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第4/5页)

凡事必有利弊,即使是在宋真宗一朝,《澶渊之盟》也被认为是奇耻大辱,朝野对此非议不已。事关个人荣辱,却又苦闷无计,宋真宗便不断上演“天书”“封禅”[19]等自欺欺人的闹剧,又大肆祭祀孔子、老子,并尊崇道教,大造道观,耗资巨大,以至岁出日增,劳民伤财,百姓不服,不但没有能够“镇服四海,夸示外国”,反而沦落为历史笑柄。这位运气不佳的懦弱皇帝余生都在《澶渊之盟》的浓重阴影中度过,晚年又在内外事务上完全受制于精明能干的皇后刘娥,情形如同唐代唐高宗、武则天,可谓惙怛伤悴,欢少愁多。

天禧四年(1020年)六月,宋真宗得了疯瘫病,无法上朝,政事多由皇后刘娥主持。皇后亲信一党翰林学士钱惟演和参政知事[20]丁谓权势熏天,胡作非为,宰相寇准和翰林学士李迪等正直大臣对此深以为忧。

宋真宗自知一病不起,想将皇位传给太子赵祯,却是有心无力。宦官周怀政将皇帝的心思秘密告诉了宰相寇准。某日,寇准觐见皇帝后请求屏除外人,对宋真宗道:“皇太子是万民所仰,愿陛下考虑到后继之事,传位给太子,并挑选端方正直的大臣来辅佐。丁谓、钱惟演是奸邪之徒,千万不能让他们辅佐少主。”宋真宗当即点头同意。

寇准出宫后立即密令翰林学士杨亿草拟表章,由太子参政监理国事,并打算任用杨亿辅政,替代丁谓,由此架空皇后刘娥一党。

这是相当重大的应变行动。杨亿深知事关机密,非同小可,连夜亲自撰写书稿。然而,纰漏却出在了寇准本人身上。寇准十九岁即中进士,又娶宋太祖皇后宋氏之幼妹为妻,少年显贵,“性豪侈,喜剧饮”,结果喝醉酒后不小心泄露了机密。丁谓得知后,立即将此事报告给皇后刘娥。刘娥遂赶来当面向宋真宗兴师问罪。宋真宗畏惧妻子,谎称不记得先前与寇准的谈话。

此情此景,与当年唐高宗召上官仪起草废后诏书最终不了了之一模一样。略微不同的是,上官仪迅速被武则天处死,而大宋开国皇帝宋太祖立有祖训:“非谋反死罪,不得诛杀士大夫。”有此家法在前,刘娥虽恨寇准入骨,也难以置其于死地,最终矫诏将其放逐到边远之地雷州[21]。

寇准一派失利,导致形势急转直下。宦官周怀政一向依附寇准,更是感到深重的危机,惶恐不安之下,联络亲信,决定铤而走险,发动武装政变杀死丁谓,迎回寇准为宰相,再奉宋真宗为太上皇,罢刘皇后预政,传位给太子赵祯。结果,这件事被周怀政手下人告发。丁谓知道事情紧急,立即换上便衣,乘坐妇人用的车辆,连夜找枢密使曹利用商量对策。周怀政最终被处死。皇后刘娥大获全胜,一跃成为大宋帝国的实际统治者。

乾兴元年(1022年)二月,宋真宗终于在郁郁寡欢中撒手西去。临终前,已经不能开口说话的皇帝向病榻前的众大臣打手势示意,先用手指了指自己的胸,又伸出五指,再伸出三指。群臣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后来有人大胆猜测,认为皇帝的意思是想让八弟泾王赵元俨摄政并辅佐太子。刘娥得知此事后,立即派人对群臣解释道:“官家所示,仅指三五日病可稍退,别无他意。”

赵元俨闻讯后大为恐惧,知道自己已经成为刘娥当权的障碍,立即闭门谢客,不再参闻朝中之事,以此来避祸。

宋真宗身故后,民间传说中用狸猫换来的太子赵祯即位,时年十三岁,是为宋仁宗。因年纪尚幼,由太后刘娥临朝称制。这位打花鼓出身的妇人不仅美貌多智,而且有着堪比男子的勃勃野心,趁机把持朝政,排除异己,任用亲信,小皇帝完全成了摆设。最为关键的是,赵祯并非刘娥亲生之子,而是夺自宫女李红玉之手,朝野上下人尽皆知,唯独赵祯一人被蒙在鼓里。大宋时局似乎多少有了新的危机,不少有识之士担心刘娥会成为武则天第二,最终以刘氏取代赵氏。

内忧未平,鼙鼓复兴——在订立《澶渊之盟》后,大宋北部边境晏然无事,直到西北西夏崛起后不断地扩张领土,边境和平的局面便再一次被打破了。

西北望,天狼亮[22]。边声连角起,铁骑卷陇疆。

————————————————————

[1] 公元纪年是国际通用的纪年体系。532年,基督教僧侣狄奥尼西提出,应从耶稣基督诞生之年开始纪年。后来人们就以传说中的耶稣诞生之年为元年,公元元年以前称为公元前。中国古代纪年比较复杂,有干支、太岁、生肖、帝号、年号等,吴蔚系列小说一律采用公元纪年,习惯上用庙号(古代帝王死后追尊的名号)来称呼皇帝,以后不再赘述。

[2] 宋州:今河南商丘。宋州在宋代历史上地位极为特殊,既是北宋的发祥地,也是南宋的开国都城,宋高宗赵构即在此登基称帝。

[3] 归德军治所宋州,此处宋州是城池名。改归德军为宋州,此处州为行政区划,与军、府平行,通俗说,将名叫“归德”的军改为名叫“宋”的州。

[4] 泗水:《汉书》载秦设泗水郡,郡治相县(今安徽淮北)。泗水之名来自于当时境内淮河、沂水、濉水、泗水四条主要河流。晋阳:今山西太原。“斩白蛇剑”故事参见《大汉公主》,“玉龙子”故事参见《大唐游侠》。

[5] 邓州南阳:今河南南阳。

[6] 张议潮:唐朝沙州敦煌(今属甘肃)人,郡望南阳。张议潮出生时沙州已被吐蕃统治多年。由于亲身经历了吐蕃人的残暴统治,他自少年时便胸怀大志,阴结豪杰,于大中二年(848年)率众起义,成功驱逐吐蕃,收复了敦煌,并派使者往长安献表归唐。唐朝遂在沙州建立归义军,授张议潮为归义军节度使。后入朝,死于长安。

[7] 金瓯是古代一种盛酒的器皿,常用来比喻国土,语出南北朝时的梁武帝:“我国家犹若金瓯,无一伤缺。”(《南齐书·卷三十八·朱异传》)

[8] 宋初,北方除了辽国外,在辽与宋朝之间还有个北汉刘氏,是五代十国中唯一没有被宋朝统一的政权,一向依附于辽国,都城太原。

[9] 保州:今河北保定。泥沽:今天津东南塘沽附近。

[10] 瀛州:今河北河间。大名:今河北大名。

[11] 北宋军制,枢密院为总理全国军务的最高机构,简称“枢府”,长官称枢密使。枢密院只有发兵之权,并不真正统率军队。朝廷中央主力军队为禁军,分别由殿前司和侍卫亲军马军司、侍卫亲军步军司统领,合称“三衙”,互不统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