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他没打过一场仗,却是陆军上将?(第3/3页)

只可惜,蒋百里没有在有生之年看到这场战争的胜利。

1938年10月,蒋介石把陆军大学校长的位置交给了蒋百里——在此之前,他自己担任校长。

仅仅一个月之后,1938年11月4日凌晨,蒋百里因心脏病,与世长辞,终年56岁。

著名教育家黄炎培作挽联:

天生兵学家,亦是天生文学家。嗟君历尽尘海风波,其才略至战时始显。

一个中国人,来写一篇日本人。留此最后结晶文字,有光芒使敌胆为寒。

改迁后的蒋百里墓,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南山陵园

馒头说

“纸上谈兵”是不是一个贬义词?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的。

但蒋百里真的就是这样一个“纸上谈兵”的人。

近年来,舆论有一些把蒋百里“神化”的嫌疑。但抛开那些经不起考证的传说,你仔细看,蒋百里依然是一名出色的军事学家——不是军事家,因为他确实没有带过兵,打过仗。

一场庞大的战争,需要在前线奋勇杀敌的士兵,需要在指挥所里运筹帷幄的将官,也需要一些凭借自己的经历和眼光,远离战火,从战略角度剖析战局的人。

蒋百里就是这种人。而且,当时的中国,也需要这种人。

面对武装到牙齿、猖狂叫嚣的日本军队,其实当时很多中国人,包括中国军人,心底里是有一种胆怯的。

在这个时候,需要一个人站出来,告诉大家,日本人没有那么可怕!而且他不是只喊口号,而是用自己的经历和道理,详细剖析给你看。

当时从中国的普通老百姓到军队的将官,都被蒋百里的一句话所鼓舞。

蒋百里把这句话,写在了《国防论》的扉页上:

“万语千言,只是告诉大家一句话:中国是有办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