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旱魃(第2/2页)

这样,在古代科学不够发达的时代,种种本来是自然发生的事情,就带有了强烈的神秘色彩,老刘家也就难逃“刘旱魃”的雅号了。

知县

顺便说一下龙先生祖上和刘家的交往,道光年间,刘家有一位公子考中进士(看来旱魃家选中的墓地风水还是很可观的),外放知县,后来升了知府。龙老先生因为和刘家同乡的关系,在刘知府处做了一名清客。

知府河北乡间民风彪悍,常有悍匪劫掠商民,要钱要命,名曰“杀富济贫”,纵勇武之人不敢当。其实多为当地农户,农闲练武,出则为匪,入则为民,与鲁豫的“捻子”异曲同工。

刘知府一次回家省亲,就碰上了这样一伙好汉,眼看情形不妙,刘知府却镇定自若——本乡本土的谁怕谁?打帘出轿,官威炙烈,冲着群盗中某人一指,你不就是××村的×××吗?竟然敢动手到本官头上,好大的狗胆!

刘家在当地素有影响,群盗发现劫的是自家乡亲,气焰少敛,公子爷把轿杆一拍,怒喝道:你们今天不下马赔礼,休想离开此地,竟敢劫我“刘旱魃”,反了!恼了本大人,我让你一乡滴雨不下,赤地三年!

结果?

结果强盗们个个滚鞍下马,纳头便拜——谁不怕“刘旱魃”呢?讲起来好汉们其实都是农民,打劫是捞捞外快,主要还得靠地吃饭,真来个“赤地三年”大伙儿可怎么活法儿?

这“刘旱魃”可得罪不得。

看来,老刘家对祖上出了个旱魃,也不全是排斥心理呢。

写到这里,心念一动,记得有个笔记小说上提到过“张飞村”,说也是河北某地,有张家庄素来强豪,自称张飞后代,过村者文官下轿武将下马,入庙行礼,违者乱打,官不能禁。一日,新任县令乘轿过村,村人大怒围之,却见县令慢慢打开轿帘,问道:大胆乡民,可知本县姓什么?村民一愣,这有关系吗?你姓什么?县令道:本县姓刘,正是昭烈帝玄德使君后代,你家张翼德不过我祖上的三弟,难道还要本县下轿行礼不成?!

村人大惊,纷纷赔罪,此村风气就此一改。

看这个手段,莫非也是“刘旱魃”家的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