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卷 第 九 章 以气御敌(第3/3页)

“杀……杀……拿命来……崔延伯……”高喝之声,狂呼之声,喊杀之声,惨叫之声,使整个天地变得更为惨烈。

这一仗只杀得天昏地暗,满眼血光……

※※※

崔延伯终于返回到泾州,但却是满身零乱,极为狼狈。士卒竟死伤两万余人,而不及一万人的高平义军反而将他的五万大军杀得惨败。这的确让他心中气恼无比,但他没想到万俟丑奴竟如此狡猾,以轻骑对他的步骑相杂的队伍以快打慢,来去如风之下,使他惨败而归,他的确无法甘心。

黄飞却在这一战中战死,为了救崔延伯,他率众回阻住高平义军的轻骑,但却永远也无法回来了。

崔延伯心痛,不仅心痛,更恨!恨不能将万俟丑奴碎尸万段。他在城头看到黄飞被远远的一骑一箭贯喉而过,他从来都没有这般恨过,也从来没想到,看到得力干将的死竟比他自己死去更为难受。

万俟丑奴在他们的眼皮底下扬长而去,拖着满天的尘土向彭阳方向而去,似乎根本就不将泾州城中的官兵放在眼里。那种狂傲而不可一世的神态,只差点没将崔延伯气得从城墙上跳下、因此,他再次调集大军,他绝不能如此让万俟丑奴逍遥自在而返。

这次,崔延伯决定全力出击。

※※※

崔山似乎的确大不幸运,逃过了三子的骑兵追杀,却遭遇到回头的蔡风。一轮疯狂的杀戮之后,崔山的骑兵几乎全军覆灭。

这一战,对万俟丑奴来说,的确是一个无法想象的胜利,弃掉一个破乱的城池,却换来了崔延伯的惨败。

缴获战马千余匹,这无疑是一笔极为巨大的财富,降者四千多人。最重要的却是经过如此痛快的一场厮杀,使得高平义军的士气狂升,因胡琛的死而显得低落的士气立刻大涨,高平义军在这之前被崔延伯和萧宝寅打得落花流水、四处逃窜的冤气也一下子舒缓过来了,更有扬眉吐气之感。

蔡风曾与崔延伯有过交往,但那只是几次匆匆见面。当初蔡风身在速攻营之时,由崔暹所领,后来崔暹北上与破六韩拔陵交战。蔡风也就离开了速攻营,而速攻营也便由崔廷伯接手。所以,蔡风与崔延伯的交往并不是很多,不过他曾去过李崇的军中几次,对崔延伯这个极为自信之人的印象还是极为深刻的,却没想到今日与这样一个对手交手了。

正因为蔡风抓住了崔延伯的极度自信,甚至有些自负与骄横。这次蔡风安排的这个行军计划,虽然有失光明正大,但却很有效。

万俟丑奴也不得不承认蔡风的布置和计划的厉害之处,不得不重新估计蔡风。他本在泾州城中布下了四万兵力,再加上自西峰撤回的三万兵力,除一部分调至彭阳外,在泾州城的总兵力也达到五万人,其中骑兵五千。若两军在泾州交战,谅崔延伯也无法占到什么便宜。

万俟五奴原打算如果泾州战败,就退兵固守彭阳,背水一战。但后来因蔡风及时赶到,使他觉得义军并不是没有一战之力。有蔡风之助,就等于有了可战之将,他便不想放弃泾州了,准备决战泾州城,但蔡风却极力反对死守泾州。

蔡风的理由是:“眼下胡琛的死讯传出,军心定然有所动摇,士气必挫,而且更有可能使得高平义军内部埋下了隐患。目前最大的敌人并不是崔延伯和萧宝寅,而是高平义军的内部力量,这一点极为重要。对于高平义军内部的处理,当然不能以武,更不能以情去感化,而只能示之以威、以德。以威示人,就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扳回劣势,取得最大的胜利,有效地稳住军心,同时展示出自己的力量,而使那些人心思变者又对高平义军充满信心。这一点十分重要,只有士兵都对高平义军的主要将领充满信心,才会加强将领权力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另外,就是要对一些人员进行安抚,奖赏制度和其它各方面的后勤力度加大,方能够使全军上下化悲痛为力量,重新萌生斗志。”这就是蔡风反对死守泾州的必要性。

死守泾州,只会使义军变得极为被动,甚至被崔延伯牵着鼻子走,而义军内部却急需要外部精神的刺激。如果死守泾州,即使能保住不失,但那又能怎样?又怎能打败崔延伯?高平义军根本就经不起时间的拖延,也没有办法使思变者不会叛变。要想胜敌,就必须化被动为主动。只有主动出击,方能带动众军积极的一面。所以,蔡风行动的第一步就是弃泾州而采取主动。

事实证明蔡风的观点没有错,不过,蔡风的行事作风的确有些超出了万俟丑奴的想象,也超出了高平义军其余几路将领的意料之外。

蔡风并不要万俟丑奴的那五万大军,他只选择了万俟丑奴的五千骑兵,另外再自彭阳和骆非那里共调来了三千轻骑。只凭八千骑兵与崔延伯所领的数万官兵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角逐,另外为了凑足一万人,便由蔡风挑选了两千步兵相配合,而这两千步兵根本就未参与对崔延伯的战争。但却被蔡风安排潜伏于泾州城四十里处,蔡风似乎算准了崔延伯的追兵会自那里经过,他更为此制造了大量的悬念,而让崔延伯中计——

幻剑书盟扫描,逸云O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