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为什么是索马(第4/17页)

以前,我们俩北京小市民,忙忙碌碌,朝九晚五,拼命挣钱为我们自己提起也很模糊的未来,打拼着。有喜有忧,大起大落。

出车祸,差点截肢那次,虽然最后腿是保住了,但我在医院躺了差不多一年,好吃好喝,就是动弹不得,体重直奔135公斤。自那之后,我便有了个外号:二百七。

说起这些,梁红还在我面前比画了一下:“老张,那会儿你可真胖啊。虽然现在也不瘦,但对比那时候,确实苗条多了。

说真的,原来一天不蹦跶就皮痒痒的我,那时看了看自己的肚子,无奈地想翻个身,结果给卡住了。可想而知,那时我的生活是有多么的暗淡和狭窄,连出个门都步履维艰。别说索马里了,去永安里都费劲。

从病床上下来,我们又被拉回到千篇一律的生活里。后来从肥胖的牢笼里挣脱出来,脱了一层皮,掉了半身肉,我有点儿全方位蜕变的感觉。绝不甘心再平庸地过日子了。

我们经历过第一桶金就100万的狂喜。我们跑了很多银行把钱全部取出来,摆在家里,面面相觑,自己都不敢相信。然后发疯似的,把钱抓起来往天上扬。完了再捡起来,接着扬。

也经历过公检法上门,说我们赚的钱不合法,还差一些程序,要罚款。一夜之间,又一无所有。

提到这茬,我和梁红一起笑了,好傻,乐极生悲太残酷了。

真正让我们告别过去那折腾而又枯燥的日子,重新选择生活方式的导火索,源于2008年那场让人永生难忘的地震。

“5·12。”待在电视面前看新闻,我实在看不下去了,有一个退伍军人的职责担当,也有一个普通人的人性驱使。我和梁红组织了一个救援队,“北京希望救援队”,我和一些有经验的队员,包括我的员工曾乔、朋友魏凯,带了很多机械装备,奔灾区现场去了。梁红和魏凯,则留在北京后方,统筹物资、补给。

那是我不太愿意回忆的一段,太惨了。

如果不是亲眼看见,不可能亲身感受到现场的悲怆。遍地瓦砾、断壁残垣,一片废墟……遇难者残缺的遗体、幸存者寻找亲人的悲号……在救援过程中,体力上的辛苦咬咬牙就能挺过去,而心灵上所遭受的震撼挥之不去。

在汉旺,一位父亲跟我们一起在废墟里挖掘着,边挖边跟我讲述他女儿的故事.他还说自己知道她回不来了,只想再看她一眼。7个小时之后,我们挖出来一具已经腐烂的尸体,那位心力交瘁的父亲伏在尸体上,痛心疾首,号啕大哭。

在现场的所有人,无法不为之动容。我的眼泪唰唰地就下来了。

“5·12”汶川地震救灾时,我和梁红组建了“北京希望”救援队,惨痛的见闻,使我不太愿意再回忆那段时光。

那位泣不成声的父亲,那个场面,将终生留在我的记忆里。

从灾区回到北京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生命如此无常,一场天灾人祸,随时可能夺去人的生命。你永远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一个先来,生命本身就是一场探险。

那场地震,让我和梁红,对后面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一些思考。

“我们需要改变。”

“那就变吧。”

在30岁以前,我们想的只是赚钱,可是现在,我们要让往后的人生过得更有意义,去我想去的地方,做我想做的事情。

从那时起,我跟梁红放下一切,开始周游世界。我们去了很多地方,感受到了很多异域的风土人情。可到过的地方越多,越是觉得索然无味,我们越来越觉得,这样“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走马观花式旅游,绝不是我想要的。

它应该有更精彩的内容。

既然选择了这种方式,就应该要有一些“不一样的烟火”。我们最后决定了,要去世界上那些特别的地方,那些能真正刺激到我们内心的地方。

索马里、切尔诺贝利、南北极……我们的备选有很多,如果有可能,我打算把月球和火星也加上。

索马里是首选。走遍千山万水,索马里是我很执着的一个地方,对那里,我绝对是有着很高的情结,这辈子非去一次不可。

早先看过一部美国经典大片《黑鹰坠落》,不可一世的美军精锐,在索马里的首都摩加迪沙,“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被看似乌合之众的索马里民兵痛击,遭遇美军特种兵史上最惨痛的失败。

片尾字幕: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因为这部影片,我对索马里这个地方充满了好奇,一颗想去实地探访这座恐怖之都的种子,那时候就已经在我心里种下了。

三年前,我跟梁红提过一次去索马里的事儿。那时候索马里海盗刚劫了“天狼星”,名声大噪,在新闻头条上的风光一时无两,把本·拉登、萨达姆都给挤下去了。当时我就蠢蠢欲动了,急欲去“会一会”索马里海盗。我跟梁红商量,咱们去烽火佳人一回?

那一次梁红没这么干脆,而是劝我再想想。她说那边到处都是爆炸,现在去风险太大,要不咱先在东南亚找个地方练练手?

在清迈被人用枪顶着脊梁骨的往事,让我对东南亚的回忆不太美好,还是惦记着非洲东海岸的那片热土。不过,热情归热情,毕竟是性命攸关的事儿。当时索马里时局比较乱,我找了很多资料,没有一条积极的信息。而且中国在那边的大使馆也撤了,遇到问题还没有援助。

第一次索马里之行的计划就此夭折。后来看新闻,有几个比我俩还疯的人,就赶着那趟儿去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他们都没回来。

虽然那次没能成行,但我觉得命中注定得去一回,矫情点儿形容就是:我们和索马里有个约会。

2011年底,一部国产电影《索马里真相》上线了,据说是全程在索马里实景拍摄。迟早得去,我拉着梁红去看了,当是提前侦察。

电影很中国视角:美帝王八蛋,海盗也善良。

混乱不堪和枪林弹雨的场面,我是知道的,但关于海盗的写实镜头,说实话,颠覆了我原来对索马里的理解。

那些震慑全球的海盗们,用的是别的国家淘汰掉、即将报废的船只,很多人用的还是生锈了的冷兵器;而且他们并不是凶残成性,只求财为活命,很少撕票伤人性命。他们没有奢靡的生活,每天也在为全家人的下顿饭担忧。有些“资历”较老的海盗,略微宽裕,在每次分到赎金后,只是找家饭店大吃大喝一顿,算是“奢侈”一把。完了之后,马上又得回到朝不保夕的海盗队伍之中,继续做着搏命的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