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章 一箭落九日(第6/7页)

当时的社会交流这么方便么……

也许真就很方便。

《大荒东经》:“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孺帝颛顼于此,弃其琴瑟。有甘山者,生甘渊,甘水出焉。”

这里就说了,少昊养育了帝颛顼一段时间。而史记说少昊青睐颛顼,让颛顼辅佐他治理国家。

我不管史记,暂时帝颛顼可以确定的是,先在蜀地出生,之后少年到了东海外的少昊之国,由少昊养育。

史记说少昊是黄帝长子,颛顼的叔叔,是昌意的哥哥,所以俩人是亲戚,少昊非常照顾颛顼。

可惜的是,《山海经》里却没说少昊是黄帝的儿子。

他们的势力范围都不在一个区域,除非黄帝真的是超强的天帝,连海外都管了。

少昊到底是什么样的存在,也许少昊并不是黄帝的儿子,他是独立的另一个文明的主宰。这里写不下,先不管他,以后再讲。

总而言之,颛顼从西南的蜀地三星堆出生,莫名其妙跑到了东海之外的大壑。可谓少时便行走天下,自然见识广博,心智不凡。

在神秘的少昊之国,颛顼肯定学习了很多,这为他后来成为黑帝,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可是他为何要来这里呢?

主流的说法都有两个,儒家主流说法是少昊为黄帝儿子,颛顼是他亲戚,他在这培养颛顼,希望颛顼以后辅佐他。因为颛顼非常喜欢琴瑟音乐,所以少昊把颛顼的琴瑟扔了……

这是希望颛顼好好学习治国,不要沉迷靡靡之音,啧啧,浓浓的儒家风格啊。

这种价值观,是在汉朝以后才形成的,而在春秋战国,乃至更早的夏商周时期,‘乐’都是极度重要的。礼乐一体,是任何一国的领导人都必须要懂的!

在上古,乐就是礼,只有懂的美妙音乐的人,才是文明人。

所以这个肯定是扯淡。

至于现代的主流说法,则是颛顼为人质,作为黄帝的直系血脉,交给了东夷部落的少昊。

当时炎黄势力和东夷势力商定罢战,颛顼成了合约下的质子。

而弃其琴瑟,是合约被撕破了,将作为国礼的乐器扔掉了。蜜月期结束,友好交流的日子结束,继续开战。

以上,就是主流说法。

不过,这就没意思了。而且作为质子,开战后难道不杀了吗?

只看山海经,并没有说颛顼是质子,也没有说少昊是黄帝的儿子。

所以单看山海经,颛顼可能就只是出国进修而已……因为颛顼是黄帝的曾孙,也是有身份的人,而且当时年纪肯定很小,否则不会写‘孺’,这是孺养、养育的意思。

可见少昊对他很好,简直就跟把黄帝的后裔当成自己的一样。

颛顼从小就爱琴瑟,琴瑟也是炎黄体系中,非常重要的标志。而到了海外少昊国后,可能受到了文化冲击,或是某种冲击,导致颛顼主动把琴瑟扔了……

这少年,千里迢迢来到海外,这里有什么吸引了他?让他连琴瑟都扔了?

后面写了,‘有甘山者,生甘渊,甘水出焉。’

海外大壑归墟,甘渊之地,到底是个什么地方?竟然让颛顼弃了至爱琴瑟。

《山海经·大荒南经》:“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曰羲和,帝俊之妻,生十日,方浴日于甘渊。”

扶桑太阳神树,九日居下枝的那个地方,正在甘渊附近。

九日不光出入扶桑木,在天上飞来飞去,还连海里都去,总是泡进那海底大壑。

这里我有两种解读,一种是颛顼受到了东方少昊、羲和国的文化冲击,少昊孺养颛顼,是想用自身先进的文化,来影响三星堆来的颛顼,这是一种文化入侵,让这位黄帝的曾孙,放弃了自己的文化,倾慕于东夷国度。

当然,可能是少昊刻意为之,也可能是颛顼主动……比如人家少昊真有这个文化吸引力。

还有一种解读,就离谱了。

首先从地理位置上能看出,少昊国与羲和国是挨着的,扶桑神树立在海里,位于羲和国汤谷那个地方,而住在扶桑木上的太阳,总是会泡进少昊国境内的甘渊。

而这一切,如果是真实发生的。

那么颛顼千里迢迢从三星堆跑到东海外的少昊国,其实就是早就听说了这事,强烈的欲望驱使着他一定要去看一看。

也许像他这样的人有很多,但只有他看懂了某些意义,并被深深地吸引了。

总之他在那个神秘的海上国度,见识了令他终身难忘的一切,他受到的是真真切切的现实之物的冲击。

之后颛顼不回去了……就一直住在少昊那里,然后可能在学习,亦或者只是天天地观察。但至少,那些年颛顼得到的东西,令他原本至爱的琴瑟都变得索然无味……他在孜孜不倦练习学习别的东西。

那么颛顼,到底看到了什么?

《山海经·海外东经》曰:“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

皆载于乌!

如果只是文化冲击,那么很好理解,东夷人崇拜鸟图腾,所以认为太阳是金乌背负的,或者太阳是因为金乌而会飞的。

颛顼受到了太阳鸟传说及神话的各种冲击,甚至是他看到了极度优秀的青铜技术,比如羲和国,用他们的技术,建造了高大的青铜巨树,以及上面九只会放光的鸟,而且还会根据某种规律运行。这在当时,已经是巧夺天工,堪称神物。

因为受此感染,颛顼后来从少昊那里,学到了优越的青铜技术,并且把那里的文化,也都带回了三星堆。

所以三星堆,出土了本应该在东海外的青铜神树。

颛顼,就是三星堆这个西蜀地区与东海少昊羲和之国的交流媒介。

以上是比较合理的情况。

不过如果再离谱点,十日所浴,假如是完全写实的记载。

那就是高等文明版本了。

也就是在太平洋上,真的不知道何时,耸立了一方巨柱,巨柱延伸出了平台,九颗表面发光,实际上内里是黑色的鸟形飞行器,出入于此,停泊在巨柱延伸的平台上。

这些发光时跟太阳一般是个光球,不发光时就像是乌鸦一般的飞行器,在天空中往来穿行,甚至能深入海里。

那时的人,哪知道是什么飞行器,只以为是某种鸟。继而将‘日载于乌’,当做真理般信奉。

由此,那里的人,受此影响,极度地崇拜鸟,所有部落氏族的图腾,都是鸟。

比如少昊的图腾,就是玄鸟。一种黑色的展开翅膀的鸟形图案。

包括后来出现的凤凰、鸾鸟都有个特色,那就是刀翅,也就是羽翼如刀。

也许他们崇拜的,是天上到处乱飞的各种飞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