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3/3页)

“退下来好啊!像国志校长,多轻松。官场如战场,总得费脑筋哪!”丁安邦说:“我还有点事,你这是……”

“去开班会。”莫仁泽挪动了步子,刚走了三步,又走回来,拉住丁安邦,小声道:“安邦哪,这个机会可得好好把握。最后一次了,过了这个村,可没那个店!”

莫仁泽走后,丁安邦慢慢地回办公室。当年大学毕业后,莫仁泽直接回到了桐山县。他先是在一所中学里教书,后来改行当了公社秘书,再后来当副主任,书记,一直干到县农业局长,副县长,组织部长,再到副书记。莫仁泽这人长相憨厚,但内心却相当复杂。这些年,随着位子一步步地往上升,桐山当地对他的议论也越来越多。丁安邦偶尔到桐山出差,总会有其他同学在背后说到莫仁泽,说他是桐山实际上的一把手。特别是人事,没有莫仁泽的首肯,就是书记想动一个人,也不太容易。关键是他在桐山盘下的根太深了、太大了、太牢固了。桐山现在的科局级干部中,有一半以上,是在莫仁泽手上提起来的。就是县委和政府班子中,也有1/3的人,是莫仁泽培养的。这样的一个老杆子,就是明里不当一把手,内在里在桐山还不是呼风唤雨,顺水顺舟?在政界,桐山干部对莫仁泽的评价是:敢想敢为,作风泼辣;而在民间,则是专横胆大,手腕强硬。丁安邦另一个大学同学,在桐山中学教书,这个同学为儿子提拔的事,找到莫仁泽。莫仁泽很客气地答应了,却迟迟不办。后来,这同学只好意思意思,事情才算办成了。这同学与丁安邦说起这事,还一肚子恼火。丁安邦安慰他:不是莫仁泽同学非得要你送,而是规则使然。你不能坏了他的规矩。对于莫仁泽,他可能只是习惯,只是坚守着规则而已。

丁安邦这安慰自然有些荒唐,也有些强词夺理。有一次,他到桐山,趁着酒劲,说了莫仁泽几句,莫仁泽却笑道:“惯性!”

好一个“惯性”!

年前,莫仁泽从县委副书记的位子上退到人大当常务副主任,级别上解决了正处。正月,在市里,大学同学聚会,莫仁泽在酒桌上发表了一通感慨,大意是现在是退下一身轻了,从此后要好好养身体,栽花种草,怡然自得了。同学们都笑,莫仁泽这样的一个人,怎么会……据部分同学后来透露,莫仁泽正在被桐山的土地案件困扰着。他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及时脱身了。从县委副书记退到人大,也是一种策略。中国人嘛,都同情弱者。人家都退到人大了,何必还……

进了办公室,机关纪委的火灿书记过来了,告诉丁安邦,市纪委调查组将于下周到党校。

“你安排一下吧。”丁安邦道。

火灿点点头,出去了。火灿是从部队转业的干部,这人厚道,在党校,因为不是专业型干部,因此说话也少,平时都很低调。马国志就曾经说过:这样的纪委书记让人放心。把市纪委调查组来安排的事交给火灿,既名正言顺,也令丁安邦踏实。

如此关键时刻,可不能有半点闪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