵某某献”,从题铭看,此匾正是为“庆祝重修建”而奉献的。横书的“南大厅”三个大字下,又有“诚则灵”三个小字,似能说明狐仙庙会的兴盛,确与人们感受其是否“灵验”有直接关系。另有一位赵某1997年也曾献过一面大匾,上面也写着“南大厅”几个大字,庙会期间它被抬出来,靠在醒目处作为展示。门匾之下左右有对联,内容为“普济八方,灵光永照”、“仙术奥妙震天,法力威武渡群”。

小庙背后的路口,有焚烧纸钱和黄表纸的灰坑,时不时有人前来,面朝南边的麦田烧纸。据说,这是为请故去的父母和亲人一起来庙会看戏,热闹热闹。从庙会的空间配置看,这里算得上境界之地。紧贴小庙后墙和西墙,也有由信众以砖块垒起的极小的小祠,可能是平日有人来上香许愿,因无钥匙,进不了庙门,遂贴墙也设起了祠位吧。

庙会期间,人们在“南大厅”门前以木架和帆布等,搭起了很大的经棚(此在范庄叫做“醮棚”)。经棚东侧分别设立了“孟家庄”、“地母”、“风神”、“火神”、“路神”诸神位;经棚内正对南大厅的照墙内侧,设有“天地位”、“南海”、“阎佛”、“全仙”、“师傅”、“三官”、“虫王”、“药王”;经棚西侧靠北边则设有“西山”(即“苍岩山”)神位。经棚正中乃是信众上香“行好”,尤其是载歌载舞娱神和念经礼拜的空间。据说,该庙会近十多年来逐渐形成了唱戏娱神的风气,我们在农历二月十四日中午赶到,正好赶上观看香会信众在经棚表演的“唐僧取经”、“八仙过海”等娱神的节目。

除南大厅庙内的祭祀供品外,设置于经棚内的诸神位,也都各有既定组合的供品伺候着。供品的种类大同小异,基本组合是:三面三角形小旗,其上剪镂出花纹;大供即大枣馍馍三个、三杯酒、三杯茶;苹果、橘子和鸡蛋各一;饼干若干。

小庙内的正墙中央,贴有以土法印制的彩色诸仙纸像,左右亦有彩色的“神帖”,其上绘有该庙会所祀之诸位神灵与大仙。正中的诸仙纸像从上至下共有七层,其布局为:第一层从左至右依次为“丰仙”、“高仙”、“胡高仙”、“提名珠”、“夜明路”、“胡高仙”、“高仙”、“丰仙”八位;第二层从左至右依次为“杨义仙”、“成仙”、“成仙”、“老胡仙”、“老胡仙”、“老胡仙”、“成仙”、“成仙”、“杨义仙”九位;第三层从左至右依次为“金四胡”、“胡成仙”、“成仙”、“老胡仙”、“老胡仙”、“老胡仙”、“胡成仙”、“胡成仙”、“胡仙”九位;第四层从左至右依次为“胡仙”、“白义仙”、“明义仙”、“京义仙”、“高义仙”、“明义仙”、“成义仙”、“青文仙”、“男大仙”九位;第五层从左至右依次为“红仙姑”、“何仙姑”、“明仙姑”、“某仙”(67)、“云仙”、“灵仙”、“金仙”、“丰仙姑”、“灵仙之位”九位;第六层依次为“白长仙”、“某仙”、“红龙仙”、“某仙”、“青龙仙”、“白仙”、“武黑龙仙”、“小金龙”、“高龙仙”九位;第七层依次为“某仙”、“相公”、“武祖士”、“某仙”、“某仙”、“少秀公”、“某仙”七位。

从正中的诸仙纸像(也叫“神帖”)上统计,共有六十位“大仙”坐坛,其中与“四大门”信仰有关者,种类主要有“狐(胡)仙”、“白仙”、“长(常)仙”等。狐仙的表述有“胡老仙”、“胡高仙”、“老胡仙”、“金四胡”、“胡成仙”、“胡仙”等,每个个体似乎都有年序、性别的不同。“高仙”、“成仙”,也可能就是“胡高仙”及“胡成仙”的简称。“狐(胡)仙”的称谓多有雷同、重复和同名,出现了同一称谓的复数现象,但因在同一张纸像上,故应将其理解为不同的个体。因此,即便说南大厅庙会奉祀着一窝狐狸,似亦不算过言。“白仙”之外,又有“白义仙”的称谓。考虑到东汪村也有“刺猬精”之类传说的片段,可暂将“白仙”原型理解为“刺猬”。涉及“长仙”的称谓,主要有“青龙仙”、“武黑龙仙”、“小金龙”、“高龙仙”、“白长仙”等。

正中之诸仙纸像两边的“神帖”上,也有由“胡仙”、“龙仙”等诸仙彩像所表示的仙位,其中以“龙仙”居多,而所谓“青龙仙”和“白龙仙”的原型,应该就是青蛇和白蛇。村民们传说,东边(左侧)的“女胡仙”与“武龙仙”,是在附近的孟家庄成仙后才来到东汪的;而西边(右侧)的“青仙”与“白仙”,则来自一个叫做“八里疙瘩山里隆”的地方。看来,它们原本都有各自的“仙话”存在。两边神帖上的仙位如下:

左侧从上至下有三层,第一层从左至右依次为“夜明珠”、“提明路”二位;第二层从左至右依次位“某仙”、“某仙”、“某仙”、“武老仙”、“某仙”、“某仙”六位,除“武老仙”外,其余五位的名称均不得而知;第三层亦有六位,从左至右依次为“女云仙”、“白武龙仙”、“男小仙”、“某仙”、“女胡仙”、“某仙”等。右侧仙位从上至下有四层。第一层从左至右依次为“三老仙庙”、“提明珠”、“夜明珠”三位;第二层六位仙位均无姓名;第三层三位亦均无姓名;第四层从左至右依次为“青龙仙”、“红龙仙”、“青龙仙”、“白龙仙”四位。

相对而言,左右两边神帖上的诸仙,可能要比正中诸仙的地位为低,或系外来或晚起之信仰的缘故。类似的以土法彩印的神帖画像,其形式和我们在范庄不少老百姓家里所见的大同小异。一般都有若干层次,居于核心或上面的往往是主人家供奉的“主神”,下层多为一些“仙”或“师傅”。多数“仙”都骑着马,由于灵验的缘故,往往能为人办些较为低级、世俗的事。相对于“主神”的尊严来,那些“仙”似乎与人们的关系更加亲近一些,由此也可窥知至少在有些地方,狐仙之类的“仙”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一个民俗宗教体系中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