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怀千万里(第3/3页)

这么多的烦恼,使我们的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小人物有小人物的烦恼,大人物有大人物的悲辛,都是不能避免的。佛陀告诉我们,人生里的烦恼既是不能避免,唯一的方法就是“化烦恼为菩提”,不但不被烦恼所障碍,反而转烦恼为菩提,使自己在烦恼中觉悟。

在烦恼里到觉醒,才是人生里烦恼的真义!

无限的开展

关于人生是有限的,我想,到了中年的人都可以清楚地感受,因为到了中年的人,至少都经验了人生的失败与人的死亡。人的死亡使我们知道了时间的有限,使我们“生年不满百,长怀千岁忧”,人的失败使我们知道了环境与空间、机会的有限,使我们“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人生的有限,我们若从放大的观点来看,是无常的一种,是沧海一粟,而整个地球何尝不是有成、住、坏、空的过程呢?在《光明童子因缘经》之中说:“星月可处地,山石可飞空,大海可令枯,佛语诚无妄。”星月、山石、大海是可变而有限的,何况是人呢?

当人体会到人生有限,往往有两种非常不同的反应,一是贡高我慢,认为自己能掌握人生,更进一步掌握别人的人生;一是自暴自弃,对人生感到无望,以致放弃了人生。

这两种都是错误的人生态度,对傲慢的人,《法句譬喻经》里说:“若多少有闻,自大以骄人;是如盲执烛,照彼不自明。”在《华严经》里形容,这就像一只老鼠,它手里拿满了东西,就向别人表示自己能拿很多东西,这不是很可笑的事吗?

对于自暴自弃的人,《百喻经》里有一个很好的故事,是说有一个养牛的人共有二百五十头牛,有一天被老虎吃去了一头,那个养牛的人很伤心地说:“我已经失去一条牛,已经不是全数,还要这些牛做什么?”然后把牛全部赶到悬崖,推到坑谷里,全部杀掉了。这不是很愚笨的行为吗?

因此,面对人生的有限,我们的态度应是不卑不亢,不忧不喜,坦然自在,佛教的目标是在教我们解脱人生的有限,从自我的佛性做无限的开展,唯有我们体证到壮大无畏的佛性,我们才能坦然面对有限的人生。

一般人要过佛教徒的修行生活自是非常困难,不过如果我们从人的立场来看,一个人若能常想:今天有没有比昨天有智慧?比昨天更慈悲?比昨天更自在?比昨天有更好的道德?比昨天更接近于心性的完美?这也就非常的不易了。

唯一的道路

人生,我们的人生,竟是这样在因缘中轮转!是这样容易堕落!是这样无常!是这样苦、这样烦恼、这样有限!

这是多么可怕的事,因此,我们对人生的改造,如果从外在、欲望、名利、世俗的成功开始,是非常靠不住的,唯有从心灵的改造,从寻找真我、觉醒佛性来改造,才是可靠的。

我们常说中国民族是“上下五千年,胸怀千万里”,胸怀千万里确是人生唯一的道路,当我们心胸完全开展、自性完全开悟,则因缘、堕落、无常、苦痛、烦恼、有限也都在我们的包容之中了。

一九八六年十月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