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球”阴影下的“小山智丽事件”

这篇文章要说的这场比赛,是一场乒乓球比赛,一场曾让无数中国人陷入“愤怒”的比赛。

1

1994年10月13日,广岛亚运会乒乓女单决赛场馆。

场馆液晶屏上的比赛总比分,最后定格在了3比1。

两位参加决赛选手——小山智丽和邓亚萍都哭了。

代表中国队的邓亚萍,泪光闪烁。虽然她当时只有21岁,但已是当时世界女子乒坛排名第一的选手,所向披靡。但在这场比赛中,她却输了。

代表日本队的小山智丽,泪流满面。虽然她是当时日本的头号选手,但已经30岁了,结果赢了比自己小9岁的世界第一。

无数中国观众通过电视屏幕收看了这场决赛,第二天的报纸也铺天盖地地报道了这场比赛。这场女单决赛,成了后面几天国人在茶余饭后的主要议题,愤怒的议题——有些人甚至用上了“卖国贼”和“汉奸”这样的字眼。

邓亚萍和小山智丽在比赛中
赛场上的小山智丽

因为小山智丽在战胜邓亚萍的比赛中,不停地喊日语“哟西”(好)给自己加油。

因为“小山智丽”本名“何智丽”。

因为她本来是一个中国人。

于是很多人问:她怎么和中国队有那么大仇?

2

时间切回到1987年,印度新德里,世界乒乓球锦标赛。

女单半决赛,三名中国选手、一名韩国选手入围。

韩国选手,是当时中国女乒的头号劲敌梁英子。三名中国选手分别是焦丽丽、管建华,还有一个,就是23岁的何智丽。

按照当时的对阵,是焦丽丽对梁英子,何智丽对管建华。

一场队内会,在赛前召开。当时的教练组认为,一旦焦丽丽把梁英子放进决赛,相比较而言,削球手管建华可以消耗梁英子的大量体力,赢面可能更大,所以教练组决定——何智丽在半决赛里“放”给管建华。

何智丽当时没有表示反对。

焦丽丽和梁英子的半决赛提前一小时进行,双方打得异常艰苦,进入到了决胜局。

何智丽与管建华的半决赛晚一小时进行。轻装上阵的管建华,上来却被何智丽打了个2比0。第三局,何智丽打到了18比10(当时的乒乓球比赛,五局三胜,21分制),旁边的中国教练急了。

在频频暗示中,何智丽连放10分,把比分放到了18比20。

正当中方教练组松了一口气的时候,何智丽又连拿4分,以3比0把管建华淘汰出局。

管建华当场痛哭。

中方教练组拂袖而去。

而另一场地的焦丽丽,在18比12领先的情况下,据说是看到了另一场比赛的结果与之前开会结果不一样,情绪大受影响,被梁英子逆转,也被淘汰出局。

决赛成了何智丽对阵梁英子。

1986年的亚洲乒乓锦标赛女团比赛,梁英子战胜过何智丽(这也是教练组决定放弃何智丽的原因之一),所以在决赛前,中国教练组严令,谁也不准谈论何智丽拒绝让球的事,不许对她有任何打扰。

那一场决赛,何智丽如同打疯了一般,3比0战胜了梁英子。

世界冠军!

3

一个世界冠军,让何智丽收获了国内无数的鲜花和掌声。

何智丽回到故乡上海,受到热烈欢迎。上海市体委举行表彰大会,宣读上海市人民政府对她的嘉奖令,团市委、市妇联分别授予她“市新长征突击手”“市三八红旗手”称号。

但这个世界冠军,也让何智丽在乒乓球队内被孤立起来。

这应该是一直有“让球”传统的中国乒乓球队有史以来第一次,在大赛中有队员公然违反“让球”的安排——哪怕是赢下了比赛。

而让何智丽更受到责备的,还不只是“个人利益”不服从“国家利益”这一点。

根据汉城奥运会乒乓女单冠军陈静回忆,就是那次1987年新德里世乒赛,女单八进四的比赛,自己对阵何智丽:“我在新德里的机会其实很好,和何智丽八进四之战,我们真刀真枪地打了第一局,我赢了,但马上有教练来和我说,叫我让给她,我就让了。”

你不让人,却为什么接受别人让你?

针对陈静的回忆,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认为,乒乓队内的让球,往往只告知要让球的一方,当时何智丽未必知道。而另一种说法是,何智丽在输掉第一局球后,还催促教练组让陈静让球:“不是说好的吗?”

两种说法都没有当事人认定,所以均无法考证。但可以认定的是,何智丽之前并不是没让过球。

1986年9月30日,汉城亚运会,按照何智丽自己的回忆,在她生日那天,她接到了队里的通知:让球给一起进入半决赛的队友焦志敏。

那一次,何智丽照办了。

而就在之后的亚洲乒乓球锦标赛,焦志敏“回让”了她一次。

至于在新德里世乒赛,何智丽为何敢“揭竿而起”?有一种说法是因为她背后的资深教练孙梅英。厌恶“让球”的孙梅英赛前关照何智丽,让她别当面说不肯让球,到了场上放开打,“拿了世界冠军,我去机场接你”。

后来,乒乓球队让何智丽写检查,孙梅英确实以人大代表的身份奔走呼吁,让何智丽最终免于遭受处分。

然而,有些无形的“处分”,却是躲不开的。

1988年,乒乓球第一次正式成为奥运会项目。当时憋足了劲要拿第一枚奥运女子乒乓球金牌的何智丽,却遭受当头一棒:当时24岁的她,排名世界第一,却没有入选女乒名单。

尽管之后有各种解释,包括“队内民主投票说”“战绩一般说”等,但世界排名第一的选手没有入选奥运代表队,在当时确实是不可思议的。

那一年的汉城奥运会女乒比赛,当初让球给何智丽的“小队员”陈静,顶住压力,拿到了女单金牌,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奥运会乒乓球女单冠军。

但同样不应该忘记的一个人,是和何智丽互相让过球的焦志敏。在奥运会女乒单打半决赛中,因为怕焦志敏进入决赛后,可能打不过捷克斯洛伐克的选手赫拉霍娃,焦志敏再一次“受命”让球给队友李惠芬。

在后来争夺第三名的比赛中,25岁的焦志敏似乎为了证明教练组的错误选择,咬牙战胜了赫拉霍娃,却在领奖台上痛哭流涕。之后她说了一句:“我再也不想打乒乓球了。”随后远嫁韩国,拒绝了韩国乒乓球队的邀请,真的再也没摸过球拍。

4

1989年,在国内已经打不上球的何智丽,远赴日本,嫁给了日本大阪的工程师小山英之。

小山英之,是大阪日中友好协会会长的儿子。所以何智丽的婚礼在大阪举行时,证婚人是大阪府知事(相当于市长),而在上海举行婚礼时,证婚人是上海市前市长汪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