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 第二章 修改方略,苏秦成功合三晋(第5/10页)

话音落处,庞涓人已动身,急急赶至门口,果见苏秦正垂手恭立。

庞涓加快脚步,边走边叫:“苏兄——”

苏秦迎上几步,拱手揖道:“庞兄——”

庞涓走上前来,一把抓过苏秦之手,用力握道:“在下不知苏兄光临,迎迟了,迎迟了!”

苏秦笑道:“在下不请自来,冒昧相扰,还望庞兄宽谅。”

庞涓朝他肩上猛力一拍,嗔怪道:“苏兄是在问罪在下呢!不瞒苏兄,近来陛下出游,殿下主政,朝中一应事务皆推于在下,在下忙得晕头转向,这不,刚从朝中回来,听说苏兄光临,未及换下朝服,就迎出来了!”抖抖身上朝服。

苏秦呵呵大笑几声,回敬一拳:“庞兄说到哪儿去了!在这城中,谁人不晓得庞兄是百忙之身,在下安敢责怪?只是……在下此来,人地两生,思来想去,也只庞兄一个故友,在馆驿里下榻之后,屁股尚未坐热,赶忙备车探访,前来惊扰了。”

二人互相客套几句,携手走入府中,在客厅里分宾主坐下。

庞葱沏好茶水,拱手退出。

苏秦品过一口茶,主动提起孙膑之事,换过面孔,不无沉重地怅然叹道:“唉,不瞒庞兄,方才在下见到孙兄了!”

庞涓装作不知,惊异地问:“哦?”

苏秦复叹一声:“唉,孙兄之事在下早听说了。在邯郸之时,就有风传孙兄犯下死罪,因庞兄搭救,方才逃过一命,不想他又祸不单行,成为疯人。在下只是听闻,原本不信,今日亲眼得见实况,在下——”

苏秦尚未讲完,庞涓先自哽咽起来,泣不成声:“苏兄——”

苏秦扫一眼庞涓,亦拿袖子抹泪。

“苏兄,”庞涓缓过一口气,缓缓说道,“孙兄之事,都怪在下,是在下对不起孙兄!”起身摆好搓板,抓过备好的一把荆条,递予苏秦,“苏兄,在下有负先生叮嘱,有负孙兄结义之情,有负鬼谷同窗之谊,罪该万笞!今日先生不在,大师兄亦不在,只好由苏兄代劳,替先生、大师兄主罚,为孙兄讨个公道!”两只膝头一软,跪在搓板上,脱去朝服,露出后背,微微闭目,“苏兄,行罚吧!庞涓若是叫出一声,加罚十下!”

苏秦看他一眼,“啪”地扔下荆条,缓缓起身,双手扶起他,长叹一声:“唉,庞兄,这这这……你……唉,你叫在下如何下手?”

庞涓挣开苏秦,复跪下来,再次乞请:“苏兄,你若不打,是害在下!不瞒苏兄,孙兄逢此大劫,皆因在下。在下若是不请孙兄下山,不请他来大梁,孙兄就不会……唉,不说了,打吧!你不打,在下心中的块垒不去,寝食难安哪!你打一下,在下心里就减轻一分,打十下,减轻十分,打一万下,在下……在下……”泣不成声。

见庞涓如此情真意切,苏秦尽管心如明镜,也是被他感动了,轻叹一声,再次扶起庞涓:“庞兄切莫自责!你如何对待孙兄,在下也早知道了。”故意顿一下,扫一眼庞涓,“在下走这一路,到处都在传颂庞兄,颂扬庞兄忠义分明,重情仗义,可追古人。在下……在下听了,既为孙兄难过,又为庞兄自豪。只是,孙兄是个诚实之人,如何犯下死罪,在下甚不明白,望庞兄告知。”

庞涓抹去泪水,在主位上坐下,唏嘘再三,将孙膑如何犯下死罪、魏王如何震怒、孙膑如何受刑、如何发疯及自己如何求情、如何救治、如何照料、如何放任孙膑住在街头等,从头至尾细述一遍。

苏秦听完,似是肃然起敬,连连拱手道:“此前所闻,只是个大要,在下今日方知,孙兄之事竟有如此之多的曲折。庞兄将事做到这个份上,也算竭力了,于情于义,都令在下敬佩。”摇摇头,复叹一声,“唉,当初先生为孙兄易名之时,在下也曾纳闷,今日看来,一切都是命定。”

庞涓依旧自责:“都怪在下,若是不写那封信,孙兄就不会下山,就不会来到魏国,也就不会……唉,是在下害了孙兄哪!”

“庞兄,”苏秦脸色一沉,望着庞涓道,“说起这事儿,我们兄弟真得合计合计。依方才庞兄所言,孙兄必是蒙冤。依庞兄之见,会是何人陷害孙兄?”

庞涓一擂几案:“在下若是查出此人,看不将他碎尸万段!”

“方才庞兄说,”苏秦倒是不急不缓,“孙兄蒙冤之时,秦国使臣正在大梁,会不会——”略顿一下,“在下是说,此事会不会与秦人有关?”

庞涓打个激灵,猛拍脑门:“对对对,苏兄所言极是,当时秦国使臣樗里疾就在大梁,后来在下私下打探,听宫中传言,孙兄与那人有过一面之交,说是弈棋来着。你知道,陛下最恨的就是秦人,孙兄不知深浅,与那厮弈棋,犯下大忌!”

“单是弈棋不犯死罪。”苏秦似在启发庞涓,“在下在秦一年,甚知秦人。秦人夺占河西,谋得函谷,甚惧魏人报复,见庞兄、孙兄皆事魏国,秦人恐惧,或会想出下作手段,陷害孙兄。如果不出在下所料,那个刘清,还有那封书信,当是秦人所为。”

庞涓沉思有顷,渐渐现出怒容,震几道:“苏兄说得是!”顿了一时,更加认定此事,咬牙切齿,“狗娘养的!我早说这事儿蹊跷,原在此处弯着!”朝苏秦连连抱拳,“苏兄,在下谢你了!自孙兄受害,在下一直在访察此事,什么都料到了,只是未往秦人身上想。狗娘养的秦人,霸我河西,夺我函谷,可作旧恨,陷害孙兄,当是新仇。旧恨新仇,在下……在下不雪此耻,誓不为人!”猛击几案,震得咚咚直响。

“庞兄,”苏秦见火候已到,情绪激愤地接上一句,“秦人陷害孙兄,这仇这恨就不是贤兄一个人的,但凡鬼谷弟子,皆应雪报。只是——”话锋陡转,“庞兄可曾想过如何报仇?”

庞涓打个愣怔,见苏秦两眼紧盯住他,眼珠儿一转,稍作迟疑:“在下立即禀报陛下,引大军征伐暴秦,光复河西。”

苏秦摇头。

“哦?”庞涓惊道,“不伐秦国,如何报仇?”

“不是不伐,是眼下不能伐。”

“为何不能伐?”庞涓急问。

苏秦一字一顿:“因为秦国太强,单凭魏人之力,简直就是鸡蛋碰石头。”

庞涓脸色涨红,又羞又怒:“苏兄说的何话?在下不才,却视秦人为案上刀俎,圈中羔羊,何曾惧他?”

苏秦再次摇头,微微笑道:“庞兄说出此话,可见并不知秦。在下在秦数月,秦之优劣,可谓是耳闻目睹,不知庞兄愿意闻否?”

“在下愿闻。”

苏秦侃侃言道:“秦行苛法,一人违法,十邻连坐,因而秦人不惧死而惧法。全民惧法,自是上下同欲,举国同仇,皆是死战之士。秦公年轻有为,谋算甚深,心狠手辣,连商君他都敢诛,没有什么是他干不出来的。秦国宫廷,无不惧他,因而是一呼百应。此人心胸甚大,比其父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且不说,秦公内得公孙衍、司马错、樗里疾、甘茂诸贤相助,外得函谷、河水之险,几乎就是四塞之国。河水之险自不必说,单是那道函谷关,在下亲自走过,当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退一步说,纵使庞兄攻开此关,自函谷至阴晋二百余里,每一步都是险峻,只要秦人步步死守,简直就是铜墙铁壁,插翅难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