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J 自我批评(第2/4页)

上次我们的谈话非常愉快。可能你已经忘记了,可惜我们没有把谈话内容记录下来。上次你来我家,时间太仓促了……

那把黄梨花木做的椅子,它的制作日期可能要追溯到明朝以前,当然,我要把它捐给上海博物馆。如果你喜欢其他的家具,我也可以把它们捐出来。我希望博物馆能派人来,把它们整理打包……

在北京,我找到了那篇批评文章的副本。它是在1957年发表的,当时陈梦家刚被扣上“右派分子”和“党的敌人”的罪名。文章里有一段很长的评论,内容是针对陈梦家写的关于甲骨文的书——那本被誉为“经典读本”的。评论里尖锐地质疑了陈梦家的学术成就,随后,到了文章的结尾,就变成了针对个人的攻击:

陈梦家并未拿出任何实在的成果,与他的傲慢自大相称。陈梦家这个人自命甚高。比如说,在书里的第20章,陈梦家忽略了很多其他学者的研究和理论,只是收录了他自己的想法……我们不应该接受这种竭力鼓吹自己的态度。

不难找到更多关于李学勤的资料。在考古学和历史学的领域里,他的名字随处可见。他发表的论文内容有甲骨文,有古代青铜器,还有竹简。他很有才气,而且十分多产;好些学者告诉我,李学勤有一种罕见的才华:学术研究做得很出色的同时,还能巧妙地讨共产党的欢心。有个研究古文的学者直率地告诉我说,李学勤是个“马屁精”;很多人提到了他对陈梦家的批评攻击。

近几年来,李学勤成了夏商周断代工程的领导者。这个项目是1995年启动的,由中央政府资助,目的是要为中国的早期文明确立准确的日期。以前,中国历史最早的日期是公元前842年,这个时间是有足够考古和文字记录为证的。但断代工程却出来了一个新的时间表。在国际上,这个项目受到了猛烈的质疑;很多国外的学者认为,中国人正试图构建他们的历史,其方法与其说是学术研究,不如说是国家主义。有些学者说,做这个项目的主要动机,来自和西方竞争的意识,西方有时间更早的文明记录——比如古埃及。 在项目进行期间,关于古代日期的不同学术意见有时是用投票解决的:中国的学者们说出各自的意见,对多人投票的那一年取胜。国内媒体对此的报道常常显得怪诞不经:

中国日报(1998年12月16日):

一项填补中国古代史空白的工程在历时两年的研究之后,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以其5000的历史扬名于世界。 可惜的是,中国的发展史上有一段长达两千年的空白,隐藏了它真正的历史年龄……“那缺失的两千年包括夏、商、周三个朝代以及更早之前的日子,可追溯的时间比公元前2100年还要早得多。”李学勤说道。他是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的历史专家。

李学勤说,中国古代史起源的确切日期将于明年年末公布。

研究了李学勤的学术生涯以后,我就约了一个中国的记者朋友见面。他在共产党的新闻机构——新华社工作;不过业余时间他都花在研究历史和考古上。他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接触了一些官方内部流通的文件,并调查了一些已被人遗忘的事件;他希望有一天可以发表所有的这些调查成果。他喜欢说自己是“左手为新华社服务,右手为自己服务”。我们两人年纪一般大:都是30出头,龙年出生的人。

我让这个朋友提些建议,告诉我如何接近李学勤。他叫我不要提陈梦家的名字。我应该以别的事情做借口,请求给他做采访,然后采访的时候才提到他当年批评陈梦家的事。

我问:“如果他拒绝回答我怎么办?”

“嗯,他可能会这么做。不过如果你出其不意地问他,可能他会回答。”

“你觉得他会说什么?”

“中国有句俗语叫‘如日中天’。这就是李学勤现在的地位。他正处于职业生涯的巅峰。他回头去看那篇评论,我很怀疑他会觉得‘我不应该这样攻击我的老师’。反而,他很可能会想:‘看我那么年轻,学识就那么厉害了。’”

他继续说道:“这个国家的学者都是这样。这是一群邪恶的人:很多人做了他们不应该做的事。我听说,陈梦家自杀以后,学者们把他的办公室翻了个底朝天,读了他的笔记,其中有些人后来把陈梦家的观点据为己有,并发表了文章。过去有很多学者都做过类似的事,但他们是不会承认的。中国人不愿意这么审视自己。他们极少会承认自己做错了什么。”

我们的谈话快结束的时候,我的朋友鼓励我追查整个事件,它说,在中国,太多这样的历史已经被人遗忘。“这种事情中国记者是做不了的。”他说。“我当然不能给新华社做这种报道。但你是外国人,你办得到。”

我去了李学勤在清华大学的办公室,和他见了面。他快70岁了,前额很高,两只眼睛下面挂着大大的眼袋——一副勤奋工作的学者模样。他穿着灰色的羊毛西装,打着红色领带,脚上穿着拖鞋。他告诉我他在美国呆过一段时间,他在休假的那一年去了达特茅斯学院;他的英语说得很好。我原来告诉他的是我对夏、商、周断代史工程感兴趣。

“它是由一个叫宋健的人发起的。”李学勤说。“宋健是控制论的专家,但他向来对考古学很感兴趣。1990年代初,他去了欧洲和地中海沿岸,参观了很多博物馆,特别是在埃及、希腊和以色列的时候。当时他想:‘外国的纪年比中国清楚多了。’他回来以后,和我以及其他学者聊过,问我们能不能为中国的纪年做些什么。主要来说,我们决定让科学家们更多地参与到考古学和历史学研究中。”

李学勤教授解释说,天文学家帮助追踪了古代文献记录的日食和月食,其他科学家的科研技能促成了碳14年代测定法。他指出,这项工程资助了安阳的工作:在安阳的调查中,首次发现了地下之城的证据。

“我们的纪念和过去的观点并没有很大的差别。”他说。“比如说,我们看看商朝末年,也就是商被周打败的时候。这在历史上是一个关键的时刻,但事情发生的确切年份,过去一共有44种截然不同的意见,时间跨度长达112年。我们利用最为可靠的原始资料,把时间跨度缩短至30年之间:从公元前1050年至公元前1020年。我们认为,最准确的日期应该是公元前1046年。我们不是说这个时间肯定是正确无误的。但从我们现在掌握的信息来看,这个时间最符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