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3/6页)

从来。

没有人。

人们第一次见到他时,总是被他的鼻子弄得既惊诧又尴尬,因此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但第二次见到他又会由于第一次而变得更加糟糕。时间就这么一年一年过去,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十七年。在这段时间里,沉默像茧壳似的包裹着他。学院食堂的服务生早已养成习惯,在他左右两侧各放一套盐、胡椒和芥末瓶,因为不会有人请他帮忙递一下调料瓶,而请他另一侧的人递调料瓶不但无礼,而且有他的鼻子挡路,实际上根本不可能做到。

他还有一点奇特之处,那就是每晚必定要做并不时重复一整套手势。包括按顺序轻点左手的每一根手指,然后是右手的每一根手指。他时不时还会轻点身体的其他部位,指关节、手肘或膝盖。每次为了吃饭而不得不停下时,他会转而轮流眨两只眼睛,间或使劲点头。当然了,从来没有人敢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尽管所有人都好奇得要死要活。

理查德看不见他的另一侧是谁。

换个方向望去,雷格死气沉沉的邻座身旁是沃特金,古典学教授,一个干瘪和古怪得可怕的人。他沉重的无框眼镜几乎是两块实心玻璃立方体,眼睛在里面像金鱼似的独自存在。他的鼻子还算挺拔和正常,但底下留着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式的胡子。他的视线在桌上游来游去,选择今晚要找谁交谈。他心仪的猎物是来宾之一,新上任的第三电台台长,就坐在他的对面——然而很可惜,学院乐队的总监和一名哲学教授已经缠上台长。两个人忙着向被折磨的对象解释“过于莫扎特”这个短语是什么意思,给这五个字赋予某种符合逻辑的定义。这个表达方式本质上自我矛盾,因此一个句子只要有了它就会变得毫无意义,进而不可能建立起倾向于任何一种节目编排策略的论点。可怜的台长已经紧紧地抓住刀叉,目光左右扫射,绝望地寻找救星,不幸撞进沃特金教授的罗网。

“晚上好,”沃特金笑嘻嘻地抛出鱼饵,用最友善的态度点点头,然后让视线不动声色地歇在面前刚上桌的汤碗上。视线来到这儿,似乎不打算再离开了。火候还不到。让那个混蛋再受点煎熬吧。他希望这场救援至少能换来六期电台对谈节目的出场费。

先前雷格变戏法时引来了一阵仿佛小女孩吃惊的咯咯笑声,此刻理查德忽然在沃特金的另一侧找到笑声的源头。他震惊地发现发出笑声的确实就是个小女孩。她大约八岁,金发,似乎闷闷不乐。她坐在那儿,时不时厌烦地踢桌腿一脚。

“那是谁?”理查德惊讶地问雷格。

“哪里的谁?”雷格惊讶地问理查德。

理查德偷偷地朝小女孩摆了摆一根手指。“那个女孩,”他悄声说,“那个很小的小女孩。新来的数学教授吗?”

雷格扭头打量她。“说起来,”他诧异地说,“我一丁点概念都没有。从没见过这样的事情。太稀奇了。”

就在这个时候,BBC的男人解决了这个难题。他突然挣脱左右邻座施展的逻辑锁喉绝招,命令小女孩别再踢桌子了。她不再踢桌子,开始以加倍的魄力踢空气。他请女孩尽量开心一点,于是女孩开始踢他。她在这个阴沉的晚上总算有了片刻的欢愉,只可惜欢愉没能持续多久。她父亲开始和全桌人分享他对保姆让人失望这件事的看法,然而其他人都觉得难以和他讨论这个话题。

“布克斯特胡德的大型演出季,”乐队总监继续道,“无疑迟到得太久了。相信你很期待得到第一个机会,对如此境况加以补救。”

“哦,呃,对,”女孩的父亲吓得洒了一勺汤,“呃,那是……他和格卢克不是同一个人,对吧?”

小女孩又开始踢桌腿。她父亲严厉地瞪了她一眼,她侧过脑袋,比着嘴型问他问题。

“现在不行。”他尽可能压低嗓门说。

“那什么时候行?”

“晚些时候。有可能。晚些时候,咱们等着看。”

她气呼呼地在椅子上拱起背。“你总是说晚些时候。”她对父亲比着嘴型说。

“可怜的孩子,”雷格喃喃道,“这张桌子旁的教授们,谁内心深处其实不是这样呢?啊哈,谢谢。”汤上桌了,他的注意力被汤引开,理查德也一样。

“所以请告诉我,”雷格说,在此之前两人都舀了两勺汤,得出相同的结论,也就是这东西实在谈不上特别美味,“我亲爱的小伙子,你做的到底是什么?我知道和电脑有关,还和音乐有关。我记得你在这儿时念的是英语文学——不过,似乎只是在你闲暇时念念。”他在汤勺边缘意味深长地打量着理查德。“等一等,”教授在理查德来得及开口前又说,“我好像有个模糊的印象,你在这儿时就有某种电脑?哪一年来着?1977年?”

“呃,1977年我们称之为电脑的其实只是一种电子算盘,但……”

“哎,我说,你别低估算盘,”雷格说,“落在技艺高超的人手上,这可是一种极其精密的运算装置。另外,它不需要电力,能够用手边的随便什么材料制作,而且不会在执行重要工作的半当中尖声乱响。”

“那么电子算盘根本就毫无意义了?”理查德说。

“一点不错。”雷格承认道。

“这台机器会做的事情没什么是你自己不能做的,而且你做的话时间只需要一半,还能省去许多麻烦,”理查德说,“但另一方面,它非常擅长当一个迟钝而愚笨的学生。”

雷格困惑地看着他。

“我真是不明白它们怎么会供不应求,”雷格说,“我坐在这儿拿个面包卷随便乱扔就能砸中十几台。”

“我相信。但换个角度看问题,教任何人学任何东西的意义何在?”

这个问题在长桌上下激起一阵交头接耳,大家纷纷表示赞同和认可。

理查德继续道:“我想说的是,假如你真的想理解一件事情,最好的办法就是试着解释给另一个人听。这会逼着你先在自己的脑海里把事情梳理清楚。你的学生越是迟钝和愚笨,你就越是必须把事情分解成更加简单的概念。这就是编程的精髓。你把一件复杂的事情梳理成一个个细小的步骤,连一台愚蠢的机器都能应付这些步骤,你在梳理过程中无疑会学到一些什么。老师学到的往往比学生多,这话没说错吧?”

“老师只要没做脑前额叶切除术,”桌边某处响起一个低沉的抱怨声,“就很难比我那些学生学到的更少。”

“所以我经常在我那台16K电脑上花好几天时间费力地写一篇文章,换成打字机顶多只需要两个小时,但让我觉得有意思的是尝试向机器解释我希望它做什么的那个过程。事实上,我用BASIC语言给我自己写了一个文字处理软件。执行一个简单的搜索与替换进程就会耗费三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