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蜘蛛网(第2/3页)

岂知,如果对方是高手,他也可能正设下这个陷阱,让我们把注意力放在上面,而忽略自己另一个更大的弱点。

***

常听买房子的人说:“最好找没有掮客的屋主,可以省下一笔佣金。”也常听卖房子的人说:“最好自己卖,于是买主省下的佣金,可以加在房价上。”

这两方面的说法,已经十足表现了其中的矛盾。

他们都以为对方是傻子。怎不想想,越是这种不找掮客“带看”,而宁愿自己出马的人,越是精明的人物。相反地,如果你找了掮客,他能带你看很多房子,使你有个比较。又能拿许多别人卖房的资料给买主看,让他知道“天高地厚”,常常反而能有较合理的交易。

谈到交易,请看一个经常发生的实例。

故事3:五折大采购

〖当这种大商店减价时,常能低到小店“瞪眼”的地步。〗

经过威尼斯、比萨、佛罗伦萨和许多叫不出名字的小城,一团人终于到了罗马。

看到高速公路上出现“罗马”的大字,几位太太都兴奋地叫了起来。

她们倒不是想看闻名世界的竞技场、万神殿和梵蒂冈。一路上已经不止看过了多少竞技场、神殿和教堂。一位太太说的好:“都是大同小异嘛!”

她们的兴奋,是因为终于可以买东西了。

“大城市最便宜,这是当然的!”几个太太私下交头接耳地说。

“竞争大嘛!运输又方便,而且仿冒抓得严,比较没有假货。”

男人们也都早早就授权自己的老婆,可以在罗马采购。道理很简单:“与其早早买了,害得我们提行李,不如等到最后一站一次买个够,隔天上飞机,多方便!”

***

刚进旅馆check in,几个太太就在大厅集合。导游正坐着抽烟,笑吟吟地问:“到哪儿去啊?”

“买东西!”

“哦!对面百货公司就有,价钱公道。”导游指指门外。

“别听他的!没安好心。在这热闹的大马路上,怎么可能便宜?八成有他好处。”有位太太小声说。

“是啊!想想那店面租金就得多少,全算在了顾客身上。”

“咱们还是 巷子里的,一定便宜。”另外两位附和着。

***

躲过导游的眼神,几个太太像做贼似地溜出旅馆。

匆匆穿过马路,视若无睹地冲过那件百货公司。又经过几家挂着CUCCI、BALLY金字招牌的专卖店。终于看到一个小巷子,里面传来叮叮当当的音乐声。

巷子里还真有不少商店,不但在橱窗上挂着SALE的大字牌子,还写着日文。

“这家有中文!”一位太太叫了起来。可不是吗?还写着折扣、免税的字样。

一票人全冲了进去。

店主是意大利人,却鞠着九十度的躬,说了一大串日文。

“我们是中国人!”

“哦!中国人。欢迎!欢迎!很好!很好!便宜!免税。”店主开始跑前跑后地重复这几句中国话,一碰到有人指着东西问,就举起五个手指:“五折!五折!”

***

“咱们真来对地方了!”几个太太大包小包地走出门,彼此庆贺地说。

“是啊!真没想到,不到一个钟头,全搞定了。”

“你买了什么?”

“我先生的皮夹克、我的两双鞋,还给女儿买了两条长裙,漂亮极了!”

“我买了五个皮包。”伸伸舌头,拉开手提袋的一角,“看看!还买了一堆小钱包,不贵!一个才合二十美金。”

又经过那家百货公司。

“耶!那不是你买的小钱包吗?”有位太太指着橱窗问,“只怕这里得卖四十块一个吧!”

“恐怕都不止,看他怎么写?”

有人凑上去看上面的英文,一个字一个字地翻译:“凡购物超过...元...赠送真皮...小钱包...”

“什么?”大家都冲了过去。

橱窗里全是名牌的东西,跟他们买的一模一样。

“价钱?”

“好像不对!怎么比那家便宜得多?”

***

〖想一想〗

我家门前有两排杜鹃花。

到了夏天,常有蜘蛛“横跨过”中间的走道,织起特大的网,走过去,稍不小心,就弄得一脸蜘蛛丝。

我常观察那些蜘蛛。发现同一种蜘蛛,有些喜欢在开阔的地方,织大网;有些专挑小角落,织个简简单单的小网。

织大网的蜘蛛,捕获猎物的机会也多,网上常挂满各种昆虫,不过大概因为吃得太饱,它常放着猎物,不去理睬。

相反地,那小网虽难得有收获,但是只要小虫一入网,那蜘蛛就像饿虎扑羊似的冲过去。

人也一样,有人喜欢大场面,有人偏爱小格局。卖牛肉面的人,不一定比卖鱼翅的人赚得少;摆小摊子的,不见得比开大店的寒酸。

无可否认,在小街小巷的店面,房租要比大马路上便宜许多,东西也可能较廉价。但也无可否认,那些小巷里门可罗雀的餐馆,东西八成不如宾客如云的大餐馆来得新鲜。

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大公司,顾客非常多,他可以用较便宜的价钱,向厂商大批进货。由于他是大买主,制造商也一定会特别买账。缺货时,大买家先得;货多时,大买家可以“切货”。

所以,当这种大商店减价时,常能低到小店“瞪眼”的地步。

***

我们更要了解一件事,就是人性。

既然有“以为小角落就比较安全的蚊子”,也就有“专在小角落下网的蜘蛛”。凭什么只能你聪明,别人就不能对准你心理的弱点呢?

如果他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好不容易有你这条肥虫上网,就更会好好“吃”你了。

所以,你可以放心自己家门边的小店,认定他比较便宜(因为他今天骗了你,明天你再也不上门,甚至可以到四邻去告他),却也不可相信旅游区,尤其是异国的商家,免得被他们“连肉带骨”地吃掉。

记得十八年前,刚到美国的时候,有一天我由纽约的皇后区,要去邻州的纽瓦克机场,特意翻中文报纸,打电话找了一家中国人办的“机场接送”。

坐在车上,我高兴地问司机:“那些洋人的计程车,跑这么一道一定贵得多吧?”

他一笑:“不!他们比较便宜。”

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请他再说一遍。

他又轻松地笑笑:“满街都是他们的计程车,当然比较便宜。满街车子你不叫,偏叫我们的车,通常都是因为不会讲英语,这是特别服务,当然比较便宜。”

虽然现在因为华人增多,情况有了改变,但我还常想起这一幕。佩服那位司机的诚实,也咀嚼其中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