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变生肘腋(第4/5页)

茅棚两面无壁,本来甚冷,但棚角却烧着一堆火,阵阵白烟弥漫,柴火发出毕剥毕剥的声音,却透出一股令人心神俱爽的清香,敢情烧的是一堆松枝。

右面门帘掀处,走进一个人来,那人白须飘飘,头发几乎落得光顶,脸上皱纹密布,显得异常苍老,但那举止自然流露出一股令人心折的威武。

这老人年纪看来总在七旬以上了,只见他一面抖了抖皮袍子上面的雪花,另一只手提着一个空酒壶,敢情是要去沽酒的。

围观棋战的几个人一见老者,似乎十分恭敬,齐声道:“梅公兴致恁好,在这大风雪还来看下棋?”

那老人慈祥地笑了笑,道:“我是去桥头沽一壶‘梅子香’老酒的,顺便来看看吴老下棋。”

坐在对面的老头正是吴老,他抬起头来向这老者点首为礼道:“原来是梅老先生——”接着又拈子沉思。

梅老先生不禁吃了一惊,他素知这吴老乃是闻名天下的棋弈高手,据说已有九段棋力,目前与这背对自己之人对弈,竟似十分吃力,不由走近打量那人。

旁边一人忙对梅老先生介绍道:“这位金桴先生乃是京城第一高手,路过咱们沙龙坪,特向吴老挑战十局。”

梅老先生听了不禁一惊,敢情他也知这名满京师的围棋高手金桴之名。

这时桌上棋局已到了将完阶段,显然吴老居不利的形势,是以吴老手拈一子,一直苦思不决。

周围旁观者除了梅老先生从没有见过他下棋以外,全是内行人,都知吴老形势极为不利,这一子关系尤大,不由都为他担忧,好像吴老输了,就是地方上的羞辱一般。

这时门帘一动,又走进一人来,众人都在注意棋局,也没有注意来人。只有梅老先生回首一看,这一看,顿时令他大吃一惊。

原来进来的人乃是一个中年儒生,面貌清瞿而潇洒,面孔却甚陌生,显然不是本地乡人。奇的是这么冷的大雪天,他从外面走入,身上一丝雪花都没有,而且身上只着了一袭青色单袍,面上却没有一点寒冷之色。

这种情形显然是来人具有极上乘的内功,这情形对梅老先生来说是多么熟悉啊,但现在,这些都成了过去——

来人向桌上棋局瞥了一眼,刚离开的眼光又移了回来,敢情他也被这惊险的棋谱吸引住了。

这中年儒生向吴老及金桴打量了一番,似乎惊奇两人的棋力,并且立刻可以看出他也在沉思,替犹豫不决的吴老想一着妙计。

棚内安静极了,只有火舌熊熊和松枝毕毕剥剥的爆响着。

吴老的棋子还悬在空中,他的一双白眉几乎皱到一起去了。对面的金桴却渐渐露出得意之色。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吴老的棋子还是没有决定,忽然梅老先生用空酒壶嘴往棋盘左面一个空格上一指,道:“吴老,这儿还有一个空格儿哩。”

几人一听便知他满口外行,但那中年儒生立刻现出一脸惊讶无比的颜色。

梅老先生像是看得不耐烦了,向众人点点头,道:“我还得去桥头沽酒呢,去迟了那陈年‘梅子香’只怕要卖完了。”说罢转身走出茅棚。

中年儒生脸上惊容未消,吴老棋子“咯”的一声落了下来,正是梅老先生方才所指之处。

这一下,旁观的几人也惊呼出来,原来这一子所落,顿时竟将全部棋局改变了形势,吴老大有转败为胜之势。

大家绝不相信那个平素不会下棋的梅老先生竟能想出这一着妙棋,心中都想是凑巧罢了。

金桴苦思片刻,叹道:“这一着棋端的妙绝天下,我金桴自叹弗如。”

吴老知道自己是被梅老先生提醒的,不管梅先生是不是有意,至少胜得不算光彩,微微一笑,没有回答。

那中年儒生却面带异色悄悄地退出了棚门,缓缓而行,步履与常人无异,但步子却大得出奇,三两步已在数丈之外,凛冽的北风吹得呼呼尖叫,他那一袭单袍却晃都未晃一下,雪地上连一个足印也没有。

他喃喃自语:“那老儿若是真的有意指点,那么那一棋实在太妙了,嗯,不可能吧,难道世上还有棋艺超出我的?”

但他的注意力立刻被坪缘那千百株梅树吸引住了,他缓缓走向前去。

天色更暗了,雪花却愈飞愈紧,地上铺雪怕已有尺多深了,远远走来一个老态龙钟的影子,那老人举步维艰地在雪地上撑着,皮袍子上白白的一层,左手提着一个酒壶,壶盖虽盖得紧紧的,但一阵阵醇洌的酒香味仍从壶嘴中透了出来。老人足过的地方,留下一个个深深的足印,但旋即又被落雪掩盖住了。

老人来近,正是那个梅老先生,他沽了酒走回来。

他正暗地里想着:“那儒生好纯的功力——唉,想当年冰山烈火里我也是一袭薄衫,现在这一点风雪就受不了,唉,真是老了。”

忽然,他站住了脚,原来那儒生正站在坪缘观海,一袭青衣衬着银色大地,宛若神仙中人。

他走近了些,忽然听见那儒生朗声吟道:“千山冰雪万里沙,草为簟席芦为家,依稀花萼情难辨——”

吟到这里,梅老先生大吃一惊,暗道:“这儒生文才之高,端的平生仅见,这‘依稀花萼情难辨’,堪称绝妙好辞,不知他下一句如何对法?”

那儒生大约也因这句“依稀花萼情难辨”太好太妙,一时找不出同样好的下一句来收尾,是以吟咏了半天,还没有寻到妙句。

忽然后面一个苍老的声音接道:“飘渺芬馨幻亦佳!”

那儒生一拍大腿,不禁叫道:“好一句‘飘渺芬馨幻亦佳’!”

这时已近黄昏,远处山雾起处,梅林尽入雾中,花萼纷纷难辨,果真似幻还真。

儒生回首一看,正是那梅老先生。

儒生对梅老先生一揖道:“小生行游半生,还是第一次碰上老先生这种绝世文才,就是方才那一着妙棋,论攻如大江东去,论守则铁壁铜墙,确是妙绝人寰。”

梅老先生微微一笑,还了一揖道:“朋友风采绝俗,老夫心折不已。”

那儒生道:“小生学文不成,去而学剑,学剑不成,去而学画,虚度半世,一无所成,今天幸遇老先生,先生不嫌,可愿对此良景一谈?”

梅老先生呵呵大笑道:“固所愿也,非敢请耳。”

接着两人问了姓氏,那儒生自称姓吴。

两人一谈,竟然十分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那儒生暗道:“我无恨生自命天下绝才,岂料在这里竟碰上这么一个人物,可幸他不精武艺,否则只怕我无恨生无论文才武功都会输他一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