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零下71.2℃的求婚计划(第4/9页)

雪光的清晨。琉璃堆砌,冰雪晶莹。

如诗如画的冰雪夕阳,绚烂一如我们的征程。

种种天时地利之下,造就了奥伊米亚康的极度严寒气候。这里和绝对最低温度零下71℃的维尔霍扬斯克,并称为寒极的“两个女儿”。

1926年1月26日,奥伊米亚康地区记录到零下71.2℃的极端最低温度。这是目前为止地球上有人居住地区所测到的最低温度。那座纪念碑就为这个而建,现在也成了这儿的标志、这儿的图腾。

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奥伊米亚康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方,直到1960年,被南极东方考察站的零下88.3℃的纪录所取代;而到了1983年,这一纪录被“拔高”到了零下89.2℃——那里,是属于无人居住地区的,仅有少数科研人员在那边从事研究工作,而且还曾三度关闭。

“跨过”纪念碑,后面便是奥伊米亚康的村落,一座白色的村庄。房子挺有现代化村镇的范儿,但是都稀稀落落的,互相依靠得并不近。

刚进村,就有几个妇女非常热情地过来迎接:“欢迎来到奥伊米亚康。”

她们是村委会的人,看见我们非常高兴,这儿可是不常有客人来的。很快我们就被迎进了村委会,一进门就看见墙壁上挂着许多人的照片,有各种肤色、各个民族的人,都是此前来奥伊米亚康的“游客”们。

我们仨到时候,是不是也得拍几张照片留下,被贴在这儿。

村委会的大姐拿出来一个大本儿,问我们三个的姓名等资料,然后开始往上面填。我很好奇,这是游客登记吗?

很快就有了答案,那也可以算作是游客登记吧,我们仨是第129、130、131位到达奥伊米亚康的游客。完事了,还给我们一人一张证书,上面有我们的名字,还有我们到达当天的温度。我瞅了一眼:零下52℃。右下角还盖了章,我们是经过“中华医学会”和“ISO9001”认证,到达奥伊米亚康了。

我借大姐的那个登记的本儿看了一下,在此之前的201年4月份,有过6个中国人来过这里。不过那个时候是夏天这里已经很暖和了。所以,我们还是第一批冬季到达奥伊米亚康的中国人。

接下来是住宿问题。这儿根本就没什么游客,算上我们仨半个多世纪以来,总共也就来了131个人,开旅馆得赔死。住宿的问题村委会给解决了,我们被安排在一户当地的居民家里借宿。

这是一个三口之家,夫妻俩人带着一个孩子。

屋子里的一切都挺现代化的,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家具应有尽有,还有一些民族装饰。屋子的墙壁不是平整的,凹凸相间,错落有致;在中国东北一般房子都是双层圆木的,这儿温度甩了东北几条街,两层自然是不够的了,一般都得三到四层,中间还得塞各种苔藓等能保温的东西,于是就成了现在这种凹凸不平的样子了。

我们是第一批冬季到达奥伊米亚康的中国人。

一眼就解决了困扰我许久的难题,这么冷,这儿的人都是怎么生活的啊。他们也有自己的取暖措施。

此时,我最直观的感受就俩字:暖和!是真暖和。从进入雅库茨克开始,我就没感觉到自己的身体热乎过,进了这房子之后,总算是有“血仍未冷”的感觉了,穿单衣就够。他们通过烧柴火和煤炭来保暖,整个屋子里就给人一种温暖的舒适。在北京的时候冬天也有暖气,但也没这种感觉。

在这儿,室内外的参照太明显了,才能感觉到这种温暖的难得和惬意,完全就是一种享受。

能在这种环境下定居并生存下来,实在是太不容易了,说伟大都不为过。此时我满脑子都是好奇和新鲜,东瞅瞅,西碰碰,还好主人家没见外。

之前一路上我们都是在户外上的厕所,虽然没有传说中的把命根子冻掉那么夸张,但是在零下50℃的环境里方便,那感觉绝对不好受;有了第一次之后,绝对不愿意再尝试第二次,不到憋得不行了坚决不在野外解决。进屋子之后,我蹿的第一个地儿就是厕所。

室内厕所,跟咱们城里的差不多,也是蹲坑的,上面自制了一木板盖儿,下面我不知道通到哪儿,但是有一点,不冷厕所里的供暖也很足。这家人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把狗拴在厕所,导致上厕所的时候,还必须得先哄着那狗。

他们自制了一个沙漏一样的东西,做洗手器。先用瓢把水舀到漏斗里,然后把手放下面就可以了,水很凉。

这儿方圆千里都是被冰封住的,唯一的活水是那个温泉但是温泉水里面含有很多硫磺之类的东西,不能饮用;所以我很好奇,他们的生活用水是怎么解决的。这个问题,只能等明天跟着房主去寻找答案了。

主人家招呼大伙儿吃晚饭,更多的新鲜事儿在等待着我们。

天然速冻加工厂

冰激凌大餐!什么都是硬邦邦的,颜色各异。色肯定不好看,香没嗅到,味需要尝试。

这是一顿让人大开眼界的晚餐,非常丰盛。主人公全家和我们三个围在饭桌边,气氛很温馨。

从形状上能分辨出来的,只有鱼。生鱼整冻,像皮鞋一样还硬邦邦的。男主人叫阿里里,他抓住鱼尾巴,鱼头顶住毡板然后用刀从上往下,像削甘蔗一样,把鱼削成一块块、一片片的,盛在盘子里,然后蘸着盐吃。还有甜点搭配,就是当地人自制的雅库特冰激凌——估计这儿最不缺的就是这个了,都不需要机器、冰箱来制作,配好原料扔外面一会儿就可以了。

寒极肉三鲜:活切生鱼片、冰冻肥猪油、冻血生马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