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一:《易中天对话王立群》(第4/4页)

易:但是我还有问题,虽然鼓掌。司马迁、司马相如被称为“文章西汉两司马”,这副对联大家已经都很熟悉:“文章西汉两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卧龙就是诸葛亮,所谓经济不是现在的那个经济建设的那个经济,经世济民。经世济民最优秀的是南阳的诸葛亮,文章写得最好的是司马迁、司马相如。但是文怀沙先生有这么一个观点,说司马迁和司马相如代表着两种文化,司马迁代表的是奴隶文化。奴隶文化鲁迅先生讲就是,他虽然受压迫,但是他会反抗,他卖艺不卖身,或者卖身不卖心。而司马相如代表一种奴才文化。文先生还解释什么叫奴才文化呢?就是“老佛爷,喳”,你认为呢?

王:我觉得文先生的话讲的还是很有道理的。两司马在西汉武帝时期是非常有名的,司马迁和司马相如。司马迁他是受到封建专制制度那个最残酷的刑罚以后,把他一下子打入到社会的最底层,他是站在社会的最底层去看待那个封建王朝的。所以他看得很深刻,所以司马迁的反抗性很强。这就导致《史记》的《武帝本纪》现在就丢了,没有了。《史记》流传的时候就丢失了十篇,其中有一篇就是《武帝本纪》。现在的《史记·武帝本纪》是截取了封禅书的一段,并不是真正的《武帝本纪》。我估计,而且学术界大多数的同行都估计,那个《武帝本纪》对汉武帝一定有不逊之词,甚至有很深刻的揭露,所以丢失了。所以,这就我们可以倒推出来,而且你通读《史记》以后你就会发现,司马迁是一个有骨鲠之气的人,他在很多地方,一个对开国皇帝刘邦,一个对当代皇帝汉武帝,都有很深刻的揭露。司马相如就不同了,司马相如一直对汉武帝采取的就是逢迎。我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司马相如临死的时候,汉武帝派了一个人到他家里去搜书,结果什么也没找到。最后找到的时候卓文君跟他说,司马相如临死的时候留了一卷东西,说如果皇上要派人来要,把这个东西交给皇上。这个使者就把这个书带过去给了汉武帝,汉武帝一看,封禅书。汉武帝是最希望搞封禅大典的人,而司马相如临死还给他写了一个封禅书迎合汉武帝。可以说司马相如是拍了一辈子马屁,临死之前还留了一个封禅书在拍马。

易:他准备在他死后再拍一把。

王:所以文先生说他是奴才,是有道理的。

易:如果这两司马比较,你更喜欢谁?

王:那毫无疑问啊,我喜欢司马迁啊。

易:为什么?

王:他有骨鲠之气,他有文人的良知,他有史学家的责任感,这很了不起。

易:那么我问最后一个问题,虽然你在《百家讲坛》讲的是读《史记》,但毕竟是以汉武帝为主线,我现在要问的是,汉武帝和司马迁如果PK的话,你更喜欢谁?

王:汉武帝这个人,是让你又爱又恨。这个人的话,他一半是魔鬼,一半是明君。这个人做了很多在历史上来看有贡献的事情,但是这个人又是一个极端独裁的一个君王,这个人两个方面都有。所以,作为一个人来说他实在是不好玩。司马迁我倒觉得倒是很值得人们同情,也很值得人们去追念。两千多年前的一个史学家,一个文人,受到那样的摧残,他毕竟把中华民族将近三千年的历史用自己的如椽之笔把它写下来了,而且表达了自己的爱憎。如果没有司马迁,我们的中华民族的历史,这么一段历史不知道今天是什么样子。所以,要比起来,作为人来说,司马迁更值得肯定,他是一个大写的人。司马迁给我印象最深的,也使我最感动的,就是他的自强不息。

易:我相信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和我一样,已经理解了王立群先生为什么要到《百家讲坛》来讲司马迁的《史记》。不仅是为了向我们讲这部伟大的著作,更是为我们讲司马迁这个伟大的人。在这个讲述的过程中,王立群先生秉承着司马迁传下来的我们民族文化的最宝贵、最有价值的精神!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