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5/6页)

“和我这种人比那可就有些不同了,有的人懂得生活嘛。要是她想要一件皮大衣,像她那些阔朋友一样,你就得给她买,哪怕这使你流尽最后一滴血她也不在乎。嘿,一个年轻活泼的漂亮姑娘。”

“我可不要那种女孩子。”五产用坚定的口气说,和安娜说“我的儿子决不会的”时差不多。他粗壮的手指在搓着面包丸子,嘴里抽着雪茄,一对绿眼睛既清醒又冷静。

只穿着条三角裤的考布林——那天下午很热——正忙着在算账,见我停下不看书听两姐弟谈话,朝我眨了眨眼睛,还笑了笑。他从不因我闯入洗澡间侵扰他的隐私而对我耿耿于怀;情况恰恰相反。

至于我在看的书,那是本西蒙的《伊利亚特》。我正看到美丽的布里塞伊斯怎样被人从这个篷帐拖到那个篷帐,阿喀琉斯则搁下长矛,挂起铠甲[18]。

一贯早起的考布林夫妇吃过晚饭不久便上床,就像庄稼人一样。起得最早的是五产,三点半起床后便叫醒考布林。考布林带我到贝尔蒙特大街一家小饭馆里吃早餐,这是个卡车司机、售票员、邮局职工、闹市区的擦地女工等夜里干活的人聚集的地方。考布林喝俾斯麦酒和咖啡,我吃薄煎饼喝牛奶。他在这儿很爱和人交往,和别的老主顾以及希腊人克里斯托弗,还有女招待们聊天。他没有应对敏捷的才能,但对什么都哈哈大笑。到了四五点钟那谋财害命的时刻,连胆子最大的人也变得阴沉、严肃起来时,人变得越来越昏昏欲睡。可是考布林却不是这样。至少在夏天,他爱早上早早离家,面前有杯咖啡,腋下夹着晨报第一版。

然后我们回到发报棚,等着送报车隆隆响着开进小巷,扯下树叶,车尾的门旁立着几个小流氓(在送报车上立足,跟蹲过拘留所或驾过偷来的车兜风一样,是他们提升为正式流氓的一个必要步骤),把一捆捆的《论坛报》或《检查报》踢下车来。过后,报童们纷纷骑着自行车或踩着滑板车到来,到八点钟报纸便全部送到了订户家;考布林和年纪较大的手下专在后门送,因为要把报纸飞投过横梁和晒衣绳落到三楼,得有一手本领。这时候,表亲安娜也已醒来,重又恢复她的各项专门活动——仿佛能源用尽,一夜来这座房子里的这些活动都已处于停顿——眼泪汪汪、喋喋不休、哭哭啼啼,并且频频照镜子。可是,她也把第二顿早餐摆好在桌上,考布林吃了饭后就戴上精致的巴拿马草帽,出门去收报费。他轻轻敲开人家的纱门,两眼飞快地眨动着。因为早上第一个穿过人家院子,他裤子上挂着游丝,他还准备和任何人谈论有关黑社会私酒大王们火并的最新消息,以及股市的最新行情——那时候在英萨尔[19]的带头下,人人都炒股票。

我和安娜母女都待在家里。往常,在八月份时,安娜总要去威斯康星北部以避花粉过敏,可是这年因为霍华德的出走,小弗丽德就被剥夺了度假之行。安娜常常叹气诉苦说,上等人家的孩子中只有弗丽德一个没有假期。为了对此有所补偿,她就要女儿比平时更加多吃,结果弄得这孩子脸上有了营养过多的面色。她原来有的就是一张布满潮红、过分敏感和粗俗难看的脸。她上厕所时,老是没学会把门关上,而这连乔治都学会了。

看球赛避而不见她那天——就在球员们在结冰球场的白线上撞得砰砰倒下的时候——我并没有忘记以前弗丽德曾许配给我。她这时已是个少女,我敢肯定,那些习惯早已改了过来,她的个子已长得和母亲一般高大,有像她舅舅那样红苹果似的肤色,身穿浣熊皮短大衣,手挥密歇根大学校旗,笑得很起劲。她正在安阿伯[20]攻读营养学。这离每逢星期天考布林给我钱要我带她去看电影的那段日子,大约已经有十年了。

安娜并不反对我们去看电影,不过她自己在宗教节日是决不碰钱的。她所有这类清规戒律都遵守,其中包括根据一本希伯来文小历书上写的,每逢新月时就纱布蒙头,点上蜡烛,轻诵祷文,瞪着两眼,神情坚决,以约拿被迫进可怕的尼尼微城时[21]所怀有的恐惧和勇气,追求宗教的恐怖。她认为我在她家时,她给我讲讲道是她的责任。于是我从她那里听到了有关万物的创造和人的堕落、通天塔的建造、洪水浩劫、天使往见罗得、他妻子之受天罚、她两个女儿淫荡乱伦等[22]奇怪的故事。她是用希伯来语、意第绪语和英语混杂着讲的,凭她的记忆和幻想,讲得既具虔诚又有义愤,有小花的委婉,也有怒火的激烈。像以撒和利百加在亚比米勒的花园中交欢以及底拿被示剑奸污的故事[23]都没有多少删略。

“他对她施暴。”她说。

“怎样施暴?”

“就是施暴嘛!”

她认为不需要多讲,而她是对的。我不得不钦服她洞识听者的高明。在这类事情上不想有任何轻浮戏谑之言。她用她发自肺腑之言,指点我倾心于伟大永恒的事物。

————————————————————

[1] 法国作家安·弗·普雷沃(1697—1763)的小说,全名为《德·格里欧骑士和曼侬·莱斯戈的故事》。作品叙述一位贵族青年为一个妓女毁了自己的一生的故事,为18世纪言情小说典范之作,开后世通俗爱情小说的先河。

[2] 《安娜·卡列尼娜》中女主人公安娜·卡列尼娜的情夫。

[3] 《曼侬·莱斯戈》中的男主人公。

[4] 桑地诺(1893—1934):尼加拉瓜游击队领导人,人民英雄。1926年,他拿起武器支持副总统胡安·巴蒂斯塔·萨卡萨争夺总统职位。1927年美国海军陆战队进行干涉时,他率领数百人撤到尼加拉瓜北部山区。1933年1月美国海军陆战队撤离,萨卡萨出任总统后他才放下武器。1934年2月被国民警卫队杀害。

[5] 奥菲利娅为莎士比亚《哈姆莱特》一剧中的人物,波洛涅斯之女,因哈姆莱特待之冷热不定而发疯,最后投水自杀。

[6] 以利加拿的两个妻子之一,久不生育,后每年去示罗祈求耶和华,因心诚生子撒母耳。她将撒母耳送到示罗受宗教训练,成为士师。犹太教法典称她为七位女先知之一。参见《圣经·旧约·撒母耳记上》第1至4章。

[7] 分布于西半球北极与亚北极地区的土著民族。近海的主要从事捕猎海兽、鱼类,内陆的主要以狩猎为生。

[8] 原文为法文。莫里哀喜剧中屡遭不幸的主人公当丹的一句口头禅。

[9] 米勒(1814—1875):法国著名画家,以画农民题材著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