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老板”之死(第2/4页)

在黄埔军校,戴笠开始使用“戴笠”这个名字。曾有人说戴笠用这个名字是想戴皇冠,其实典出晋朝周处的《风土记》:“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我步行,君骑马,他日相逢卿当下。”意思是君子之交,贫贱不移。

而且,“戴笠”这个名字,有“隐藏在帽子下”的意思,和他日后的职业倒也颇为契合。

也正是那份成熟和稳重,30岁的戴笠在学校里引起了一个人的注意,这个人就是校长蒋介石。

蒋介石那时虽然是黄埔军校校长,但也就比戴笠大10岁而已,两人在上海还见过几次。在学校里的时候,戴笠就开始注意搜集学校里的各种情报(主要是共产党渗透的情况),再通过人交给蒋介石。

1927年4月,戴笠被分配到许振亚手下的国民革命军骑兵营第一连第一排,参加了北伐。骑兵排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不是作战,而是在大部队到达前侦察敌方情报。戴笠将这项工作完成得非常出色,有些情报是直接交到蒋介石手里的,所以蒋介石对他的印象进一步加深。

在随后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蒋介石开始在北伐军内大力清洗共产党员,戴笠写信向蒋介石揭发了骑兵营中20余名共产党员,由此正式走入蒋介石的视线。

从1927年开始,戴笠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上尉联络参谋,主持情报工作。

这是戴笠一生命运的第一次转折。

3

从1929年开始,蒋介石认为负责情报的“中统”出现了大问题。

那个时期,国民党对共产党的几次大“围剿”都遭遇了惨败,其中很多绝密的行动,都有被共产党提前知道的嫌疑,蒋介石开始怀疑“中统”是不是被共产党渗透了。

1931年,中共的特别行动科顾顺章被捕叛变,蒋介石恍然大悟——连中统局局长徐恩曾的机要秘书钱壮飞也是中共的人,共产党的渗透已十分严重。

随后的1932年,上海爆发了“一·二八”淞沪抗战。这个事件其实是日本女间谍川岛芳子捣的鬼,而“中统”的情报系统居然事先没有任何情报,蒋介石终于下定决心,要在“中统”之外,另起炉灶。

谁来做负责人?想来想去,蒋介石想到了戴笠。

纵观蒋介石的用人标准,他有一个明显的优先级:“人才+奴才”——“奴才”——“人才”。

蒋介石与戴笠。可以注意戴笠看蒋介石的眼神

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给美国国务卿的报告中指出:“看来蒋委员长的个人偏向,喜欢任用故旧和他个人认为可靠的老伙伴,以担负重要的职位。至于明知他们腐化贪污有据,或缺少能力等等,他却置之不管。”

而既有能力,又对蒋介石忠心耿耿,戴笠正是不二人选。

1932年3月1日,蒋介石下令成立“中华民族复兴社”,简称“复兴社”(也有人称之为“蓝衣社”),社长由蒋介石亲自担任。4月1日,蒋介石任命戴笠为复兴社专门负责情报工作的核心部门“力行社”特务处处长一职(后来,力行社归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即著名的“军统”)。

戴笠的特工生涯,正式开始。

4

事实证明,蒋介石真的没看错人——戴笠确实是搞情报工作的天才。

首先,戴笠善于学。

当时,戴笠手下才100多人,绝大多数没有从事过情报工作。当时“中统”里有很多水平很高的特务,戴笠就想方设法把他们拉拢过来。招降了曾经在苏联专业机构严格训练过的顾顺章之后,戴笠专门让他开培训班,传授手下各种特务技能和知识。

在学习同事和敌人的基础上,戴笠创造了好多套制度和行动方法。仅仅特务自身的技能上,就有完整的行动术(暗杀的部署、准备、执行、善后等过程)、射击术(各种枪械的射击技术和一些特种武器的设计)、擒拿术(还重金邀请中国各地身怀绝技的武功高手来培训成员)、情报术(包括各种获取情报和传递情报的方法,以及潜伏的技能),等等。

军统培训的女特务,不少是担任译电工作

其次,戴笠善于罚。

戴笠始终强调一句话:“站着进来,躺着出去!”他强调军统是个大家庭,同志即手足,团体即家庭。军统特务是一辈子的事情,一旦进入军统,一辈子都是军统的人。

戴笠制定了一套严格的“家法”,指挥不力、行动失误、背叛组织、贪污、腐化、赌博,甚至违规结婚,都会受到处罚。

但与此同时,戴笠的“罚”会区别对待,比如因为指挥不力、行动失误造成军统损失的,要看是主观故意还是客观原因。一般来说,因为客观原因失误的处罚都是象征性的,甚至是口头警告一下;如果是主观故意,处罚就会从严从重。

对于背叛组织的惩罚,戴笠是最严格的,一般就是枪决和暗杀。背叛军统的人一般会改名换姓,四处隐藏,但军统对于内奸的处罚是长期的,也就是追杀到杀死为止。所以,军统的叛徒并不多。

再次,戴笠善于奖。

光有罚没有奖,肯定不行。在抗战中,所有国民党军队和政府公务员只拿八成薪饷,但军统人员全部全额发放,执行外勤的特务因为任务比较危险,津贴更是双份发放。

当时,戴笠给部下定的伙食标准是每人一天一块大洋,这个标准放到当时,大米白面随便吃,鸡鸭鱼肉能管饱。

此外,对于不幸牺牲的军统特务,戴笠会给予很好的抚恤。除了一笔不菲的抚恤金以外,还会给遗孤发放生活费、教育费。所以,军统人员的凝聚力很强,即使被捕,往往也会坚持不叛变——就算自己死了,家人也会有很好的待遇。

经过几年的经营,戴笠锻造出了一个遍布全中国的最有实力的特务大军。

5

那么戴笠领导下的军统,都做过些什么呢?

实事求是地说,戴笠的军统,在抗日战争期间确实做了大量的幕后工作。大批的伪军高官和汉奸,以及日军的军官,都被戴笠派出的军统特务暗杀。其中比较有名的有:

日本的天皇特使、贵族高月保,在1940年被戴笠派人暗杀于北平。

张敬尧,原湖南督军,1932年与板垣征四郎勾结,参加伪满洲国政府,拟任伪平津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密谋在北平进行暴动,策应日本关东军进占平津。1933年5月7日,在北平东交民巷的六国饭店被戴笠派人刺杀。

黄濬,1937年7月作为行政院会议记录人员,将国民党军队准备炸沉日本舰船的机密消息透露给日本,导致计划落空。戴笠组织人侦破此案,抓获黄濬,施行枪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