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不是胡想

窦文涛:为什么我觉得刘慈欣的小说好看呢,我这几天真是彻夜难眠地看进去了,它让我回到了童年,我们那时候都是看《少年科学画报》《儿童时代》长大的。我还记得那时候说人类发射了一个旅行者1号29,旅行者1号现在还在那儿飞呢,上面还刻着一个金盘。

冯唐:上面有一个男人一个女人,对吧?

窦文涛:里面还有中国的音乐《高山流水》什么的。那件事给我印象特别深,对于孩子,梦想是很纯粹的,可是今天动不动就说教育成果要转化成生产力,其实有些科学幻想有什么用呢?并没有多大用处。刘慈欣本身是个工程师,他说科幻不是胡想,比如他在书里解释人类的问题,用了一个农场主理论。农场主每天上午11点给一群火鸡喂吃的,这群火鸡里有个科学家,认为自己发现了一个规律,就是每天上午11点会有食物,但是到了感恩节上午11点农场主来了没给吃的,而是把火鸡全杀光了。这种情节让读者有了某种遐想,因为它关系到对这个世界原理、真相的一种思考。

在“科学边界”的学者们进行讨论时,常用到一个缩写词:SF。它不是指科幻,而是上面那两个词的缩写。这源自两个假说,都涉及宇宙规律的本质。

“射手”假说:有一名神枪手,在一个靶子上每隔十厘米打一个洞。设想这个靶子的平面上生活着一种二维智能生物,它们中的科学家在对自己的宇宙进行观察后,发现了一个伟大的定律:“宇宙每隔十厘米,必然会有一个洞。”它们把这个神枪手一时兴起的随意行为,看成了自己宇宙中的铁律。

《少年科学画报》曾荣获首届国家期刊奖、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全国连环画报刊“金环奖”、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推荐优秀少儿期刊等众多奖项。

《儿童时代》是1950年由宋庆龄女士亲手创办的全国第一份少儿综合期刊,她执笔题写刊名,撰写创刊词。在《儿童时代》面世后,又四次为刊物题词,精心撰写了十篇文章。朱德、彭德怀、叶剑英、李瑞环等领导同志都为《儿童时代》题过词;郭沫若、巴金、老舍、冰心、苏步青等著名人士都为《儿童时代》撰过稿。

“农场主假说”则有一层令人不安的恐怖色彩:一个农场里有一群火鸡,农场主每天中午十一点来给它们喂食。火鸡中的一名科学家观察这个现象,一直观察了近一年都没有例外,于是它也发现了自己宇宙中的伟大定律:“每天上午十一点,就有食物降临。”它在感恩节早晨向火鸡们公布了这个定律,但这天上午十一点食物没有降临,农场主进来把它们都捉去杀了。

——刘慈欣《三体》

冯唐:人类未知的东西要远远多于已知的东西,这就是天然的科幻的土壤,那么多未知,能想象出各种有可能的状况,大家编啊编,有些就编得特别有道理,让你觉得逻辑上能解释得通,从现在的知识看这个事非常有可能发生。刘慈欣的《三体》系列,我看了一大半,真有一种小时候看武侠小说或琼瑶爱情小说的感觉,就觉得昏天黑地的,也不知道是黎明还是傍晚,人整个就陷进去了,想象那么多未知的东西,有时候还想会不会是另外一个样子,还在旁边写点笔记。其实这种阅读感觉很好。

孟广美:我觉得我可能属于那种特别没有创造力的人,要的是眼见为实,让我自己去凭空想象很困难。小时候连那个武侠小说的场景我都有各种质疑,一边看着一边心里在较劲,所以我这样的人不适合看科幻小说。

窦文涛:科幻有时候是一种没用的东西。现在他们老说,中国科技在世界上排不上名次是因为基础理论不行。你看牛顿琢磨一个原理,就是出于简单的好奇。达·芬奇不光画画,他什么都研究,甚至画出了直升飞机和降落伞,还怕人看见,故意倒着写,通过镜子才能正过来看。问题在于这些全没用,虽然他预言了很多东西,但人类最后发明直升机并不是受了他的启发,几百年之后他的手稿才被发现。

孟广美:太亏了哇。

冯唐:那时候没有互联网啊。达・芬奇这样的人,甚至唐代李白、现代窦文涛这样的人,你会觉得他们有可能有外星人血统。

窦文涛:你这个想象真够科幻的啊,哈哈。

冯唐:因为这些人想的东西的确跟一般人不一样,真的可能来自不同的星球。像刘慈欣,他会想那么大的事儿、那么多的为什么,换作是我,经常会问的是我为什么见着阿姨会脸红、为什么见着女生就开心等等。像文涛可能就会想那种很黑暗的,比如说这妒忌心怎么处理之类的,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