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第4/4页)

午饭时,宗助见到了宜道提过的那位居士。他把饭碗递给宜道盛饭时,一句客气话都不说,只以双手合十表达谢意。据说这种雅静的动作,就是所谓的禅意。因为禅宗精神主张弟子不开口、不发声,以免妨碍深思。宗助看到那位居士如此严肃认真,又想到昨晚的自己,心里不禁十分羞愧。

吃完午饭后,三个人坐在地炉边闲聊了一会儿。居士表示,有一次参禅的时候,不知怎么稀里糊涂地睡着了,惊醒的瞬间,竟惊喜地发现自己有所顿悟。然而,等他睁开两眼一看,仍是那个尚未顿悟的自己,那时心里真是失望极了。宗助听到这儿笑了起来,同时也暗自讶异,竟有如此悠闲乐观的人到这种地方来参禅,想到这儿,心情也稍微轻松了一些。然而,三人正要分别回房的时候,宜道却很严肃地告诉宗助:“今晚我会过来邀您同行,从现在到黄昏之前,请您专心打坐。”

听了这话,宗助的心头又被压上一份重担,就像胃里积存了难以消化的硬团子似的。他怀着不安的心情回到自己房间,重新燃起线香,开始打坐,但却无法持续坐到黄昏。他告诉自己,不论想法对不对,总得想出一个答案才行。然而想来想去,终究又失去了耐性。想到了最后,宗助一心只盼着宜道快点穿过大殿,过来通知自己去吃晚饭。

夕阳逐渐西斜,最后隐身到懊恼与疲惫的背后。纸门上的日影也在逐渐隐退,寺里的空气已从脚下开始降温。这天倒是无风无息,树枝从早上起就不曾被风拂动。宗助走到回廊上,抬头仰望高挑的屋檐,只见黑瓦的断面排列得十分整齐,看起来就像一条长线。温和的天空里,蓝色的光辉正在朝向天际缓缓下沉,天空里的亮光也越来越暗。


(1)  《菜根谭》:明代洪应明收集编著的语录集,是一部论述人生、修养处世、出世的著作。洪应明是明代思想家、学者,字自诚,号还初道人。出生年代与生平均不详,大约生活在神宗万历年间。

(2)  侍者:禅宗寺院中设立的职务之一。禅寺中的众僧无论上下,都根据职务进行分工,使每名僧侣都参与劳动,以使其自给自足。根据《禅林类聚·卷九》记载,禅寺内的执事名目有首座、殿主、藏主、庄主、典座、维那、监院、侍者等。

(3)  塔头:禅宗的祖师或高僧去世后,弟子在师父的墓塔附近建立守墓的小院、庵室,并将师父的墓塔称为“塔头”。之后,高僧隐退后居住的小院也称为“塔头”。亦称塔中、塔院、寺中、院家。

(4)  公案:原指官府用以判断是非的案牍,禅宗的公案则是禅宗的主要文献,也是禅宗独特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广义上的公案指古代考试题目,后来专指佛教高僧考验僧众的题目。据统计,禅宗的公案有一千七百多条,内容大都与实际的禅修生活有关。禅师在示法时,或用问答,或用动作,或两者兼用,以达到启迪众徒,使之顿悟的目的,这些内容被记录下来,即是禅宗的公案。著名的禅宗公案典籍为《碧岩集》《五灯会元》等。

(5)  提唱:禅师召集弟子说法提示。

(6)  见解:原本是佛教用语,这里是指师父对公案做出解答。

(7)  半跏坐:半跏趺坐的简称。分两种坐法,以右足压在左股之上,叫作吉祥半跏坐;以左足压在右股之上,叫作降魔半跏坐。佛教一般以全跏坐为如来坐,半跏坐为菩萨坐。所以菩萨的坐像大都是半跏坐像。

(8)  《碧岩集》:正式名称为《碧岩录》,作者是宋朝著名禅师佛果圜悟,共十卷,向有“禅门第一书”之称,为日本临济宗的重要经典。夏目漱石的藏书当中共有两册。

(9)  《禅关策进》:禅学入门书,作者为明朝云栖寺的祩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