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第4/12页)

罗想农这见这模样,心疼异常,鼻子都酸涩了。一岁的白鳍豚,如果在正常的生活状态中,还是跟随在父母身边嬉戏玩闹的小孩子。如今它受了这么大的痛苦,来到逼仄的饲养池,周身被难闻的东西裹紧,眼面前是从未见过的陌生面孔,它心里的惶恐和紧张,罗想农几乎可以替它想像得出来。

乔麦子偏头看他一眼,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他介绍情况:“‘童童’也会撒娇的。昨天我们给它打针,它怕疼,‘嗞嗞’地叫,跟小孩子哭起来的声音真像!后来我跟它说,忍住啊忍住啊,马上就不疼了啊,它果然就不叫了。‘童童’聪明,它心里什么都懂。”

罗想农忍了半天的眼泪,到底不争气地悄然滚落。

乔麦子就不再说话。她一条接一条地给白鳍豚喂食。罗想农帮着她喂。他们一个递,一个送,配合得很默契。但是他们之间的空气是沉默和凝重的。时间就像一口深潭,起初只有小小的一掬水,一天天一年年地任凭水流哗哗加进去,不知不觉间,竟然深不见底,难以逾越。现在,人届中年的罗想农,举着一条沉重僵硬的腿,悬置在深潭上,不知道如何往前跨。

罗想农回到南京后,不间断地用信件跟乔麦子联系,获取“童童”的疗伤消息。乔麦子认真地、一丝不苟地回复他。她的回信大多简便明了,仅仅是一个关于白鳍豚的伤情治疗的说明。只在很少的一两封信里,在治疗工作取得突破、心情明显愉悦的时候,信中的文字带上一些情感色彩。

“今天我们取下了‘童童’的药背心。腹部溃烂面的坏死组织已经全部脱落,钩伤的颈部长出了新生组织。傍晚我提着鱼桶到池边时,它主动游过来,向我讨要食物。脱下背心的‘童童’感觉到舒服,游起来轻捷许多。”

“随信附去的是‘童童’正在愈合中的伤口的照片。豚类创伤的愈合程序大致跟人类相同:首先在伤口四周长出完好的新生上皮组织,然后如乡村包围城市一般地向中央部位伸展,遗留下犹如开刀拆线的痕迹,直至痕迹最后消退。仔细看的话,新生上皮跟正常皮肤略有差别,颜色更浅,略有凹陷。不过你放心,只是稍许瑕疵而已,不影响‘童童’的整体外观,它依然是个漂亮男孩。”

“两豚在池水中并游嬉戏,是多么美好动人的场面!我们今天为‘南南’和‘童童’做了摄影,准备送到英国的国际捕鲸学会上播放。‘童童’面对镜头还有点羞涩,安慰了好久它才肯从‘南南’身后露头。‘南南’一派大哥风范,游动时它总是把‘童童’护在里侧,仿佛怕小弟弟不留神在池边擦伤。偶尔‘童童’调皮,离开‘南南’独自玩耍,‘南南’就焦急不安,一声声地呼唤它,直到把它寻找回来。有这样负责任的大哥呵护你的宝贝,你可以完全放心。”

罗想农一封封地阅读这些信。他将它们仔细地编上号,收藏在一个漂亮的铁盒中。

几张有关“童童”的照片,他将它们翻拍,放大,配上镜框,悬挂在实验室里。照片翻拍后略显模糊,但是“童童”娇憨羞怯的模样历历可见,让每一个走过照片的人忍不住回头,赞叹再三。

到了六月,武汉的气温急速上升。“南南”在饲养池中生活了两年,对高温状态已经习惯。刚刚伤愈的“童童”却是头一次在非自然的环境中度过这个酷暑难耐的夏天。

乔麦子写给罗想农的信中透露了她的焦虑。

“池中水温接近三十五度。细菌和蓝藻绿藻都在大量繁殖,水质不容乐观。我们从中科院申请到十万元经费,又从国外基金会募集了一笔美元,用于铺设一条从水厂直通饲养池的供水管道,换水的问题总算解决了。但是因为天气太热的缘故,两个小家伙的胃口都不怎么好,我感觉它们明显瘦了。”

“我真不想告诉你,可是又不敢不告诉你,‘童童’的皮肤病有复发的苗头。不过你不必太过担忧,我们已经积累了那么多的治疗经验,应该有办法让‘童童’平安度过夏天。”

之后,足足有半个月时间,乔麦子再没有来信。

罗想农急得几乎要疯掉。他在心里对‘童童’的境况作了无数个悲哀的设想。他甚至认为‘童童’可能已经去世,而乔麦子不知道如何对他宣布这个噩耗,只能选择沉默。

他给武汉水生所挂长途电话,找乔麦子。电话好不容易接通,乔麦子的回答总算没有让他绝望:“‘童童’还算好,腹部旧伤没有复发,是背部长了一处脓疮。一直在治疗。你放心。”

罗想农怎么可能放心?如果情况很好,乔麦子就不会躲躲闪闪不给他来信。

七月,骄阳似火的天气,学校刚一放假,罗想农就带上了他能找到的治疗皮肤病最好的药物,还带上了他专门邀请的江苏农学院的畜牧兽医系老师,心急如焚地赶往武汉。

“童童”瘦得多了,精神也是萎靡不振。罗想农抓着鱼招呼它,它有气无力的,想游过来,又力不从心。它身上没有穿药背心,乔麦子解释说,天太热,怕它闷着,又怕伤口一捂,溃烂更甚。夏季和冬季的情况毕竟不同。

兽医系老师建议给脓疮开刀,把脓腋彻底挤出来,腐肉剜离,否则水生霉菌根除不尽。

水生所的同行们帮忙,在饲养池边准备了一张铺有海绵垫子的行军床,并且将床身吊在水池上方,这样,把“童童”从水中捞出来之后,它的半个身体还可以浸在水里,手术中多少能舒服一点。

手术时间选择在傍晚,夕阳西下时光,避免伤口暴晒。罗想农下到池中,亲手把“童童”抱上手术床。他感觉到“童童”的消瘦,身子轻得真像个小小的孩子。它的呼吸也很急促,嘴巴喷出难闻的高烧病人才有的气味,伤口的恶息令人作呕。

“‘童童’!”他轻轻抚摸它的身体。“‘童童’你要乖,无论多疼你都要忍着,一定要忍着!”他鼻子发酸地叮嘱它。

兽医系老师见多了伤病生死,比罗想农冷静很多,下手极利索,一刀割开“童童”背上的脓包。黄绿色的脓液流出来,顺着侧鳍缓慢游走,罗想农哆哆嗦嗦地拿药棉擦去。老师接着动刀,不依不饶地割出一个十字形的开口,而后整个人都趴上去,两只手在脓疮四面拼命挤压。脓液更快地迸涌,越来越稠浓,带着熏人的腥臭,夹着暗红色的丝丝缕缕的腐烂组织。“童童”疼得浑身都在发抖,手术床在水中剧烈摇晃。

罗想农偏过头,眼泪涌出来。他实在没有办法接受这样的残酷。

乔麦子迅速跳进水池,推了罗想农一把,示意他走开,由她来接替他的活儿。罗想农爬上池子后,踉踉跄跄地奔至围墙边,背对着水池蹲下,肩膀一耸一耸,头晕,干呕。他心里万分悲伤地想,他为什么要从渔民手中把“童童”买过来,送进饲养池?他为什么要如此残酷如此痛苦地延续它的生命?他如果让它自生自灭呢?让当地渔民干干脆脆地一刀宰杀了它,拖去喂猪呢?是不是对它更为公平和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