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由职业者的那些爱与痛(第2/2页)

作为一个手工爱好者,我多么羡慕她,但我从未敢想过做手创方面的自由职业者。她所在的环境,社会化分工精细化、法律环境和文化氛围高度尊重创意、尊重版权,她的一张贺卡可以卖到5.5英镑(折合55元人民币),也不用担心有人会骂、会山寨、会偷偷加印。此外她即便今天做着贺卡,也不用担心自己将来生了孩子后子女的教育问题、老后的医疗问题。

而国内我见过的自由职业者,有些生活阅历的,还知道自己去把档案托管一下,去街道给自己缴纳个基本的保险,闲钱规划做个理财;有一些没有阅历的年轻人,做了自由职业以后,就把这些都不管不顾了,仿佛人生从此可以一劳永逸,再不用考虑将来怎么办。

以上三个问题,其实还只是门槛级的,真正让我放弃做自由职业者这个想法的,其实是接下来的三个:

第一个问题:如何平衡输入输出?

网上经常问的有关自由职业的问题包括:会与世界脱节吗?社交关系断裂了怎么办?灵感枯竭了怎么办?会不会再也回不去了?

可见输入输出的平衡,才是每个自由职业者需要面临的最大挑战。一个人所谓的价值,也无非是通过“输入、输出”的形式来体现和衡量。

我至少看过十多位写作的自由职业者回答“怎样输入”这个问题,大部分回答都只能算差强人意。他们会说靠“多看书”“多思考”“主动拓展新朋友圈”来解决,这些不能说不对,可要看怎样衡量。

比如我,“多看书”“多思考”“主动拓展新朋友圈”是我在工作中就在做的事情,做自由职业者以后,我能以同样或两倍、三倍的速度去做这些吗?

不能,那么我的输入速度其实是在衰减的。

另外,在输入这件事上,千万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和主观能动性。

希望做自由职业者的人,往往都有些“独”。以前工作的时候,还能被迫交际和拓展下社交圈;做自由职业者了,真的能说服和驱使自己去不断拓展人脉,与更多新朋友结识吗?这是需要打个问号的。

再看输出问题,这是困扰我的另一大难题。

在看了大量中外自由职业者的案例后,我发现大部分人输出的频次和产量都很衡定,又因为没有团队协作和组织工具上的创新,便不太会有突破性的飞跃。

这意味着无论你是卖货、写作、做设计,还是写策划案,都是输出才有饭吃,不输出就没有饭吃,除非你从事的自由职业是金,否则你就得像出租司机一样,风吹日晒都得出车,出车才有钱赚,你的所得,直接反映了你的耕耘,没有杠杆效应,没有税后收入。

实际生活中的工作却不是这样,很多时候,即便你的能力、才华、出勤率和产出都没有任何变化,随着资历增长、升职、跳槽、公司上市,所得的报酬是增加的,休年假、病假,工资也照发不误。

那么自由职业者有没有可能让自己的工作也产生杠杆效应呢?

这就要说到第二个问题了:如何往产业链上游走?

我见过一些自由职业者获得了杠杆效应,播撒种子后,即可坐等“睡后”收入的,但是这样的自由职业者,共同特征是他们必须要往产业链上游走。

一个爆红网络小说作家曾经在年赚百万的时候,仍然极没有安全感。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尽管我今天随便写个剧本写个散文集都有几十万收入,可是,这些都是别人给你机会你才有得赚;明天名气被消耗光了、粉丝长大了,不再有公司给你机会的时候,你就不会再有收入。

她能看得那么深,令我非常佩服。

以后几年,她一直努力在向产业链的上游走,影视这条线很难走,就往文化出版上游走,去年终于成立了自己的文化公司,签了几个人气不错的小作者,觉得总算安全了,可是变成了“老板”,又不那么自由了。

自由职业者的钱,要么是卖货所得,要么是卖服务所得。

因此越是自由职业的事,越是乙方的事,比如提供咨询服务,提供企划方案,提供设计稿,提供作品、剧本。

别人给你活,你才有得干;别人给你结账,你才有收入。

所谓往中上游走,就是尽量摆脱纯乙方的地位。

你是做货、卖货的,也尽量自带渠道;你是提供服务的,最好还能制造需求。

张佳玮说过,所谓自由职业,就是小范围内,你享有一定的自由,但也得担一些风险,可在大尺度上,你并不那么自由。

张佳玮作为知识型网红,考虑其人气和粉丝购买力,可谓有才华有渠道,尚且这么说,其他只有才华没有人气,或二者都没有的自由职业者,处境就很难更好了。

越长久的自由,越要求身心的宽度和广度。

或许这一点才是真正让我放弃的。

我的一个朋友,就亲身经历了工作—自由职业—重返工作—重返自由职业的纠结。

之前她对自由职业的描述是:可以有独立的空间,属于自己的时间,再不用和讨厌的人打交道,想干啥就干啥,想穿啥就穿啥;旅行不用年假,不高兴出门可以在家宅一礼拜,不用赶上下班高峰;去健身享受包场,回来路上慢悠悠地逛超市,不用积极地买东西,用一整天煲一锅汤,然后像个真正的女主人那样欢迎先生回家……

可后来她发现全职太太也可以这样啊?干吗非要标榜自己是自由职业者呢?

因为我们都不希望只有自由,没有价值。

自由职业者的关键词,既有自由,还有职业。前者是对自由的向往,后者是对价值的需求。

所谓的自由,是指能保持选择的能力,能去做想做的事情。没有人会希望这个自由是短暂的,因此所谓的自由,必须要靠价值来不断滋养。

如果定义自由职业者的理想状态为:受雇于自己,既创造价值又身心自由的人,那么历史上许多作家、思想家、哲学家其实都是自由职业者。

那些精神上无法与自己长久和谐共处的人,是无法成为稳定幸福的自由职业者的。

在自由职业这件事上,每个人追求的都应该是长久自由,而不是用暂时的享受去透支未来的自由。如果你在按照以上思路思考之后,仍然郑重其事地决定做一名自由职业者,那么希望你可以在这条路上,向着真的快乐和自由走得够深够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