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拾陆夜】墓火(第4/9页)

虽然有这个可能。

但父亲虽然是个怪人,却也是个小心谨慎的人。

他的职业常需要在危险的地方作业,因此不应该会那么鲁莽,一身轻便地就在三更半夜出门,导致失足坠崖。

而且在日光进行的一连串调查活动,不是为父亲个人的研究而进行的。

他没必要一个人抢风头。

当时寒川的父亲接受公共机关的委托,正在进行日光山的自然环境调查。不是一个人承揽整个案子,而是与地质学家、建筑学家等寒川不是很清楚的好几个人组成团队,共同进行调查。

日光是块风光明媚的土地。

绿意盎然的群山不必说,还有中禅寺湖、华岩瀑布、雾降高原等多处名胜绝景。

除了这些原本的自然风光,山中还散布着许多壮丽绝伦的建筑物——寺社佛阁。也就是还有人工之美,因此以风景区而言,在日本也算是首屈一指吧。

但在明治时期日光曾一度荒废。

是因为政权转移之故。被祭祀在东照宫的人物一手打造的政权——幕府倒下,德川时代告终了。继承其后的新政府当然没有理由支持日光。结果原本定期进行的官方修缮工作戛然而止。新政府应该是认为没道理花钱花心思去管理祭祀政府公敌之祖的神社吧。

加之还有先前提到的神佛分离政策,理所当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

这里必须重申,新政府的目的并非排佛,而似乎只是想要将神道教国教化。然而寺院经营的基础——本末制度 [36]与檀家制度 [37]本身,无疑就是幕府用来统管民众的一种制度,对此的反对声浪,无论高层或市井,应该都有不少。

若是寺领被没收,寺院就失去了财源。

制度将会崩坏。

除了这个问题,或许应该认为,根本上就和宽作老人说的一样,在这个国家,要将神与佛强制分离的政策是有困难的。

比方说被称为“修验道”的山岳宗教,似乎就是在神佛习合的前提上成立的。寺院与神社、神道与佛教分离之际,据说修验道是最令人头疼的对象。

对修验道而言,神佛是不可分割的。况且即使被迫选择了其中一边,也是同样一回事。若是选择寺院,就会因排佛毁释运动而灭绝;但又没办法变成神社。若是不做选择,也一样会废绝。

事实上,据说就有许多行者因此还俗了。

出羽三山、大峰山、立山、白山、富士,全国都有修验道的灵场,日光山亦是修验的行场之一。

不必拿山王一实神道为例,日光山原本就是神佛习合的灵场。

排佛毁释的浪潮虽然未曾席卷全国,但据说有一部分寺院遭到残酷处置。

结果神道国教化的目标挫败,寺院便幸存下来了,但在明治的某个时期,这个国家的佛教界遭受到莫大的打击,似乎是事实。

就在这当中——刚进入明治不久,轮王寺宫本坊烧毁了。由于当时处于那样的时局,也无法完善地加以修复吧。不仅失去国家的支援,还被迫社寺分离,等于是祸不单行,雪上加霜。

在不同的时代,受到不同时代的掌权者的庇护与援助,得以长久极尽隆盛的日光山,也显露衰败之色。

至少……对日光而言,明治这个新时代,完全是一个受难的时代。

在这样的情况下,民间开始发起运动,呼吁保护日光山之美、重建日光。据说从明治末年到大正,各方面各领域都有人提出这类倡议。

但是,那并不是计划将日光复兴为灵场或圣地。

从那个时候开始,日光似乎也被视为观光地、度假胜地受到瞩目。

就寒川听说的,最早让人们注意到日光可以这样利用的是外国人。来访日本的外国人全都争先恐后造访日光,然后为它的美惊叹不已。

很快地,有志之士组成民间团体,计划将观赏对象——也就是自然景观与建筑物恢复原状,加以保全。

此外,交通机关、住宿设施的整备也依序进行。

不过,这些活动也无法做到全面的资源保护或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因为那只是各个组织打着自己的算盘做出各种努力。

若问为什么,因为无论申请多少次,国家都不肯编列这部分的预算。日光是值得向海外夸耀的文化财产,也是具有高度利用价值的资源,任何人都能想到任其荒废并非上策。但是这样的想法至多只能传达到县的层级。国家的动作迟缓,明治与大正时期,中央政府从来不曾将日光山复兴视为国家事业的一部分。

进入昭和后,政府开始研究国立公园制度的制定,提出国民休养、运动、娱乐等明确的目标,在昭和五年,于内务省底下设立了国立公园调查会。

虽然理由变为国民保健、休养、教化,但日光——总算——于昭和七年 [38]被选为国立公园候补地。

寒川的父亲似乎就是受托进行先期调查,以便当日光被指定为国立公园时,提出整备计划方案。不能只是保护自然、将建筑物恢复原状,既然要设立为国立公园,就必须是国民能够利用的设施。为了这个目的,应该采取哪些做法。调查工作就是为这些提供参考的。

应该不急的。

父亲死后约半年,日光被指定为国立公园。不过在那个阶段,并未提出由国家主导的公园化计划。栃木县整理出《日光国立公园设施计划案》,也是来年昭和十年 [39]的事。

寒川只有模糊的认识,但他认为父亲的雇主应该是县政府,而不是国家。父亲接受委托的阶段,国立公园指定的时期、公园范围的界定都尚未进行,因此如同字面所示,那应该是一场期限与范围都暧昧不清的调查。

完全没有理由必须在夜半单独进行调查。

实际上他也听说共同调查的其他学者,都对寒川父亲的奇祸感到不解。

真的难以释怀。

让寒川前往日光的理由还有另一项。

也就是……父亲死后,寒川收到父亲寄来的明信片。

由于季节燠热,也无法将头部破裂的遗体运回东京,因此寒川在当地将父亲火化了。处理完各种手续后,寒川在日光停留了约一星期。

他抱着收在骨灰坛里的父亲,直接回到老家——父亲独自生活的家;然而回去之后,须处理的事情多如牛毛。虽说亲戚朋友不多,但也有一些需要应付,结果寒川回到租屋处,是又过了两三天以后的事了。

回家一看,信箱里有张明信片。

邮戳日期是父亲过世前一天。是死前一天投寄的吧。不,该说是投寄明信片的隔天就遭逢奇祸吗?

明信片上以端正的字迹写了简短的内容。

秀巳

天气日渐炎热,身体是否安康?父颇为健朗,但工作迟无进展。昨日发现一棘手之物,至为棘手。当初调查预定一个月即可完成,但应会延长半月。父外出期间,家中之事务请留心。行程决定后当即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