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第2/6页)

她回到科顿身边,说了声“坏消息”。一个阿拉伯人在经济舱。他一准是在跟踪我们。

科顿骂了一声,随后告诉她别在意,那人不久就会得到关照的。

苏莎心想:噢,天啊,我做了什么?

狄克斯坦从悬崖上的大房子走下一条在石头上凿出来的长长的弯来绕去的台阶,来到海边。他溅着浅滩上的水,来到等候着的一条摩托艇旁,他跳进船,向驾船的人点了下头。

引擎吼叫着,破浪驶向大海。太阳刚刚落下。在最后的余晖中,云层在头上聚集,马上遮住了才露面的群星。狄克斯坦陷入沉思,搜索枯肠地想着他还没做的事情,谨防着可能遇到的危险,以及还来得及弥补的漏洞。他把他的计划想了一遍又一遍,如同一个人背诵着他要做的重要演讲词,总希望准备得更好。

斯特罗姆堡号的高大身影在前方隐隐显现,驾驶小艇的人在激起泡沫的弧线中调转船头,停靠在大船的一侧,那里有一架软梯垂到水里。狄克斯坦爬上软梯,来到甲板上。

船长握了他的手,并且做了自我介绍,跟斯特罗姆堡号这条船上所有的官员一样,他也是从以色列海军借来的。

他们在甲板上巡视了一周。狄克斯坦说:“有什么问题吗,船长?”

“这条船不怎么样。”船长说,“船速很慢,机器又笨又旧。不过,我们已经把它调到了良好的状态。”

就狄克斯坦在暗光中所见,斯特罗姆堡号比停在安特卫普的它的姐妹船阔帕列里号的情况要好很多。这条船干干净净,甲板上的一切照航船的规矩安置得井井有条。

他们爬上舰桥,俯视着无线电室的强大装备,然后下到食堂,水手们正在结束他们的晚餐。这些普通水手与官员不同,全都是摩萨德的人员,多数人没有多少出海的经历。狄克斯坦曾经和其中的一些人共过事。据他观察,他们全都至少比他年轻十岁。他们个个目光明亮、身材健美,都穿着样式特殊的粗斜纹布服装和家做的毛衣,都是粗豪、幽默、训练有素的汉子。

狄克斯坦端起一杯咖啡,坐到一张桌旁。他的衔级远比他们要高,但在以色列军队中却不分上下,在摩萨德中尤其如此。桌旁的四个人跟他点头,打着招呼。一个在巴勒斯坦出生的以色列人,面孔黝黑、性情阴郁,名叫伊西,他说道:“天气变化多端。”

“别说这个。我还打算在这次航程中晒黑点呢。”说话的人是个身材奇瘦、长着亚麻色头发的纽约人,名叫费因伯格,他长着骗人的姣好面容,睫毛长长的,连女人都会羡慕。把这次任务称作“航程”已经成为公认的玩笑。狄克斯坦在当天早些时候的简要报告中,曾经说阔帕列里号在遭到劫持的时候,几乎是一条该废弃的船了。“那条船一穿过直布罗陀海峡。”他告诉他们,“船上的引擎就会坏掉。损坏的严重程度到了无法在海上修理的地步。船长给船主们发电报说明了情况——而我们现在就是船主。出于显然的巧合,我们的另一条船刚好离得很近。那就是吉尔·汉米尔顿号,如今正停泊在这处港湾的对面。该船会驶向阔帕列里号,把工程师以外的全体海员都接走。之后,那条船就会消失在画面以外,驶向听候的下一站,阔帕列里号的船员就在那里下船,并且领到回家的火车费。”

他们当天有一整天的时间考虑他的报告,而狄克斯坦期待着他们提出问题。这时,列维·阿巴斯,一个矮小壮实的汉子——“块头就像坦克,长相也同样英俊”,费因伯格曾经这样形容他——向狄克斯坦问道:“你没跟我们说,你怎么就那么肯定阔帕列里号会按照你的意图准时出毛病呢。”

“啊。”狄克斯坦吮着他的咖啡,“你认识海军情报局的迪特尔·科什吗?”

费因伯格认识他。

“他是阔帕列里号的工程师。”

阿巴斯点着头:“这也就让我们知道了我们能够怎么修理阔帕列里号。我们知道毛病在哪儿。”

“不错。”

阿巴斯接着说:“我们用漆压住阔帕列里号的船名,改成斯特罗姆堡号,更动航海日志,从原来的斯特罗姆堡号上撤下来,驾上改称为斯特罗姆堡号的阔帕列里号,载着货前往海法。可是为什么不在海上把一船货物换装到另一条船上呢?我们有几台起重机呢。”

“我原本也这么想过。”狄克斯坦说,“那样太冒险。我无法保证那样能办成,尤其是遇到坏天气。”

“如果持续有好天气,我们还可以那么做。”

“是啊,可我们如今有了一模一样的姐妹船,换船名比换装货要轻易嘛。”

伊西做出忧郁的样子,说:“无论如何,好天气是不会持久的。”

桌旁的第四个人叫波鲁什,是个留着平头的小伙子,胸宽得像啤酒桶,他刚巧要娶阿巴斯的妹妹。他说:“既然这活儿这么轻易,还招我们这些粗豪的伙计们来干吗?”

狄克斯坦说:“过去的六个月里,我跑遍了全球各地来安排这件事。有那么一两次,我陷入了对方的人的跟踪——难免嘛。我认为他们并不知道我们要干些什么……但是,万一他们知道了,我们就会显示我们有多强横。”

一名官员拿着一纸文件进屋,朝狄克斯坦走来。“从特拉维夫来的电报,长官。阔帕列里号刚刚穿过直布罗陀海峡。”

“这就好了。”狄克斯坦站起身说,“我们一早起航。”

苏莎·阿什福德和阿尔·科顿在罗马换机,并于早晨抵达西西里。科顿的两位表亲在机场迎候他。他们争论了好长时间,虽不是针锋相对,却激动得高声吵嚷。苏莎听不确切他们快速的对话,但是她弄明白了,表亲们想陪伴科顿,但他却坚持这是他非得亲自出马不可的事情,因为这是一份人情债。

看来科顿争赢了。他们在没有表亲的情况下,驾驶着一辆白色的大型菲亚特,离开了机场。苏莎开车,科顿指点着她驶上滨海公路。她上百次地在脑海里反复预演着和纳撒尼尔重逢的场面:她看着他那瘦小的棱角分明的身材;他抬起头来,认出了她,脸上绽出了欣喜的笑容;她扑向他;他们伸出手臂拥抱在一起;他把她搂得紧得生疼;她说:“噢,我爱你。”并且亲吻着他的面颊、他的鼻子、他的嘴唇……可是她还怀着负罪感和恐惧感,还有另一个场面,她想得较少,那是他板着面孔说:“见鬼,你到底想在这里做什么?”

这有点像那次圣诞夜她表现不好,惹得她妈妈生气,告诉她圣诞老人会在她的圣诞袜中放石头,而不是放玩具和糖果。她不知道该不该相信这番话,就这样睁眼躺了一宿,颠倒着时而期盼、时而畏惧地直到天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