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午夜将至(第2/3页)

“没有比思考更复杂的享受了,因此我们乐此不倦。

“于车景文而言,他没有朋友,孤独、沉默,深爱博尔赫斯这类思想深邃的作家,享受思考带来的乐趣,并且乐此不倦,这并不稀奇。可遗憾的是他没有办法把这份快乐分享给别人,那么既然如此,何不让你无法选择地强制体会这种乐趣?因而这个句子应该是炫耀之语,车景文要告诉我们所有人:不去思考,就永无机会。

“黑夜是一片比世界更大的云,是一个满身是眼的妖魔。

“车景文让我们思考什么?是黑夜、世界、云、满身是眼的妖魔?这些都太过抽象了,没有明确的指向性。如此就只剩下了篇名。作为一名老师、文学爱好者,我想车景文一定有着数量可观的私人藏书。看一个人的藏书,就能判断出这个人的根本。用抽象做表,以现实为里,所以这个句子应该是迷惑之语,车景文在引导我们去了解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隐藏一片树叶的最好的地点是树林。

“难道隐藏一本书籍最好的方法,不是将之放在更多的书籍当中吗?从告诫之语到炫耀之语、迷惑之语,再到这句哲思之语,车景文绕了一个大圈子,无非是在暗示,要想找到第三名目标,线索就放在他那些私人藏书中的一册里!”秦烁最后总结道。

就在与会人员琢磨秦烁的这番推断时,田教授猛地站起身来,他浑身颤抖,像是吸食了毒品一般几近癫狂,手舞足蹈地大声说道:“告诫!炫耀!迷惑!哲思!天哪!这……这正是……我所理解的博尔赫斯啊!”

秦烁说:“河河,你想带我去吗?”

宋河说:“田教授,请您一起跟我们去车景文的住所。”

秦烁说:“河河,到底要不要呀?”

宋河说:“小梵,这次你也跟我们仨一起去。”

位于石竹经济开发区回迁楼里的车景文住所是一处三居室。完全出乎范小梵先前的预料,屋内收拾得整洁干净、井井有条,甚至空气中还能闻到淡淡的檀香味儿。只不过这里并非理想的居住环境,琳琅满目的书籍用满坑满谷来形容毫不夸张。墙上挂有多幅博尔赫斯不同时期的照片,这位已故多年的作家或展现出安详的笑容,或抵着拐杖低头沉思,或伏案认真书写,最醒目的则是他面色凝重、身躯笔直地立于图书馆书架前的那张,照片的底部写着博氏名言:“我心里一直都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车景文对博尔赫斯的痴迷,让田教授神情复杂。他随手抽出一册书来翻看,只见书中到处都写着批注,依旧是工整隽秀的天蓝色钢笔字。田教授下意识地阅读了两段,而后意味深长地感叹了一句:“这才是做学问的人啊!”

范小梵也在不同的书架前随意抽取了几册书翻看,同样皆有批注。

宋河说:“我大致估算了一下,车景文的藏书三万册都不止,三万分之一,这才是真正的大海捞针。更重要的是这不仅仅是一道选择题,还是一道该死的函数选择题!”

秦烁没有接茬儿,而是做出了一个奇怪的举动:他背靠一面书架,用力张开双臂,让自己的身体尽可能地与书籍之间不留空隙。仿佛这样更有助于他思考。随着身体慢慢下蹲,坐在地板上的时候,他说道:“田老师,你能不能简明扼要地告诉我,最后那一篇名叫《沙之书》的小说,到底在讲些什么?”

田教授虽然极力掩饰,但宋河还是在他脸上捕捉到了一丝兴奋。似乎只要谈论的是博尔赫斯的文章,他就会重新焕发一次青春。

田教授说:“你想听这篇小说的表还是里?或者是我对它的理解……”

秦烁坚定地说:“表。”

田教授说:“这篇《沙之书》,被称为是博尔赫斯小说创作生涯的压卷之作,它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噢,你看我,总是管不住自己!简单来说吧,主要情节就是,一位有些近视的退休图书管理员,从一个上门推销《圣经》的外国人手中买到一册古怪的书,这册书有着奇异无序的编码、不重复的图案,也找不到首页和末页。图书管理员买到这册被推销者称为‘沙之书’的书以后,一开始沉迷其中,然后钻研、敬畏,直到恐惧和逃避,最终,他放弃了这本无始无终的奇书,把它藏进了图书馆的地下室里。”

田教授一边讲,又一边不自觉地从黑色公文包里掏出了博尔赫斯的小说集。话毕,他却突然发现自己多此一举,尴尬地不知是否该把书重新放回去。

“田老师,小说里除了《圣经》,还有没有提到别的书?”秦烁又问道。

“有!”田教授快速翻开手中的书,复述起《沙之书》里的内容,“我本想把那本‘沙之书’放在威克利夫版《圣经》留下的空档里,但最终还是把它藏在一套不全的《一千零一夜》后面……”

“这就对了,找到那册《一千零一夜》!”

秦烁猛地站起身来,双目放光,如同搜寻野兽的猎手般在书架前穿梭不定。

由于车景文这些汗牛充栋的书籍并非按照门类排列,因此无形之中增加了众人的寻找难度。但即便如此,宋河和范小梵却仍然兴奋不已,且不论秦烁的推测是否正确,单就这份可能,在此刻已经显得过于弥足珍贵。参与其中的田教授,起初还会因为在书架上觅到一册难得一见的绝版珍本而驻足片刻,可无意之间瞥到了墙上的挂钟,他就再也没有心情来展现自己的闲情逸致了——22点35分,距离午夜时分已经不到一个半小时!

20分钟以后,紧张而漫长的搜寻终于得到回报。

范小梵在一个房间的角落处找到了《一千零一夜》。更加让人欣喜的是如同《沙之书》里写到的那样,这册《一千零一夜》是个残本,只有上册没有下册。在范小梵过往的阅读时光里,从没有任何一册书如它一般让其觉得内心充满感激。因此当她从书架上将之抽取下的时候,用力的手指是痉挛的,生怕它会在眨眼之间不翼而飞。然而在范小梵把书递给秦烁的一霎间,秦烁却“扑哧”笑出了声,接过书来随手抛给了宋河,那样子仿佛这本书根本无足轻重。这时的范小梵方才恍然大悟,她想起田教授复述的内容:……但最终还是把它藏在一套不全的《一千零一夜》后面。

“重点是后面的书,我真是笨死了!”

秦烁已经取下了放置在《一千零一夜》左右的两册书。一册是马原所著的《虚构》,另外一册则是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他先是认真地翻看那册《虚构》,与这里的其他书籍并无二致,书内仍旧是满满的批注,并没什么特别之处。他把书转给宋河,又拿起那册《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才刚刚翻开,就看了那么一眼,整个人突然呆若木鸡,脸上一片煞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