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回京(第2/3页)

贾琏只是作揖求着,叫着“妹妹息怒”,他那些花花肠子、轻浮之事,他能和放荡女子调笑,能和贾赦、贾珍分享,但是他从不拿来污了家里的妹妹们。

“且不说你眠娼宿柳之事,你要在二叔二婶那效劳到何时?他们能给你什么好处?你本就是荣国府的继承人,需要讨好他们才能成功袭爵吗?你若是有本事的,好生在王爷跟前效力,该你得的,能少了你?人家定北侯和你一样大,出身比你差一百倍,都已封侯了。”

贾琏说:“妹妹,我哪里能和定北侯比?”

“人家是侯爷,那祖父还是国公呢!你再这样,你也别叫我妹妹了,我是再不管你了。”

“妹妹,你可不能不管我!我改,我改还不行吗?”贾琏是个堂姐当了皇妃还能得意的人,何况是亲妹子嫁给了毓亲王。他和凤姐后悔从前忽略迎春,但也得意贾琏成了王爷的大舅子的,三朝回门时,司马煊对贾赦、贾琏到底更不同一些,知道亲疏。

迎春道:“你真的改?”

“我改……”

迎春道:“好。那我再教你一回。”

“妹妹请说。”

迎春道:“想必你也知道了,金陵甄家完了,江苏那么多官员都下了狱,过些日子就要押解回京了。进京后,万一有个官员透露些个意思,咱们贾家只怕要成了甄家。我找几个人给你,你带些银子在身上,跑去金陵一趟,金陵族人、奴才若有什么阴微之事,可别牵累到荣府,你去查查,给料理个明白。我是外嫁女倒无妨碍,可你身为继承人,将来若是出事,你仔细撇不干净。”

贾琏被妹子一连敲打只得称是,再不敢带贾家出来的奴才,带了几个王府的武士前往金陵处理族务。

司马煊还要审阅整理卷宗,各种账册,并且按照迎春的建议,把所有案卷都誊写出两套复本。司马煊虽然不用亲自动手,但是要看着这事也不能行动自由。

却是迎春偷偷乔装,带着黛玉出头,前往瘦西湖游玩,还有漕帮的小姐潘秀卿,三女一道在画舫上游览瘦西湖,煮酒、吟诗、弹琴、吹笛,又有时鲜的螃蟹上桌,实在快活。便是司棋、紫鹃、雪雁和潘秀卿的师叔的小女儿钱曼娘也得十分意趣。

潘秀卿、钱曼娘虽然没有探花郎家的姑娘和老狐狸这样的文化素养,但她们作为漕帮帮主、舵主的女儿,从小行走江湖,也是见多识广。

潘秀卿和钱曼娘也说起江湖见闻,黛玉也听得有趣。

漕帮其实也是一个纪律性和组织性非常严密的组织,千万不要自作聪明去改变他现有的架构,其实现在的组织与纪律也是他们通过长期实践形成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没有后世的经济基础,再好的上层建筑也没有土壤。

迎春听到漕帮下层跑船或搬运的劳工的艰辛不禁感慨万千,而黛玉也是打开视野,了解民间疾苦。

黛玉道:“潘姐姐有没有想过走出去试试?”黛玉也听迎春说过,外面的世界很大,而她到底是林家女、又是荣府长大的,见识过西洋玩意,不论是西洋大钟,还是西洋镜,那些都是很贵重的东西。

潘秀卿道:“走哪里去?”

迎春道:“听说与西洋做生意能获得许多财富。”

钱曼娘忽道:“我倒也跑过广州去,所谓‘五丝八丝广缎好,银钱堆满十三行’。与西洋做生意的都是官商,便说当年金陵的王家就管着与西洋人做生意的事,那是银钱千万难计的。听说更早一些,那王家就是海上发的家,最后才归属朝廷。我们漕帮与那不是一道的。”

想那薛宝琴是商户女,从小去过许多地方,这钱曼娘没有去过海外,但是江河漕运能到的地方,她也都去过。

迎春叹道:“王家从前是海盗,自本朝定鼎中原后,降了朝廷,当时朝廷中也没有人比他们更通西洋贸易的了。”

说白了这是技术活,也是需要智商、情商、经验、资本、人脉、勇气、运气的活。

没有家族的渊源、人脉,朝廷的许可,没有这能力,哪里捧得住外贸易这口饭碗?

漕帮的是少量底层读书人和劳苦大众、江湖人为主的群体。

就像是到了现代对外开放,有些人赚得盆满钵满,但是农民仍然是最穷的群体是一个道理。到了现代,也只能提升农村教育——这是最基础的,或者进行一个扶贫项目,但是古今中外从来没有一个靠强力扶贫爬到“上流社会”的人。

所以说个人的富贵贫贱除了出身之外,只有靠自己的修行和面对失败的勇气,没有什么救世主。

当然,在漕帮做到了帮主也算是富人了,哪个集团的高层都不会太穷。

迎春收回心思,明白自己老毛病犯了,又去想了人为不可能解决的事。自己若是一沾惹,又是一辈子累到吐血的命。

若说从前,迎春是恨不得打下天下,热衷于以个人之躯推动中原文明走向殖民主义的黄金时代,但是她当过六万年玉帝后,对这些事反而看淡了许多,更重眼前的生活。因为她在当玉帝时已见过了五次人类文明的起灭,无论是洪荒时代还是工业文明时代,都是优胜劣汰,少不得会有像鲁迅先生说的“吃人的社会”。只有见识过这些,才会更珍惜眼前,在活泼乐观积极的背后,底子才是沉稳的。

迎春果不纠结,只好好地玩了一天。临别时潘秀卿、钱曼娘与迎春、黛玉都互赠了礼物和手帕,抛下身份不同,结为朋友。迎春还让说,潘秀卿、钱曼娘若是去了京都,便上王府做客,她也能尽一尽东道。

漕帮若有什么难处,可以给她写信,只要不触犯律法和道义,力所能及,定不推辞。

潘秀卿、钱曼娘也是灵慧女子,大方谢过,但是她们也不会因为迎春善良、轻易开这种口。

……

林如海致仕的折子终于得到了新皇的同意,另外委派了新的巡盐御史来。林如海与之交接了公文、账目和现在的盐税银库房。

林如海当了近十年的巡盐御史,但是他还有“兰台寺大夫”的虚衔。

本朝将“都察院”雅称为“兰台寺”,左右都御史为长官,若是有“兰台寺大夫”头衔则比长官小半级,比副都御史要高半级。寻常进士从六七品的庶吉士为仕途开端,但林如海是一甲探花,系出名门,所以一入仕就是从五品了,再过七八年升到了三品副都御使,再过两年就加封了“兰台寺大夫”的荣誉虚衔,钦点为扬州巡盐御史的实职了。

所以林如海按衔来看,也是从二品的大员了,他已致仕,未能死在任上,朝廷不会给谥号了。不过无论是林如海还是林黛玉,估计也不想要谥号,因为没有人想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