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亨利辩案(第5/5页)

“抱歉,先生,”波特重重地说,“请你过来一下。”

“怎么了?……”马斯特斯问,有好一会儿,他似乎无法站立,“不会还有……”

“我不知道,先生!……外面有记者,几十个记者。”波特警官很无奈地摇着头,“其中有一个我以为也是记者的家伙,突然发疯了;只有他疯了还是什么的,先生。他说是他杀了玛莎·泰特,或者类似的话……”

“什么?”马斯特斯飕地跳了起来,吃惊地瞪圆了两只眼睛。

“是啊,先生。他说自己给她送了一盒毒巧克力。他的名字是埃默里,先生——提姆·埃默里。”

注释:

①韦勒(Friedrich Wö;hler)德国化学家。1800年7月31日生于埃斯欣姆(接近于莱茵河畔的法兰克福);1882年9月23日卒于格廷根。韦勒是一个校长的儿子。他学医药和外科学。1823年,他在海德堡得了医学学位,但由于他的教师格梅林*的劝说转入化学界。以后他到瑞典,与白则里*一起搞研究,并与他结为终生莫逆。后来他回到柏林,在一个中等专业学校里任教。韦勒最初的兴趣在无机化学上,1827年到1828年,他搞出了分离金属铝和铍的方法。他还发现碳化钙,碳化钙能迅速与水反应生成为可燃性气体乙炔。他差一点便胜过了塞弗斯特朗姆*,成为钒的发现者。在那些年代里,他在十分偶然的情况下完成了一个相当重要的业绩,打破了他的好友白则里所树立的理论。白则里根据化学物质是否来源于有生命的组织把它们分成两类——有机物和无机物。他制成有机物时需要“生命力”,而这是在实验室内不可能找到的。因此化学家不能在没有生命组织的帮助下,从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他党政军觉得,无机物和有机物应遵循不同的定律,例如定比定律就不适用于有机化合物。韦勒的老师本梅林*也相信这一套。谢弗勒尔*等人相反,他仍怀疑有机物和无机物之间会存在什么绝对的区别。

②嗅盐(smelling salts),又叫“鹿角酒”,是一种由碳酸铵和香料配置而成的药品。其有效成分是一水合碳酸铵,一种无色晶体(分子式:(NH4)2CO3·H2O)。给人闻了以后,有恢复或刺激作用,特别用来减轻昏迷或头痛。它的唤醒机理是:嗅盐所释放的氨气,会刺激人体的呼吸器官(鼻子、肺等)粘膜,使得呼吸运动加剧,从而使人苏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