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九 回 美人奇蟒(第3/5页)

莫恨天居然没有生气,也是索然一声笑道:“秋水是冷冰冰的,长天是空洞洞的,假如有美人兮顾我,不外乎是那两种感觉,你以为我不知道自己是头癞蛤蟆,妄想去高攀吃天鹅肉吗?”

袁余生睑色一变,望望刘日英长叹一声,低下了头,陷入极度的痛苦之中,袁靖姑用筷子敲敲他的手背道:“哥哥!人家都交卷了,你是否打算最后舔盘子!”

袁余生伸出筷子一下子将鼻子扶了下来,道:“美人鼻美人鼻…”

他的动作太快,事前未经思索,没想到这个鼻子既为厌声,难以押韵,前人又很少成典可引,因此接不下去了,把一张脸急得更红了,黄莺笑道:

“美人鼻怎么样,你若是说不出来,可得把鼻子放回去!”

袁余生受她一催,更是无法思考,袁靖姑皱眉道:“你在下手之前,也该多思忖一下,多少好说的不练,偏偏找上了这个绝字,我想替你说都没办法!”

黄莺忽地一笑道:“袁先生,假如你不嫌弃的话,我替你接下去如何?”

袁余生连忙道:“好!那就谢谢你了!”

黄莺笑吟吟地道:“美人鼻,广寒宫里弄长笛!”

众人都是一怔,刘素客笑道:“意境高超,腔韵也押整了,只是风马牛不相关,连不到一起去!”

黄莺笑着道:“你博古通今,目无余子,怎么会说出这种没有学问的话来卜”

刘素客愕然道:“敝人对前两句谬赞固不敢一,来一句贬词也有点不服气,倒是要请教一下!”

黄营造:“广寒宫里闻长笛,你想吹奏者为谁?”

刘素客道:“自然是月殿赠娥了?”

黄莺笑道:“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可见她是极端寂寞的,偶尔弄笛寄情,一定是幽怨之声,那就该称为哀笛而不是长笛!”

刘素客点点头笑道:“说得有理,那么是伐桂的吴刚!”

黄莺道:“也不是,那棵桂树边砍边长,他忙得要死,哪有弄笛的闲情!”

刘素客想了一下道:“总不会是捣药的玉免吧?”

黄莺大笑道:“为什么不可能呢!捣药是件悠闲的差事,春药翁捣得闷了,掏出长笛来吹奏一番!”

刘素客简直不明白她在捣什么鬼,笑着反问道:“那又与美人鼻有什么关系呢?”

黄莺笑着道:“这是替袁先生说的,一语双关,既形其声,又像其形……”

金蒲孤不待她说完就道:“黄莺!你太顽皮了,怎么可以这个样子!”

刘素客也明白了,哈哈大笑道:“妙!妙入骨里,只是太促狭了一点,不怕袁先生生气吗?”

黄莺道:“他老是喜欢骂自己,我替他骂上两句,他好意思生气吗?”

刘田英也明白了,皱皱眉不语,其他人都莫明其妙,尤其是袁余生,听得满头雾水,心痒难搔,忍不住道:“骂两句也没关系,不过总得叫我明白!”

刘日英道:“兔子上唇有缺口,怎么能够吹笛子呢?黄家妹子童心未泯,才有那种天真的想象!”

莫恨天大笑道:“我也明白了,缺唇吹笛,口不关风,一用力,当然先皱鼻子,勉强弄出一点声音来,也是哼哼不成调,这个形容简直入骨三分!”

袁余生终于也明白了,苦笑一声道:“美人见了我的长相,只是皱皱鼻子,一声冷哼,对我已经够宽大了,至少还没有掩着鼻子,捏着鼻子嫌我脏臭!”

刘日英连忙道:“黄莺妹妹是开玩笑,我们见到袁先生,并没有那种举动,可见她是有口无心!”

黄莺笑道:“那因为我们都不是美人!”

袁靖姑寒着脸指着桌上道:“幸好你们不是美人,你们若是美人,我们又多几道佳肴了!”

金蒲孤见她神情不悦,知道她是为着袁余生被人取笑而生气,连忙打岔道:

“各位都得到一份,趁着佳肴末凉,让我们也捞点到嘴如何!”

袁靖姑这才恢复笑容道:“金大侠风流隽永,一定有着绝妙佳句,请!”

金蒲孤笑对刘素客道:“疾行不先长者!”

刘素客淡淡地换下一只耳朵道:“美人耳……”

刚说了三个字,大家立刻提起了精神,因为这个耳字无韵可接,而刘素客偏偏选上了它,相信必有惊人之句!

刘素客却似乎存心吊大家的胃口,微笑沉吟,迟迟不接下文,黄莺最是性急,忍不住催问道:“美人耳怎么样?”

刘素客笑了一下才接吟道:“美人耳,留得春风长相守,韶光不老情难久!”

众人听得都是一怔,因为别人都是一句,他却续了两句,而且音韵也不对,倒是弄不清他是什么意思!

袁余生首先道:“刘先生文句虽绩丽,可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实在不明白妙在何处!”

刘素客笑道:“敝人这句酒令不过是即景咏事,毫无玄妙之处,木过其中含着三个俗典,也许要各位费一番思量,至于音韵方面,耳字本无韵可接,敝人也无法硬安上去,在咏事方面,一句不足以尽其境,所以才加了一句!”

莫恨天笑道:“刘先生在酒令上还能别出心裁,变成射灯虎了,我倒要用点心思猜上一猜,只是范围太广,刘先生是否能加上一点提示!”

刘素客含笑道:“我说过这是咏事,自然是实景,而且只在室内生春,绝不会扯到别处去!”

于是大家纷纷在屋内找他吟咏的对象,一个个攒眉苦思,却没有人能猜出他指的是什么!

刘素客见金蒲孤口角微笑,脸上却平平淡淡的没有一点表情,忍不住笑道:

“金蒲孤,你在万象别府中连破我三道试题,而且还能将我心中之念,填成一问西江月而一字不易,今天是否能将我这三个俗典找出来呢?”

金蒲孤毫无表情地道:“这里面有诗有词,怎么能说是俗典呢!我说出来倒不打紧,刘先生不怕脸红吗?”

刘素客神色一动。目光在他脸上一转,果然有点羞赧的样子,却轻声一叹道:

“金蒲孤,我真的服你了,只可惜瑜亮并生,我们必须站在敌对的立场上相处!”

黄莺急道:“金大哥,敢请你猜出来了,到底是什么,也说给我们听听!”

金蒲孤含笑道:“上句含两个俗语,一句是春风过驴耳。另一句是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下句都是南宋白石老人的佳作中长亭怨慢中的前半闕中间的两句,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

黄莺仍是莫明其妙地道:“我看不出有什么关连呀!”

金蒲孤道:“归根结低两回事,一是骂我只有一只耳朵,再是骂我满脑子都是草皮树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