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三:易中天与小崔说事2007-04-06(第4/8页)

主持人:谢谢,谢谢。我觉得他的核心问题很简单,就是说尽管你的《品三国》提出了很多新鲜的观点和角度,其实大家津津乐道的还是《三国演义》。

易:是。

主持人:而且我觉得这个老先生说得也一语中的,他说其实这些喜欢历史的人,实际上是很实用的,是让公司赚钱,让影视剧好看,对吧?非常简单,就是我问的那个问题,学历史有什么用?比如说我们不看《三国演义》,只读《三国志》,而且像你这样去品它,有什么用?如果真的有用的话,就应该让更多的人感到它的作用。

易:你如果一定要说有用,它对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用,各取所需,比方说开公司的,他就是想琢磨着怎么赚钱。

主持人:这也行是吧?

易:那当然也行,比方说行军打仗的他琢磨着怎么打仗,当时清兵入关的时候,清军的高级将领、高级干部人手一册《三国演义》,拿着我们罗贯中先生写的《三国演义》来打罗贯中先生的同胞。

主持人:这个有趣,他们为什么不是人手一本《三国志》呢?

易:因为《三国演义》好看。

主持人:在那个时候就是这样?

易:它当然好看,那比《三国志》好看得多,我们缺少的就是一本像《三国志》这么接近真实又像《三国演义》这么好看的三国书。

主持人:我能不能理解成其实您在《百家讲坛》的这些讲课也好,演讲也好,就是在朝这个方向做尝试,告诉大家更接近历史的一些作品其实没有那么枯燥,也很好看。

易:有这个,对,也能够把它变得好看。历史本来就是生动活泼的,历史本来就不是僵尸,就不是木乃伊,为什么一定要把它泡在福尔马林里面呢?为什么不能让它鲜活起来呢?

主持人:还有哪位朋友?这位朋友。

观众:我想问一下,如果对于现在社会来讲,学习传统的历史更有用,还是学习现代科技或者经济管理更有用?谢谢。

主持人:就是你的精力不够,只能学一样,是吧?好问题。

易:好问题,一个真正成就大事业的人他一定是综合素质,综合素质的非常好的人,只有单学科的知识不行的。

观众:但是学术界现在有一种风就是传统文化无用论,你对这个看法是什么呢?

主持人:这就是我说的那个实用。

易:我只有四个字的回答——无用之用,如果读过《老子》就知道,大用无用。

主持人:如果你学一个知识你觉得没用,那就说明它用处大极了!蒙谁呢这个?老子就开始蒙人。

易:一个学科或者一个东西、一种精神文明,它如果是百无一用,它又不可或缺。就是必须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一个是百无一用,什么用都没有,比方说艺术,艺术是最没有用的东西,艺术有什么用?不能吃不能喝,是吧,柏拉图早就说了,画的鞋子不能穿,画的苹果不能吃,诗人绘声绘色地描写骑术自己不会骑马,你看金庸写了降龙十八掌、九阴白骨爪,他一招都不会,一巴掌就能把他打倒,没有用,百无一用;但是不可或缺,它从来不能缺少,任何民族都有艺术,没有哪个民族是没有艺术的,很多民族没有宗教,没有科学,没有文字,没有政治,没有法律,没有军队,没有监狱,都有艺术,必有大用!

观众:我想听听历史跟管理有什么更大的联系?

主持人:这是很多人的想法,就是要有用,他想听听历史和管理的想法我觉得这不是个坏的想法,就是希望实用,所以很多讲座更受欢迎。

易:“现代企业管理三十六计”之类的东西我个人认为都是忽悠人的。

主持人:那些反倒没用。

易:其实就是我在节目里讲的那个话,一个成就大事业的人,一定是洞悉人性,洞察人心。因为你不管什么制度,也不管什么机器,也不管什么设备,也不管什么硬件,最后都是人来做,人是最重要的,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最可宝贵的,不懂人,你还说做什么大企业家?笑话。

观众:谢谢。

主持人:还有哪位朋友?

观众:我是一个青年人,青年人比较冲动,我觉得历史真的是能做到一个反思的作用。所以我想问一个易老师的问题就是现在,当代的阅读,也有很多作者在写书,这些书的质量和古人写书的质量相比是怎么样子的?

易:实际上我们古人早就已经把这两类书区别开来了,一个叫做“道”,一个叫做“技”,所谓他提到的什么“管理三十六计”,什么规则啊,什么方法啊,那都是“技”,它是技术层面的东西。

主持人:是计谋的“计”是吧?

易:不是,技术的“技”,它是技术层面的东西,技术不可没有,但不能全是技术。当然全是技术也没事,你就安心当一个专业的技术人员也挺好。但是如果你真是雄心勃勃要做一个跨国公司的总裁、董事长啊,那你仅仅掌握技术层面的东西是绝对不够的,必须悟道。道在哪里?就在我们的经典当中,比方说先秦诸子。

主持人:我怎么听着越来越不舒服呢,我觉得好像说看《百家讲坛》的人必须是得有野心的人,你要想甘于当一个老百姓你就不用看这些,也不用听这些。

易:不不不,我们现在要做到的就是各个层面的需求都要让他满足,实际上一部好的作品它一定是能够多方面地甚至是全方面地满足社会需求。金庸的小说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看?要嘛有嘛呀,你喜欢看爱情的有爱情,喜欢看武打的有武打,喜欢看权谋的有权谋,喜欢看人性的有人性,什么都有,它就受欢迎,《百家讲坛》就是要这样做。

主持人:各取所需。

易:不同的人确实有不同的用,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说它至少有这么一个用,就是看看人家,历史上那些人他遇到的事虽然跟我们遇到的事事情是不一样的,但是我们有一句话叫事不同而理同,那个理是一样的,里面无非还是人与人的关系,那么你至少可以看看人家怎么做的。

主持人:这个其实还是挺实用的。

易: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恐怕他也只能持一种实用主义的观念和方法,但是我在这儿不能提倡,我只能实实在在地说它是无用之用。

主持人:我记得我刚上大学的时候,我们老师给我们开一个书单,说你上四年大学,你要把这些书全读了。他就在黑板上用粉笔写,我们就在底下拿钢笔抄。一百本啊,我当时一边抄一边想:天啊,那什么时候谈恋爱啊?但是老师说这些书必须得读嘛,就借回来读。第一本看的是《高老头》,不好看。不好看怎么办?不好看也得看,每天看20页,不看完不睡觉,这样把《高老头》啃下来了。等到读完了以后合上书,高老头是男是女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