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北平燕京大学(第3/3页)

 

 

余离苏中之一年,中学始许男女同学,然仅初中约得女生一二人,高中尚未有。来燕大,则女生最多,讲堂上约占三之一。后在清华上课,女生约占五之一,北大则仅十之一。燕大上课,学生最服从,绝不缺课,勤笔记。清华亦无缺课,然笔记则不如燕大之勤。北大最自由,选读此课者可不上堂,而课外来旁听者又特多。燕大在课外之师生集会则最多。北大最少,师生间仅有私人接触,无团体交际。清华又居两校间。此亦东西文化相异一象征也。

 

余在燕大上课,仅持曾国藩《经史百家杂钞》一书,以临时机缘,或学生申请选授一篇。不在上课前预定,却增添了学生上堂之兴趣。一日,偶书一题为《燕京大学赋》,由学生下堂后试撰。有一女生李素英,文特佳,余甚加称赏,一时名播燕大清华两校间。后李生遂兼受清华研究院课,后又改名李素。余在香港创办新亚书院,李素服务图书馆,专责编英文书目。后为《燕京旧梦》一书,犹亦提及此事。余之教国文课至燕大时始止,此亦余之任教国文一最后成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