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 逻辑谬误(第2/8页)

情绪性谬误

第一类可称之为“情绪性谬误”,主要与古典修辞学所讨论的pathos有关,特征是在说理时有意无意地利用听众的情绪、心理、认知等方面的弱点。

1大家都这么说

借用众人(“多数人”)的偏见(ad populum),如果许多人都这么认为,那一定是对的;又可以称之为“老百姓的话”,用无名无姓、没有面孔、无法核实的“老百姓”来做主语,造成一种大家都这么说,所以一定正确的假象。这种假象就是谎言的诱骗效果。例如,“广大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劳动人民喜爱的春节晚会”、“中国人民绝不答应”。

利用“人民”的名义,人多势众。自己喜欢的就说“广大群众”支持;自己不喜欢的就说“一小撮坏人”反对。又如,“受到群众好评”、“被传为佳话”、“群众都说……”、“刘少奇要复辟,广大人民不答应!”“大伙纷纷表示……”、“有良知的中国人都不会……”。有官员说:“石油电信电力等行业中几乎没有垄断,它是国家的,它是人民的。所以,它所获得的赢利都是为人民谋利益的。”

2诉诸无知和非理性的害怕

这是一种以未知的可怕将来作为恫吓手段的宣传。它以人们目前还不知道或者根本无法证明一定会发生的未来结果,来论证自己现在的做法是正确的。例如,“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如果没有某某的领导,必然四分五裂,一事无成”、“我们要反对西方式民主,中国再也不能乱了”、“这些人要求民主不怀好心,中国不能再乱了”、“阶级敌人复辟,劳动人民就会受二茬罪”。

3历来如此

一贯或传统如此,所以是正确的。老祖宗定下的规矩,一定有它的道理。坚持某某光荣传统本身就成为一种合理性的理由。

4 转移论题

转移论题是指在论证过程中偏离正题,转向某一次要问题,从而转移听众对要害问题的注意力,而之后的论证往往再不回归原题。转移论题利用的是听众的不专注和情绪变化。例如,美国副总统拜登于2011年8月访华期间,在美新任驻华大使骆家辉的陪同下,和孙女一起到鼓楼附近的一家饭店品尝北京炸酱面。5个人5碗炸酱面,10个包子,加上拌黄瓜、凉拌山药、凉拌土豆丝和可乐等,总共才花费了79元(合十几美元)。中国民众反应热烈,许多人有意识地将拜登的节俭和一些中国官员的奢华进行对比。对此,有人反驳说:“拜登虽然只吃了十几美元,可中国成百上千人的‘保安费’可不得了!”这种反驳便是偏离了正题——一些中国官员讲究排场,奢华成风。如果要批驳那些民众的联想,就需要对两国官员的普遍生活作风作出切实的比较,并证明中国官员与美国官员同样不讲究排场。而且,生活作风与保安费不是同一个话题。如果要扯到保安费的话,那么就需要问一下,花在两国高官身上的保安费又究竟会比较出一个什么样的结果。

5诉诸偏见、愚昧和无知

这种宣传往往用一些高调、抽象,普通人无法用经验证实或证伪的“知识”来愚弄和欺骗听众。例如,有教授说:“中国面对危机,我们各个阶层是没有区别的,哪怕牺牲本单位的局部的利益都要救市来应对危机。西方国家就很难,华尔街的金融企业家有想法,下层人员有自己想法;政治家也是多元化的,有各种不同的想法,所以根本利益是有差别的。我们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矛盾协调起来方便,所以我们的民主政治效率比较高,不仅经济有效率,政治也有效率。”要相信这位教授的话,就必须对自己国内的贫富悬殊和利益冲突一无所知,必须是一个十足的无知愚民。又如,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论调:“美国文化是建立在个人主义和个人中心论上的,美国的媒体都是操控在大财团手里,哪里能有独立的舆论。”相信这样的论断必定不知道美国也有人重视家庭、社区、社会,也有人关心社会正义和弱者权利、福利。当然也不能知道美国有许多不同形式的独立媒体。

6以我为中心、随我需要的“辩证”

对我有利的,就大肆渲染;对我不利的,就全盘否认;实在无法否认的,就轻描淡写、文过饰非。例如:“透过现象看本质”、“形势大好”、“困难是暂时的”、“看主流”、“看发展”、“提拔干部要看‘大节’”。有一个堪与黑色幽默媲美的黑白颠倒辩证法的例子。有人问毛泽东的摄影师陈石林,为什么照片上毛主席的牙齿都显得那么白?陈石林回答:“刚解放时,主席抽烟抽得牙齿颜色很深,拍照的时候,一笑,牙全是黑的,逢到有主席把牙露出来的照片,那一定是要把牙齿的黑色修掉的。”还有人问,这是不是违反真实性呀?陈石林说:“这个问题要这样看,主席工作那么忙那么累,叫他经常去洗牙,把牙搞得很白,不可能这样做!我们搞技术工作的,要体谅主席,给照片简单地修一下也就完了。假如照片上牙是黑的,我认为这是不真实的,要从本质上看,主席的牙本身是白的,把黑牙齿修掉才是真实的效果。”

7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借用好名目

用看上去对一般民众有好处的计划,来掩护对他们不利的、有伤害作用的做法。例如,以“扫黄”、“反低俗”为名义来控制公共言论和群众文化空间。

8扯开本题

把主要问题扯到别的事情上去。例如有这样的说法:“要积极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文明成果包括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绝不能照搬西方的那一套,绝不搞多党轮流执政,‘三权分立’、‘两院制’”,“绝不搞西方式民主”。多党、分权、民主,本来是政治学的重大讨论议题,在中国讨论这些议题,提出有关建议和设想,与西方不西方没有必然的取舍关系。

9所谓的“某国特色”

有一篇《莫让“中国特色”成为既定利益集团攫取财富或是逃脱罪责的借口》的文章指出,“现在的社会,不管是什么样的怪状都会被他们贴上‘中国特色’的标签,就有了理所当然的存在理由;什么困难被他们打上‘中国特色’的烙印,就成了难以克服的痼疾;什么‘从来如此’的规矩被他们加上‘中国特色’的大印,就成了不可更改的金科玉律。是否坚持‘中国特色’,何时使用‘中国特色’,不需看客观实际,只需看这些人的个人旨意和利益权衡。”韩寒有一句挖苦的话说:世界上有两种逻辑:一种叫逻辑,另一种叫“中国逻辑”。“中国特色”是一种“中国逻辑”,一种在世界别的地方说不通,而只有在中国才有人在硬说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