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56

黄一平担任海北县委书记的任命,终于公示了。事情比预想的来得顺利,中途却又出现了一点预想不到的波折。

此时,省里人事格局已基本确定:龚书记晋升进京,关省长接任N省省委书记,梁副书记接任N省省长,卜国杰任西部某省省长。

这之前,阳城市党代会刚刚胜利召开,廖志国毫无悬念地当选市委书记,常委领导班子做了一些微调:

原市委副书记苗长林,本来正在重回省城与留任阳城副书记间徘徊。没想到,全省地级市党代会召开前一个多月,北边临海市长因为牵扯到京城一桩经济大案,突然被中纪委直接“双规”,很快就转为刑拘、逮捕了。当时,省里班子还没调整,廖志国获悉情况亲赴省城,找到梁副书记、卜副省长极力为苗长林陈情。经过如此这般一番游说与运作,终于使苗长林顶了上去。临海市虽说是个贫困地区,人口与经济总量无法与阳城相比,可市长毕竟也是主政一方的诸侯,苗长林总算如愿以偿了。

苗长林空出的市委副书记,由纪委书记何长来兼任。

贾大雄不再担任组织部长,到人大担任了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主任,主持人大日常工作。廖志国以市委书记兼任人大主任、党组书记,一般不过问那边的琐碎事务,而原来主持工作的张大龙退了二线。当然,按照贾大雄的年龄,再在原来的位置上干两三年也行,但廖志国打心眼里不喜欢他,其中缘由除了性格上的差异,还有就是廖志国考虑在当年的“三剑客”里,贾大雄骨头最软,属于那种风吹两边倒的角色。廖志国最瞧不上这种风格的人,因此将他请出了常委会。表面上看,如此安排也不违背干部任用原则。

于树奎出人意料地接替了贾大雄,升任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这里面,当然有卜国杰帮助讲话的结果,主要却是廖志国的意志。廖志国作此安排,主要出于这样几个考虑:一来,当年在“三剑客”中,于树奎虽然冲在最前边,跳得最厉害,后来因为出租车事件被查,态度、立场却也转变得最快,在廖志国面前软话说得最到位。如此直爽性格、坦荡作风,恰与廖志国个性颇为相像,故而深得其赞赏。二来,自从出租车事件暴露之后,于树奎主动向廖志国承认错误,却没有丝毫委过于他人的意思,更不曾出卖卜国杰、苗长林等背后靠山。放眼当今官场,这样的豪侠仗义、忠诚不二之举已然罕见,更令廖志国深为感佩。加之,此次党代会前调整人事,于树奎主动向廖志国提出离开海北,理由是他在那里任职时间太长,无论他自己还是海北民众皆有强烈的审美疲劳,不利于事业发展。本来,按照卜国杰的承诺,于树奎完全可以在省里觅个副厅位置,可他主动提出不想离开阳城,表示仍愿在廖志国麾下卖力效命,只求平移到市里安排个闲职。同时,于树奎还主动向廖志国建议,由黄一平接替海北县委书记职务,此意又与廖志国高度吻合。

综上种种因素,廖志国经过仔细斟酌,又征求了黄一平的意见,最终决定用于树奎替换贾大雄,理由简单且直接:“像于树奎这种个性、品行的人,在敌对阵营里冲锋陷阵、不管不顾,可一旦调转了方向为我所用,那也一定是赴汤蹈火、在所不辞。不像贾大雄那样的角色,首鼠两端、瞻前顾后。”

曾经有人建议廖志国,将政法委书记朱玉这样的老常委拿掉,换些新人上来。可廖志国权衡再三,自忖阳城不过仕途上的一个驿站,只要不损害自身利益,何必惹太多人不快呢?按照廖志国一向的原则,利人利己乃上策,损人利己是中策,损人而不利己则是下策。于是,他授意赵瑞星同省里联系了一下,发觉阳城常委平均年龄低于全省均值,而且,宣传部长马艳丽、纪委书记何长来以及常务副市长、军分区政委等几个常委,都是刚调来阳城一两年的新人。更主要的是,现在普遍实行领导干部异地任职,空出一个常委名额,大多是从省级机关下来或是别的地区调来,那些人绝不会将人情账算在你廖某人身上。

市委班子调整到位,于树奎接任组织部长后,廖志国决定马上拿掉赵瑞星,而且态度非常坚决,颇让黄一平吃惊。

“赵瑞星虽然任职时间不长,在几个大的事情上出力也不小,可是这种人就像一把双刃剑,刺向敌人的时候也容易伤及自己。也有些像野生的长江河豚鱼,美味却有毒。过去,因为有‘三剑客’作祟,需要他发挥制约与杀伤作用。现在形势稳定了,还是将他送远一点为好,免得日后尾大不掉、遗患无穷。再说,重用了这种人,影响也不好。”廖志国说。

“可是,像他这种职级、资历,安排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合适呢?”黄一平顾虑,万一对赵瑞星安排不到位了,产生不满甚至对立情绪,或许破坏力更大,同时也让他夹在中间难做人。毕竟,当初为了廖志国的利益,他与赵曾经联手做过很多事,赵瑞星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根据他的情况,在几套班子里安排一个副秘书长,原本也就不错了。可我考虑这次送佛到西天,一步到位,让他做政协副主席。这样做的巨的,一是让大家看看,全心全意帮我廖某做事的人结局不差。二是给足赵瑞星甜头,也免得他以后多嘴多舌。”廖志国主意已定。

“啊!”黄一平瞪大眼睛,似乎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须知,一个组织部副部长,居然当了政协副主席,不要说在阳城历史上绝无仅有,就是在全省乃至全国恐怕都少见。不知情者一定以为阳城市委用人不拘一格,或者这个副部长是个多么了不起的人才,其中内幕只有黄一平这样的知情者才清楚。不过,黄一平还是对廖志国的深谋远虑表示由衷叹服:“您这个安排高瞻远瞩,可谓两全齐美!”

关于黄一平的去向,其实早在市党代会前就定下来了。

“你哩,就到海北接于树奎的班。唔?”廖志国正式征求黄一平意见。

“我服从廖书记您的决定,您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只是,我从来没有做过单位主官,基层实践也少,还是感觉底气不足。再说,真让我离开您身边了,心理上一时也难适应。”黄一平心中欢喜的同时,不免有些伤感与失落。毕竟在廖志国身边工作五年多了,现在突然说到离开的话题,还是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千里搭凉棚,没有不散的宴席嘛!趁着我在阳城这两年,你也赶紧到下边锻炼一下,积累些资本,万一哪天我离开了,说不定还能帮你再向上走一步。这个事,就这样说定了。唔!”廖志国神情也不免有点落寞,语气却非常坚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