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篇 化灰案 第二章 佛灯、摔脚(第2/3页)

那两个挑粮的厢军,一个二十七八岁,尖瘦脸,名叫雷炮;另一个二十刚出头,更矮瘦呆笨些,叫付九。两人担子重、身子弱,都走得汗水淋漓,腿发颤、脚发软,却还得尽力跟上前头五个。

当年太祖皇帝为防止军士疲堕,定下许多规矩。其中一条,所有驻京禁军领取月粮,城东的去城西粮仓,城西的去城东粮仓,粮食都必须自担,不许雇人帮挑。百余年间,许多规矩早已废坏,这一条却沿守了下来。

雷炮和付九的月粮在厢军粮仓支领,几天前已经领过,他们挑子里的米是那几个禁军的。军巡铺主管防火巡盗,原本都是禁军士兵,每处由一名十将管领。“十将”名头听着大,其实只是管领十数名士卒的小小将官。东水门外这个军巡铺的十将姓胡,父亲是军头司一个文吏,他嫌东城外这一带店多、船多、人多,事务比其他军巡铺都要繁杂,因此求着父亲屡屡向上头申告,讨要了雷炮和付九两个厢兵来做火头杂役。

月粮不许雇人担运,那个胡十将自然不肯受这苦,每回都让手下替他领。五个禁军当然也不愿多受累,每回都要雷炮和付九跟着来。十将月粮二石五斗,那五个是下等禁军,月粮二石。如今将官克扣军士钱粮已是常例,每人月粮被扣了三分之一。那五个禁军每人只挑了一石,各自匀出一些,再加上胡十将的,得有四石多,近五百斤,凑出重重两挑,让雷炮和付九担。

付九年轻胆小,只能硬挨着。雷炮却一向气性大、受不得屈,加上往年寒食节,厢军都要赐三百文过节钱,今年却减到一百文。刚才那几个禁军也领了节钱,虽说也减了,却仍有三百文。他心里憋愤,挑着胆子一边吃力走着,一边低声咒骂个没完。不但骂胡十将和那五个禁军,连他们祖祖辈辈都咒个遍。咒一轮大概走一里地,第二里路又重新开始咒。他自小在市井里行走,千脏百秽的话记了一肚子,几里地都不重词。他咒骂的时候,照着勾栏里小唱的拍调,那几个禁军就算听到,也以为他在唱曲。只有身边并行的付九大约听得出,这几个月,付九听得多了,偶尔也跟着低声咒唱两句。两人这时正在咒胡十将的娘,从头脸刚咒到胸脯,身后忽然传来一阵鼓乐声。

“摔脚的军队过来了,咱们往边上,正好歇歇。”前头一个禁军说。

雷炮正巴不得这一句,忙把挑子撂到路边柳树下,一屁股坐下来,大口喘着气。

不多时,摔脚的队伍缓缓行了过来,路两边拥来许多人围看。队伍最前头是一支鼓乐队,有上百人,锣鼓铙钹奏得震耳。紧接着是一队绯衣骑士,红霞一样炫人眼目,是殿前司的队列。最头前一个执旗的,身形矫健、神气英发。头戴红缨鍪盔,一身锃亮的铁甲,披膊、身甲、腿裙都坚细如银,寒光灿然。他座下那匹黑马也披挂全甲,面帘、鸡项、荡胸、身甲、搭尾将马身密密罩住。人威武、马雄劲,雷炮瞧着,心里一阵馋羡。若爹娘能给自己生一副这等身板体格,便不用驴骡一样,受这些苦楚。

“那是梁教头!今年金明池争标,银碗就是被他夺到的。”付九在一旁忽然叫起来。

“斗绝梁兴?险些没认出来……”

清明中午。

一个后生肩着一根木棍,挑着个包袱,一路打问,来到汴河北街。

这后生名叫蒋冲,从沧州来,今天刚到汴京。刚才问到这街上的确有间谭家茶肆,就在前头鱼儿巷口,王家纸马店对面。他顿时有了些底气,忙加快脚步,走到那巷子口,一眼就瞅见了那间茶肆。茶肆里冷冷清清的,只有个窄脸、深眼窝的中年男子,坐在店门边发愣,看着像是店家。

“请问,您是谭店主么?”蒋冲走过去小心打问。

“是。你是?”

“我姓蒋,从河北沧州来的,来寻我的堂兄。”

“你堂兄?”

“他叫蒋净。”

“蒋净?”谭店主脸色微变,“你怕是找不见他了。”

“哦?怎么?”

“他逃了。”

“逃哪里去了?”

“谁知道,他杀了人,做亡命汉去了。”

“他真的杀了人?”

“这还敢假?官府一直在追缉他。”

蒋冲心里一沉,再说不出话。

他是沧州一家五等农户之子,家里只有几亩薄田,却有兄弟五人,哪里够?只能租佃富户的田来种。蒋净是他堂兄,只比他大一岁,家境却要好得多,在乡里是二等上户。

蒋冲自小跟着堂哥四处跑耍,比亲兄弟更近些。他这堂兄性情跳荡,父亲送他去村塾读书,他却死活坐不住那硬板凳,长到十来岁,再不愿挨,闹着要从军。族里几个有见识的长辈便劝他,说他毕竟识了些字,何苦和那些浮手闲脚汉们混到一堆,去做个下贱兵卒?不如去应武举,挣个官阶,才算堂堂正正出身。蒋净听了,便一边拜师习武,一边读兵书,定下心要去应武举。

蒋冲瞧着,眼馋得不得了,但家境困窘,哪里有这些闲钱?他便缠着堂兄教他。武还好说,蒋冲体格还算壮实,也有些气力,跟着堂兄练了些拳脚器械。文却毫无根底,实在难通,几年下来,才勉强认得了百十个字。

他堂兄蒋净沉心修习了几年后,觉着大致已成,便去应考。到了考场才知道,这世上能人太多,自己除了刀法准外,文武资质都不算特异。天下这么多人,每届却只取三五百人。三年一试,连考了两届,都没能考中。他却不泄气,继续苦习苦练。

今年又逢考年,蒋净去年年底就动身进京,准备应考。然而一去近半年,除了刚到时托人寄了一封平安信,再不见捎信来。他父母正在担忧,上个月底,忽然来了几个官府的公差,带着缉捕文书,说是蒋净在京城杀了人,正在四处捉拿。那些公差将他们家搜遍了,没找见人,才闹闹嚷嚷地走了。

蒋净的父母只有这个独子,十分忧急,就托蒋冲进京来寻。蒋冲心里也挂念堂兄,又常听堂兄吹嘘京城汴梁如何繁华,早就心痒不已,有蒋净的父母出盘缠,哪有不乐意的?第二天一早,他就上了路。

之前堂兄蒋净说过,每回进京应考,他都住在汴河北街的谭家茶肆,单隔的半间小房,比一般客舍要便宜一半,蒋冲便先找到了这里。

此刻听茶肆谭店主这么说,看来堂兄是真的杀了人,这可怎么好?

他低头寻思了半晌,心想,好不容易来一趟,好歹也该住两天,再多打问打问,回去才好交代。二来也趁便好好逛一逛这汴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