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回 海上张骞(第2/15页)

郑和熟知洪武开国之事,闻言大吃一惊,道:“莫非是当年鄱阳湖大破陈友谅水师的‘赛张顺’陆统领?”陆镇昂然点头道:“不错,就是俺。”心中暗忖:“本想朱棣怎么派两个没卵子的来干这等大事,如今看来这太监倒是个明白人。”

王景弘一听“明教”两字,心中便有些嘀咕,正要开口提醒郑和慎重考虑,郑和已经大声道:“陆总兵,快请上船楼来,咱有好些事要请教。陆总兵的属下操演得好,人人有赏。”陆镇举臂一挥,二百名士兵齐声喝道:“谢大帅赏。”声震海上。

这时来自各地造船厂的大小船只逐渐进入东海集结地,郑和远眺那些船舰,忽然想到一个问题,便问身边的王景弘:“景弘,咱们率这么多船只,船与船之间的通讯如何处理?”王景弘道:“白天用旗,晚上用灯。”郑和问道:“两百多艘船在海上迤逦而行,怕不要拉开十几里,首尾之间如何传令,难道一船一船传下去?”

这一下倒把王景弘问住了,陆镇在旁听了,便道:“咱们在江湖上便用飞鸽传信。”郑和听了大喜,忙道:“此计大妙。陆总兵,咱们在此等候季风,总还得等上一两个月的时间,这飞鸽传信的事便交给你办了。”

就这样,明教的“赛张顺”陆镇便成了郑和下西洋舰队的“宝船水师总兵”,郑和倚之为水军的最高顾问,留在主帅宝船上,随时谘商。

大大小小两百多艘船在福建长乐补给完毕,东海上的西北风愈来愈弱,时序到了九月,风向转成了北风。郑和的舰队从长乐出发顺风南下,船行快速,虽然受着北风,南方海面在立冬前后仍然温暖而天高气爽,军士、船工们个个兴高采烈,士气高昂。

陆镇望着渐离渐远的长乐港,心中暗暗叹道:“这两个月在长乐,离雪峰寺的大师父只一百五十里,咱们这船队竟要航行万里去寻大师父,岂不可笑?”这两个月来,他渐渐摸清了整个船队的人员、装备及补给,也从郑和处知道了大致的航行路线,心中已对此行有了个轮廓,暗忖:“朱棣是要下西洋宣扬国威,顺便寻找建文帝的下落,只这事落到了郑和这太监手上,竟然搞出这么大的场面。这个凶暴的皇帝和他这魁梧的太监实在雄才大略,若论治国的气魄,咱们那位慈眉善目的大师父是比不上了。”

入冬后东北风更强劲,这季风将延续到次年三月,最利向南或向西航行。郑和的庞大船队顺着风向驶向西南方,到达的第一个南洋国度是安南之南的“占城国”。由于前一年朱棣派兵平了安南之乱,而占城国历来经常受安南的侵略,明军打安南时,占城趁机出兵相助,报了一箭之仇。这时见到大明帝的庞大舰队开到,国王占巴的赖亲自打扮得花不溜丢,乘坐大象,率领兵士来迎。

陆镇见那些占城国的兵士舞着皮鼓和鼓槌,吹奏椰壳乐器,夹着美女队跟随大象且歌且舞,不禁暗笑:“这样的士兵如何打仗?那些舞女倒是个个身轻貌美,跳的不知是啥舞,倒也活泼曼妙。”

郑和宣读圣旨时,占城国王下象匍匐,恭敬之极。郑和身高体大,相貌堂堂,行路步步生威,双目炯炯有神,确实是十足的上国钦差之威仪,只是嗓音太尖了一些。

郑和一行既受礼遇,便在占城国暂住。陆镇见到十几个穿着锦衣的侍卫也下了船,透过一个传译和占城国的官员打起交道,但那译员的本事有限,常常搔头抓耳,译不达意,猜了几次仍不得要领。那官员猛然想到一个主意,立唤一个士兵跑去拿了笔墨纸张来,官员在纸上先写下“笔谈”两个汉字,居然笔画工整。锦衣卫的首领点头,接过笔来,写道:“如有中土来此之士绅、僧人,盼见告。”那些官员七嘴八舌讨论了一番,其中一人接过笔,写道:“吾等商定后提名单供君参酌。”居然文理通顺,锦衣卫连忙拱手谢了,又要过笔来,写道:“请勿打草惊蛇。”那官员连连点头,表示省得,又对其他几人说了,几人也连连点头。

陆镇在一旁冷眼旁观,见占城国的官员汉字水准不低,居然懂得“打草惊蛇”,不禁对他们“另眼相看”。其实明朝时安南占城一带并无通用的本地文字,有文化之士多少都识得一些汉字。

郑和带来的二万多人,除了一些专业人士外,军士之中原本务农或做各种工技的也大有人在。他和王景弘带着几个幕僚,在占国四处看了十天后,已经了解此地各方面落后的情形,其中尤以耕种技术落后,不懂凿井取水,缺乏药材及医疗,居地低洼潮湿易遭水淹等项最为民生所苦。

于是郑和就部众中挑选精于农耕的、凿井引水的、种植药草的、善造悬屋的,甚至制作豆腐的各类专家,教导当地居民改善生活。国王占巴的赖无以为报,便以占城最好的玉桂、槟榔、椰子等果子装成礼盒,命妙龄美女以头顶献给郑和,郑和则以丝绸和瓷器做为回礼。

由于占城国从上到下都表达友善欢迎,郑和决定在此地多待一些时日,趁便在附近地区勘察探索,命人详细记录风土人情、出产品物,以为今后商贸时可做基本资料。他的专业人才每日教导当地各种技术,可说是深入民间,与民建立良好友谊。陆镇则暗中紧盯着锦衣卫的活动,不落痕迹地打探他们会同当地官差搜寻“失踪人口”的结果。

春去夏来,海上风向从东风转为西北风,适于船队南行,郑和听取了商、农、军、社各方面报告,又私下听取了锦衣卫的报告,并无发现任何可疑“失踪”人口,便决定离占城南下,前往爪哇国。

宝船上的船工熟练地操作九桅十二帆的方向,巧妙地利用东北风向南推进,大船以每日两百里的速度驶向爪哇国。二十昼夜后,郑和的船队在爪哇岛中央的北岸登陆。这时爪哇国正在内战,西爪哇灭了东爪哇,兵荒马乱中,得胜的西爪哇兵误杀郑和手下一百七十人。

西爪哇国王都马板见到郑和的巨舰,吓得连忙要献金赔偿,处死带头肇事者,并立即派人出海到南京去向朱棣请罪悔过。朱棣后来罚西爪哇黄金六万两,但案发之时,郑和的下属群情激愤,便要立即以牙还牙。

郑和尽力安抚,众愤难消,最后只好召集所有重要干部两百多人,对他们道:“以咱们的兵力,如要动手,几天便可将西爪哇国灭了,但这一来皇上要咱们宣扬德威的目的便达不到了。更重要的是,灭爪哇之事一传出去,西洋各国无不生惧,视我大明舰队为入侵的敌人,咱们将会愈走愈艰难,难不成一路兵戎相见,一国一国打过去?这岂是皇上派咱们出航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