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 卷 第十三章(第3/3页)

于连的激动情绪渐渐平静下去;谨慎心又冒了上来。他的老师达尔杜弗[11]的台词,他记得滚瓜烂熟;他像他的老师达尔杜弗那样对自己说:“我很可以把这些话当作是正当的手段。

……

如果她不给我一点我一向所希望的实惠,来替这话作担保,使我能相信,我是绝不能听信这么甜美的话的。”

《达尔杜弗》第四幕,第五场。

“达尔杜弗也是被一个女人毁掉的,他并不比别人坏……我的回信可能被出示……我们找到这个补救办法,”他用勉强压住的残忍的口气,慢吞吞地补充说,“我们要把崇高的玛蒂尔德的信中那些最热情的句子做为回信的开头。

“对,但是德·克鲁瓦泽努瓦先生的四个仆人会向我扑过来,把原信抢走。

“不,因为我武装得很好,谁都知道我有朝仆人开枪的习惯。

“好,他们中间有一个勇敢;他朝我扑过来。别人答应赏给他一百拿破仑[12]。我打死他或者打伤他,好极了,这正是他们求之不得的。他们可以完全合法地把我投进监狱;我在轻罪法庭受审,经法官们公平合理地判决,把我送到普瓦西[13]去跟丰唐先生和马加隆先生[14]作伴。在那儿我跟四百个乞丐混杂地睡在一起……而我居然会怜悯这些人!”他猛地站起来,大声嚷道,“他们对一旦落在他们手心里的第三等级的人怜悯吗?”这句话结束了他对德·拉莫尔先生的感激,在这以前这种感激心情一直在不由他做主地折磨着他。

“别忙,贵族先生们,我懂得你们这种不择手段的狡猾办法;玛斯隆神父或者神学院的卡斯塔内德先生未必能干得更漂亮。你们把这封挑逗性的信抢走,我就会重蹈科尔马的卡隆上校[15]的覆辙。

“等一等,先生们,我要把这封决定命运的信装在一个用火漆封好的小包里,送给皮拉尔神父先生保管。他是一个正直的人,冉森教派信徒,像他这种人是不会受到金钱的诱惑的。是的,但是他有拆信的习惯……我把这一封送到富凯那儿去。”

应该承认,于连的目光是凶暴的,他的相貌是丑恶的,显露出了毫不掩饰的、犯罪的表情。这是在和整个社会作战的不幸的人。

“拿起武器!”于连嚷道。他一步跳下府邸的几级台阶。他走进街角的一个代书人的铺子。他把代书人吓住了。“给我抄一份,”他把德·拉莫尔小姐的信交给他,对他说。

在代书人抄写时,他亲笔写信给富凯,要求为他保存一样珍贵的东西。“但是,”他停下笔,对自己说,“邮局的书信检查处会打开我的信,把你们寻找的那封信交给你们……不,先生们。”他到新教徒开的书店去买了一本很大很大的《圣经》,把玛蒂尔德的信非常巧妙地藏在封面里,然后包成一个包,由驿车送走,收件人写的是富凯的一个工人,巴黎没有一个人知道这个人的名字。

这件事办妥以后,他轻松愉快地回到拉莫尔府。“现在,看我们的了!”他把自己锁在自己的卧房里,脱掉外衣,大声嚷道。

“怎么!小姐,”他写信给玛蒂尔德,“德·拉莫尔小姐通过父亲的仆人阿尔塞纳的手,把一封过分富有诱惑性的信交给汝拉山的一个可怜的木匠,毫无疑问为了愚弄他的单纯……”接着他抄刚收到的信中的那些最明显的句子。

和他这封信相比,即使是德·博瓦西骑士先生外交上的深谋远虑也大为逊色。这时候还只有十点钟,于连陶醉在幸福和对自己的力量的感觉中,这种感觉对一个穷鬼来说是那么新奇。他走进意大利歌剧院,听他的朋友吉罗尼莫唱歌。音乐从来不曾使他上升到这样的高度。他成了一个神。[16][1]席勒(1759—1805),德国剧作家、诗人。著有历史剧《华伦斯坦》、《威廉·退尔》等。主要诗著有《欢乐颂》等。

[2]意大利文,“从容”。

[3]意大利文,“三重唱、三人小集团”。

[4]朗格多克,法国南部的古省。

[5]莱昂蒂娜·费伊,当时著名女演员。

[6]从前在法国的宫廷上,公爵夫人以上等级的贵妃享有在国王或王后面前坐凳子的特权。

[7]圣路易(1214—1270),即法国国王路易九世。他不顾臣子们反对,进行了第八次,也是最后一次十字军东征,但得瘟疫死于途中。

[8]博韦,法国瓦兹省省会,主教府所在地。

[9]靡非斯特,德国诗人歌德的诗剧《浮士德》中的魔鬼,企图以爱情、欢乐和权力收买主人公浮士德的灵魂,但终于失败。

[10]格朗韦尔(1517—1586),红衣主教,生于贝藏松,曾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的大臣。不过他的父亲并非贫困,也曾是查理五世的大臣。

[11]达尔杜弗,法国喜剧家莫里哀的同名喜剧中的人物,典型的伪君子。

[12]拿破仑,有拿破仑头像的法国旧金币,值20法郎。

[13]普瓦西,法国塞纳-瓦兹省城市,在塞纳河边,那儿有中央监狱。

[14]丰唐先生和马加隆先生,当时法国小讽刺刊物《纪念册》的编者。因为刊物讽刺了王朝复辟政府,他们都被判处徒刑,送到普瓦西服苦役。

[15]卡隆上校(1774—1822),忠于拿破仑的军官,王政复辟时期退役,在上莱茵省会科尔马从事军事阴谋活动,被告发后,判处死刑。

[16]Esprit per. pré. gui. 20. A. 30. ——原注司汤达的这个谜一般的注,到1932年由莫里斯·帕蒂里埃解释出来,应是:“Esprit perd préfecture. Guizot. 20 Ao?t 1830.”意思是“才智失去了省长之职。基佐。1830年8月20日。”司汤达在7月革命之后确实申请过省长的职位。毫无疑问在他修改这一页时,得到了基佐政府拒绝他申请的消息。他指责基佐不信任有才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