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Paris(第2/2页)

第二天一早,李孜和Ward坐快速列车返回巴黎,在旅馆安顿下来之后,当天下午就去那家婚礼用品商店走访证人。两人到了那里就发觉他们的动作算是快的,检察官也已经联络过事发当天在场的店员,但还没来得及找他们面谈。

当班的经理是一个穿深蓝色制服的中年女人,胸前的铭牌上写着她的姓氏Charmaine(查梅因),知道他们的来意之后,态度有些冷淡。不过,按照Ward的说法,想从这种做生意的人嘴里套出点什么来总是很容易的。他自掏腰包买了一个精美的陶瓷首饰盒,说是要送给女儿的,等着包装礼物的时候,才“顺便”问起Eli York的事情。

女经理脸上便也活泛了一些,告诉他:“York先生光顾这里已经有好几年了,前前后后买过许多瓷器,绝大多数都是芭蕾主题的摆件,跳舞的女人,天鹅公主,他说他女朋友很喜欢这类东西。”

“他最后一次来,也就是他被人打的那天,你在吗?”Ward问。

“在。”女经理回答。

“那次他买了什么东西没有?”

“有,一个粉彩的小盅。”她回忆道,然后又补充,“不过,那不是他最后一次来。”

李孜和Ward都没料到这个答案,Ward连忙问:“他后来又来过?”

“对。”女经理很肯定地点点头,“他被打的那天,那只粉彩小盅也打碎了。但那个款式带莲花图案的,店里只有那一个现货,而且他还有特别的要求,是他八月初就订好的,所以只能另外再订一个。东西要从西班牙运来,等了一个多礼拜,货到了,他才来拿的。”

“什么样的特别要求?”李孜问。

“好像是要在上面写字。”Charmaine回答,“具体我记不清了,不过订货单据上都有。”

趁着Charmaine去查订货单的时候,李孜问Ward:“Eli York回纽约的航班是什么时候订的?”

“八月三十日。”Ward回忆道,“怎么了?”

“也就是他在这里遇到Han的那天。”李孜说,“他很可能推迟了回纽约的日期,为了等那只莲花盅。”

“你想表达什么?”

“两个问题。”李孜斩钉截铁地回答,“他原来决定几号走?这只莲花盅为什么这么重要?”

两个人同时陷入沉默,李孜感觉到自己离他们想要找的言之凿凿的证据已经很近了。

一周之后,李孜和Ward回到纽约,带来证人证言、物证,以及一些未解的疑问。

飞机落地的当天,李孜就去拘留所探视Han。

Han看到她,脸上仍旧是那种安静清朗的笑,很随便地问她:“从法国回来了?”

李孜点点头,说:“对,回来了。”

“发现了些什么?”

“许多东西。”李孜回答,“她在那里的经历,住的地方,还有,她的名字。”

“她的名字……”他似乎只是漠然地重复那个断句。

“方杰雯。”李孜慢慢说出那个名字,“她护照上的名字,她的真名。”

Han看着她,似乎很久,他闭上眼睛,举起一只手捂住嘴巴,然后低下头,用一种古怪的声音回答:“我知道她的名字,还有她在那里最后的经历,早就知道了。他全都告诉我了。”

“谁告诉你的?”李孜吃惊地问,同时也有些释然,不用亲口把方杰雯的死讯告诉他。

“Eli。”他回答。

“是你们在银厦的那天夜里说的?”

“不全是,更早。”他说,“在巴黎,我打了他之后,他又来找过我。”

这最新浮现的记忆和之前的完全不同,李孜突然明白有些她本以为真实的细节,其实不过是幻象,而“方杰雯”这个名字就是他们一直在找的打开回忆的开关。

“他对你说了什么?”李孜问。

“所有。”Han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