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翻译(第4/4页)

外交部在二环路。主建筑楼外墙镶着灰色玻璃,往外凸出,就好像这地方堆积了太多假的文件,快要炸开了一样。石江涛的声音没有变化。

“今天不行,这周应该都不行。”他说。“可能下周会有时间吧,但我不确定。不过你真的不需要这么做。”

“嗯,这个名称对我很重要。我希望它是一个更多人知道的名字,这会让我的工作更容易一些。”

他告诉我这无关紧要,因为这本杂志以前就没往中国派驻过记者。

“这不对。”我说。“1940年代这里有他们的记者。”

“那是很多年前的事了,没有人会记得。”

“我看到很多网站和出版物都用‘纽约客’这个名字。”我说。“海外华人也用这个名字。”

“大陆以外的人用什么名称,我们管不着。”他说。“他们在美国的中文社区里做什么,或者在其他别的地方做什么,这都不重要。这件事由我们决定。”

“我不是这意思。”我说。“‘纽约客’的翻译并不是从台湾或别的什么地方来的。”

这人迅速回应:“谁提到台湾了?我没说什么台湾。”

“我只是想说,在海外的中国人社区,纽约客是更为标准的译法。我没有说这跟台湾问题有什么关系。”

“这当然跟台湾问题没有关系。”他生气地说。“怎么会有关系呢?”

最终,这是他们的语言,由他们做决定。我尝试着达观一些:“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我拿到了我的新签证、新记者证、新办公处登记卡和新图章。图章印出鲜亮的红色墨水字:

美国纽约人(“American New York Person”)

每次我往一份官方文件上盖章,我都告诉我自己,这上面写的并不意味着什么。我仍然是个骄傲的密苏里人,这些鲜红的字体永远也不能改变我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