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63岁的老头,是怎么收复166万平方公里国土的?(第3/3页)

左宗棠的意思是:战场上得不到的,谈判桌上自然也别想得到。

1880年,68岁的左宗棠再次率军西征,号称“王师四万”,屯兵哈密,为前方谈判的曾纪泽做军事后盾。

为了表示自己的决心,左宗棠下令把自己的棺材从肃州运到了哈密,这就是著名的“抬棺出征”。

沙俄见状后,一度火速增兵伊犁,并派舰队威胁天津、奉天(今辽宁)和山东等地。但另一方面,鉴于1875年得到的左宗棠部队的实力情报,沙俄也不敢怠慢,四处打探这支部队的战斗力。

从各方面汇总的情报显示,左宗棠的军队,真的不是花架子。上海泰来洋行的德国技师福克,曾在新疆哈密与左宗棠会面,观看了部队的演练。福克看完后的评价是:“清军若与俄国交战于伊犁,必获全胜。”

当时,俄国刚刚结束了第十次“俄土战争”,元气未复,自己算了笔账,实在没把握战胜左宗棠。最终,俄国决定退一步,把已经煮熟的鸭子再送回去。

左宗棠两次率部西征,一路进军,一路修桥筑路,沿途种植榆杨柳树。几年之内,从兰州到肃州,从河西到哈密,从吐鲁番到乌鲁木齐,凡军队所到之处所植道柳,除戈壁外,皆连绵不断,枝拂云霄,这就是后人所称的“左公柳”

1881年2月24日,曾纪泽与俄方代表签订《中俄伊犁条约》,虽然这个条约依旧还是个不平等条约(沙俄几乎归还伊犁全境,但还是割去了一部分领土,并且赔款增加到了500万两),但相对于之前签订的条约再翻盘,已是大为不易。

在这个过程中,曾纪泽有功,但同样有大功的,是后面抬了口棺材率军威胁沙俄的左宗棠。

1884年,在左宗棠的反复敦促下,清王朝正式设立“新疆省”。

一年之后,左宗棠逝世。

馒头说

在晚清的几大名臣里,左宗棠应该算是比较另类的一个。

如果要选人出演晚清版《人民的名义》主角,李鸿章不行,张之洞也不行,曾国藩早年清廉,晚年也有点糊涂,更何况还放任敛财高手弟弟曾国荃敛财,算来算去,还真的只有左宗棠。

左宗棠一生清廉,后来和胡雪岩关系密切,有人参奏他必然有贪污受贿行为,结果慈禧派人一查,左宗棠清清白白,慈禧大喜之后甚至下谕:三十年不准参奏左宗棠!

左宗棠辞世后,留给家人的钱,也就2万多两银子(大概相当于他一年的俸禄)。而且他再三教育自己的孩子要老实做人。左宗棠的后人中,几乎没有人从政,不少倒成了医学名家。

而且左宗棠还不是只清廉,不干事。左宗棠一直是想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的,所以在花甲之年,还会抬着一口棺材去打仗。

有人曾说,让左宗棠取代李鸿章,估计晚清的格局会大为改观。

但我觉得不行。

左宗棠外号“左骡子”,以他那个臭脾气,给谁都没有好脸色看(到了晚年还盯着曾国藩骂),根本不可能在当时的政局中如同李鸿章那样为官老到,坐到高位。而且以当时中国面临之内忧外患,已经不能要求李鸿章更多了,左宗棠去做,除了一些事务上态度会更强硬外,未必能比李鸿章做得好多少。

但是任何年代,任何朝代,我们都还是需要几位像左宗棠那样不通人情的硬骨头,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