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三回 小乘楼一仆谒故主 、大庵十僧助法筵(第4/4页)

这时小文吾对代四郎进行慰问后,说了在荒芽山未追上曳手和单节时的情况,同时对亲兵卫和代四郎一家在富山六年得到神女的保佑之事,也将他所听到的做了些补充。庄助等也对次团太和孝嗣之事旧话重提。谈兴方浓,信乃加以拦阻,然后与道节一同告诉照文说:“我们昨天又去、大庵,在庵主修行之余稍事交谈,听到一件奇怪的事情。您也知道、大法师在这次法会不找其他施主,也不想告诉当地的寺院,借教团的帮助,只是一人独坐念佛诵经,别无他事。可是昨天黄昏时候去了一位年约三十岁的法师,带了八九个徒弟,对、大法师说:‘贫僧是这结城某院的住持。听说庵主为昔日结城之役城陷时阵亡的将士和数万兵卒的英灵祈祷冥福,从今春已连续念了数十天的佛,在本月十六日英灵升天之日,举办功德圆满的法会。贫僧虽道薄学浅,听到这个消息也高兴得数夜难寐。为协助高僧举办法会,想聊抒愚见。法会的那日石塔婆(2) 准备好了吗?如尚未准备,在这庵西有块合适的巨石。从前这里有条小河,那块巨石是村民架石桥用的,现埋在土中。那是没主的石头,可用来做石塔婆。同贫僧一起来的徒弟中,有的原来是石匠,可让他们去做。’他很亲切地说明来意,便去那埋石头的地方,用带去的锄锹,掘了三尺来深,果然在土中有块长八九尺的青石和两三块五六尺见方的石头。徒弟们将它掘出来,用水冲洗一下,连夜动手将它做了石塔婆。到次日早晨连文字都刻好了,请庵主指点在树丛间立起了那个石塔婆。其刻工之精细,竟在一夜间完成,实令人惊异。庵主既吃惊又感激,谢过众僧,想请他们吃茶,可是他们茶也没喝便急忙告别,说举行法会时再来,便匆忙回去了。、大法师向我等说了这件奇事后,我们一看那所立的石塔婆,确非凡人之作,心想一定是神仙化身做的。因此我们商议,这次带来的两位国主布施的东西,因为路远是以钱折算的。庵主素无私欲,不要那些东西。因此可将其中的一半布施给那座寺院里的十个徒弟,用另外的一半兑换些米和零钱,进行施舍,可成为施主的功德。我们将此意告知庵主征询他的意见,、大法师很高兴,说此议甚好,吩咐我们赶快同蜑崎大人商量一下。因已没有几天了,我们回来便到米店和钱庄,已经同商人约好,他们一会儿就来。请您考虑此议如何?”照文听了深表赞同。然后他说:“日前我们去、大庵时,有个奇怪的和尚为我等做向导,是否就是那个人呢?很令人纳闷。”代四郎听了也觉得奇怪。在等待商人们到来之际,那日的夜幕已经降临,绸缎庄送来了昨天七犬士订做的礼服。接着米店和钱庄根据犬士的吩咐,由掌柜的各带一名小厮打着灯笼也来了。照文又同七犬士商议,将布施所折算的一百两黄金分作两份,五十两布施给帮助举办法会的那些和尚们,剩下的五十两,以三十两换施舍的米,二十两兑成零钱。“把米和钱,明日辰时送到、大庵。”照文把草庵的地址详细告诉了两家的老板。老板们听清了,接过金子,开了收据,一同回去了。当下照文又同犬士们商议:施舍的东西虽然准备好了,但不赶快向四处打个招呼,恐怕没有去参拜的乞丐。人多好办事,不大工夫写好了通知施舍的一百多张传单,照文吩咐士兵在这天晚上把这些传单贴在路旁的树干上,或大街小巷的门柱上。另外让店家多做点明天中午的干粮。明天早晨,再买烧香时用的席子,一切准备就绪,天就亮了。照文和犬士们一同沐浴、梳头,用过早饭后,主仆二十多人离开旅店去、大庵。毕竟金碗、大法师二十多年的宿愿能否实现,如何祈祷亡灵大诵经、举办结愿的法会,欲知详情,且待下回分解。

(1) “世”、“与”、“代”,日文都读为“よ”,这是利用了同音异字之妙。

(2) 石塔婆是用石头做的卒都婆,即上写梵文经句的塔形墓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