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第4/6页)

我以为她同往常一样,只是临时性的拜访,于是起床后便自顾自地坐到电脑旁边,准备开始一天的写作——可是很奇怪,脑子里一点儿灵感都没有,全是一些乱七八糟的往事。我知道我的老朋友还没有走,她依然笼罩着我。她今天好像更为执着,不招即来,挥之不去。

我开始想一些高兴的事情。我想象我站在蓝天白云之下,高山大海之间。登高一呼山和水应,举头四顾海阔天空。树大全凭根深,枝繁自然叶茂。一了方能百了,一通才会百通。心不再寂寞,人不再忧伤。无我原非你,从他不解伊。过尽千帆皆不是,泥牛入海无消息——

终于,我失败了。她战胜了我。她使我的脑子里充满了各种过去的、琐碎的、不连贯的往事。她使我无法正常写作。她甚至使我无法一个人呆在家里。我翻开通讯录,开始给一些熟悉的朋友打电话,问他们星期天在做什么,问他们是否愿意和我共进午餐,我请客,您说去哪儿咱去哪儿——没有响应。星期天大家都愿意待在家里尽享天伦之乐,谁稀罕去蹭你一顿饭?

一小时后,我独自出现在潘家园的旧货市场中。我别无选择,怀旧嘛,不去旧货市场还去哪儿呢?

这个市场据说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旧货集散地。举头望去,比四个足球场还要大的售货棚里摆满了各种旧货,从旧字画、旧家具、旧瓷器直到吴钩越戟、秦砖汉瓦,甚至当年小脚女人穿的绣花鞋,简直应有尽有。我原先一直怀疑这么些旧货怎么一夜之间都冒了出来?当年“破四旧”的时候它们挨哪儿藏着来的?逛得次数多了,才知道所谓“旧货”其实大多是“新货”,不仅有仿古的,还有仿洪宪的,仿康德的,仿民国的,甚至连“文革”都有仿的——市场经济嘛,还能拦得住人家造假?偏偏在旧货市场里还不许说这“假”字,你要敢说“假”他敢跟你急:我这青花碗怎么就是假的?它是碗不是碗?能使不能使?所以只好以“新旧”来代替“真假”:

“您这红木条案是新活儿还是老活儿?”

“您看新就新,您看老就老。”

“我看着可像新活儿——”

“没有您不圣明的,昨儿刚请木匠打出来的——”

一个农民模样的人在出售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什么旧相片呀,旧报纸呀,旧书旧笔记本呀,堆了一天一地。这倒绝不是假的,一看就是从收购的废品中挑拣出来的。我走过去,信手拿起其中的一个硬皮本儿来翻了翻,原来是一本破旧发黄的纪念册。时间是1946年,主人是北平小学的一个女学生,上面记着她小学毕业时全班同学写给她的赠言。五十多年了。半个世纪了。那时的北平还有城墙。那时的街上还跑着人力车。那时活着的人现在大多已经死了。现在活着的人那时大多还没有出生——

老农索价十元,我没有还价,立刻买下了这本纪念册。心情也变得快乐起来——五十多年啊!就算一年一块钱的保管费,也值五十多块呀!倘若一年算十块钱的保管费,就值五百多块啊!我才花十块就买下了——是不是他们淘换古董的管这就叫“捡漏”呀?我于是也无意再逛市场,一心回家去研究纪念册,倒要看看五十年前的小学生们都写些什么。在回家的路上,我又觉得自己的快乐有点儿不健康:这好像不仅是“怀旧”的快乐,也不仅是捡了便宜的快乐,是不是还掺杂着一点儿偷窥别人隐私的快乐啊?而且还是女孩儿的隐私——尽管是半个世纪以前的女孩儿。

【零 五】

这个女孩叫淑英。

她念书的学校叫北方小学。

她毕业的时间是1946年夏天。

纪念册上的毕业赠言是她的同学们一张张写在活页纸上,完后再由她装订成册的。我翻了翻,敢情那年头的小学生们说出话来跟现在不大一样,可能是因为他们上学比现在晚,年龄比现在大,一个个都有点儿老气横秋的:

淑英同学留念

一技之长 终生事业

静贞 1946.5.28

以伟大之思想 养伟大之精神

淑英同学存念

生安 五.二十八

淑英学友惠念

志量如海水盛 文章似涌泉丰

世桂 涂于北方

淑英同学留念

慎勿言人之短 切勿矜己之长

同学 吴宏 书于古都

淑英留念

进步是青年的本分 努力是青年的职责

淑芳赠 1946.5.29

如此等等,都不是我们如今的小学生能写出来的。其中最长的一篇是一位男同学留下的,那思想那语言,别说小学生了,我估计连现在的中学生也写不出来。细细研究,这位男同学好像还话里有话——

淑英!要知道,退缩、畏惧、偷安、苟逸是恶势力的毒菌!我们应该消灭它们!假如你为了贪恋一时的快乐而停止了奋斗,那么,不单无益于你自己,同时也使那些毒菌更加多了起来!淑英!记住吧!你的青春是可贵的,你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应该再把它们随意摧残了!只要你意志坚强,终有一天你会跳出了这苦闷的漩涡,而踏上了幸福之途!淑英,珍重吧!

淑英毕业留念

学兄 王义 胡抹于故都北小

我推测这位“学兄”的这番话总不会是无的放矢,那么这位“学妹”是如何“贪恋一时的快乐”,又是如何在“苦闷的漩涡”中“随意摧残”着自己的青春和精力呢?那年头又不兴早恋,想来是她的父母早早地为她订下婚事,她因此而打算辍学了吧?至于这位学兄的劝告到底是出于公心还是暗恋学妹,这大概只能成为千古之谜了。

不知为什么,我猜想这位淑英的家庭是一户做生意的殷实人家,她爸爸就和老舍《茶馆》里的那位老掌柜王利发差不多,她妈妈自然是内掌柜,她是家里最大的女孩儿,她把弟弟妹妹们都带大了才去念的小学,到毕业时已经有十六七岁了。

她一定是个高高大大的,朴实宽厚的,健康活泼的女孩儿。她的其他科目学习成绩一般,唯有体育一科非常优秀。

她的身体一定被操场上的阳光晒得黑红黑红的,她的脸上一定经常是汗涔涔的,她的呼吸一定总带着那种晨练之后的少女的温润的气息——这倒不全是我的推测,她的好几位同学在临别赠言中都提到她在体育方面的特长:

淑英学友

发挥体育天资 争取真正第一

愚友 锡芬赠 1946.5.27

淑英吾友

用你那刚健之身来提倡未来的女子体育!

涂于故都北平天一 一九四六.五.二七

淑英学姐

你的体育非常好,希望你加倍努力,将来成为一个体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