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之根读《神曲·天堂篇》(第3/3页)

全书最后一歌是描写圣伯纳特为“我”向马利亚祷告,祈求她赐予“我”足够的爱和恩惠,以使“我”达到最高的幸福,以及“我”在祷告后发生的变化。这一歌也可以看作创造高潮记录。

“圣母啊,你是那么伟大,那么崇高,

若是想望天恩的人不向你求助,

那就等于他的渴慕想不用翅膀飞翔。” [171]

爆发与突破必须借助爱的力量,否则就没有底气。因为“我”在漫长的跋涉中表现出来的勇气和热情,所以这位伟大的精灵才决心为“我”祷告,帮助“我”在那致命的一跃中实现崇高的理想。

我的完全在休止状态中的心灵,

就这样固定不动,专心致志地

凝望着,而在凝望时辉煌起来。 [172]

在“真空”状态中,内部力量高度聚集,“自动写作”开始了。“要有光”的声音从空中传来,“那意志所追求的目标,完全集中在那光明里”。人自身那先天的缺陷成了追求完美的前提。语言远远赶不上灵感的驰骋,这使得人几乎要唾弃语言,然而就在同语言相持的张力中,记录留下来了。这记录只是一些痕,一些密码,人却有可能遵循这些难解的密码重返天堂。

哦,只存在于你自身中的永恒的光啊,

你只是把爱和微笑转向自身,

你为自己所领悟,你领悟自己! [173]

“我”深深感悟到了精神的独立品质,以及人对于精神永远无法把握的痛苦。“我”的痛苦就是“我”的幸福。人性之谜清晰地出现在“我”眼前,“我”渴望让人的形象同光的理念达到绝对同一,“我”努力奋飞,却达不到这一点,二者总是分离。然而在“我”振翅之际,有一道光闪进“我”的心灵,“我”的意志与欲望达到了瞬间的统一,于是“我”也同精神的宇宙形成了和谐的关系。至此全诗完成,诗人的创造在艺术的最高形式感里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