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迷雾帝国的光之回忆(第3/3页)

毕姆斯有个注册商标,就是桌上永远有一盒巧克力,开会前一定先请人“尝尝甜头”。伦敦书展后两个月,我和奇幻基地的编辑同赴纽约,参加美国书展,我介绍双方认识,我们都吃了他的巧克力。没多久,奇幻基地便签下《诸神之城》的中文版权。

但我要到2009年的初夏才见到桑德森。我一如往常到纽约,投宿市郊住宅区的阿姨家,每天“通勤”进城开会。书展结束的那天晚上,毕姆斯邀我共进晚餐,一同出席的除了桑德森,还有他旗下另一位新秀彼德·布雷特(Peter Brett)、毕姆斯的助理和两位实习生,以及加拿大独立书店的一对夫妇,一行十人浩浩荡荡朝餐厅进发。

那是一场令人难忘的餐会,席间几乎就是听桑德森和布雷特两人高谈阔论,谈奇幻小说、奇幻电影、谈写作。两人风格大不相同,口味也很不一样,听得我如痴如醉。他们说起九零年代乔丹成名之后,Tor又发掘了泰瑞·古德坎的《真理之剑》系列,并且砸下重金宣传,某种程度上复制了《时光之轮》的成功。此后其他出版社莫不竞相仿效,都想要找到自己的古德坎,但换来的只是一次次的失败,其中最有名的当推罗伯·纽康姆(Robert Newcomb)的《血石年代记》。当年Del Rey花了大钱,宣称这是《真理之剑》的接班人作品,据说还创下奇幻新人作品的预付版税新高。可是这个系列只学到了古德坎的残暴血腥、性别沙文和缺乏创意的世界设定,推出后评价很差,市场更糟,后来Del Rey认赔出场,终止了后续作品的出版计划。

时光荏苒,转眼间进入新世纪,在这个“后”哈利波特的时代,青少年奇幻成了集聚优秀写手和商业利益的当红新宠,女作家在都会奇幻的领域继续昂扬,九零年代的史诗奇幻风潮看似平息,但另一波新生代的史诗奇幻好手才正要崛起。桑德森正是其中蹿起最快的领军人物。他的《迷雾之子》三部曲完结篇《永世英雄》和2009年的独立新作《破战者》相继登上纽约时报排行榜,证明他有进军主流书市的实力。接下来他将推出空前浩大的十部曲“飓光志”,肯定会是他创作生涯的一个新里程碑。

乔丹病逝后,桑德森写了一篇文章《再见,乔丹先生》悼念。他认为乔丹的死改变了很多事情,这个世界好像从此少了点什么。没错,有人痛恨乔丹,认为他得为通俗奇幻的一切负面形象负责;也有人对乔丹推崇有加,认为他是唯一把奇幻“写对了”的作者。对他来说,倘若没有乔丹的成功,许多年轻创作者的出版梦可能永难实现,而乔丹也确实展现了奇幻书写的恢宏格局和视野。最后他说:“你轻轻地走了,留下我们在原地颤抖。”乔丹总以风的意象作为小说开头,他本人也像一阵风,悄悄地来,拂过万事万物,然后轻轻离去。

两个月后,桑德森接到海丽叶的电话,询问他有无意愿接手《光之回忆》。原来她看到那篇《再见,乔丹先生》,对这个后起之秀印象深刻,便找来《最后帝国》,读后深受感动,当下就决定是他。

由于《光之回忆》实在太长,最后出版社决定拆成三册,第一册《末日风暴》在2009年10月底隆重上市,精装首印一百万册,营销经费高达六十万美金。当时,丹·布朗的新书《失落的秘符》刚推出不久,稳坐排行榜冠军宝座,再怎么畅销的作者,到他面前都只有第二的份。

谁也没想到,桑德森这个初生之犊,面对全球最畅销的作者,竟毫无惧色。《末日风暴》上市首周狂销十万册,硬是空降纽约时报排行榜第一名,把《失落的秘符》打了下来。卖座原是意料中事,然而卖座到这种程度,还成为(当时)第一本将丹·布朗挤下冠军宝座的书,实在始料未及。

更不可思议的,是所有读者一致给予《末日风暴》最高的评价。《时光之轮》的过去四集的评价普遍不佳,几百篇亚马逊读者书评,平均才给了两颗星左右。《末日风暴》则几乎清一色四或五颗星,读者高喊“这系列终于又‘好看’起来了”。

经过漫长的等待,桑德森的中文版新作《迷雾之子》系列首部曲《最后帝国》终于问世。我想起那个睡眼惺忪打开计算机,看到Tor新闻稿的清晨;想起与书中英雄的冒险岁月;想起《末日风暴》登上《纽约时报》排行榜冠军的那个辉煌时刻。我觉得无比幸运,觉得热血沸腾,很骄傲、很荣幸、很迫切地想把这个作者和他的作品推荐给所有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