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崇祯四年的二十七个瞬间(十六)(第5/7页)

到了东门市的公交换乘站,牛车上的乘客几乎全走空了。徐霞客也挑着包裹,好奇地打量着这座陌生的繁荣城镇。只见站外的空场上停着不少手推车、黄包车,周围还有许多摊贩、伙计和力工聚集着,很是热闹。一见有客人从公交牛车上下来,原本蹲着闲聊的,靠着打瞌睡的一干人都来了精神,纷纷上来招揽生意:“……先生,要水果不?新鲜的澳洲种的雪梨,好便宜的啦!”、“……《临高时报》!今天的《临高时报》!有增刊啦!”、“……住店啦,临高商务部评定三星旅社,客房卧具一客一换,没跳蚤没虫子!身子乏了还有小姑娘按摩――有黄票的!”、“……廉价客栈优惠啦,预交一个月房费住一个半月!”

一片喧闹之中,徐霞客十分警惕地护住自己的包裹,挤开人群走上大街:作为一个走遍大半个中国的老驴客,他深知任何府县的车船码头,照例都是各种歹人出没的地方:强盗、扒手和骗子,都喜欢在这种热闹地方做买卖,之前他在游历各省名山的时候,已经吃了许多许多的苦头,差不多是久病成良医了。

此时已是午饭时分,三人都是肚中饥饿,王明山便很熟络地找了一家小饭铺做东请客,招呼姓苟的老板上了三碗牛肉米粉,还额外要了几道“澳洲菜”——热腾腾的米粉端上桌来,只见微微发黄的米粉条漂浮在浮着油花的汤汁中,上面散放着牛肉片、酸菜、花生、虾仁等配料,让人一看就很有食欲。

而那几道“澳洲菜”更是让徐霞客眼界大开——他之前在江南老家见过不少“澳洲货”,但“澳洲蔬菜”暂时还没移栽过去:西红柿炒蛋的味道酸甜可口,开胃又下饭。还有绿色的嫩豆荚,炒出来又甜又嫩。还有一朵朵象花一样的蔬菜,有白色的,也有绿色的,白的硬酥,绿的烂软,吃起来滋味各有千秋。

吃饱喝足、结账会钞之后,三人便分道扬镳了——王明山要到几家有来往的商号去收账和下单子进货,而徐霞客与徐仲昭则按照王明山的推荐,前去一家长期租房的官办廉价旅店“为民旅社”落脚。

这“为民旅社”距离苟家饭铺不远,乃是一座红砖砌成的三层楼房。外观谈不上如何美观,犹如个盒子一般四四方方。墙面上倒是有不少窗户,而且都装着玻璃窗。不过这种“奢侈”对徐霞客来说已经是审美疲劳了――在别处罕见的大幅平板玻璃,在临高却是最常见不过的东西,也是“澳洲特色”之一。

扛着行李走进“为民旅社”的大门,一股非常复杂的难闻气味扑面而来,这是烟草、烧酒、汗臭和破烂衣物混合组成的一种特殊气味——徐霞客昔年在各地下等旅店投宿时,就常能闻到这种怪味,已经是见怪不怪了。不过在这为民旅社的气味里,还混杂着一种有着强烈刺激性的气味――消毒水的味道。

虽然气味难闻,但门厅里的光线倒是明亮,只见柜台账桌后面坐着一个蓝衣短发女“公人”,面前堆满了厚厚的客簿。身后的大木板上挂满了钥匙。旁边的墙壁上有一张横幅告示:“无身份证者不得入住!”

看到这客栈里的伙计都用官差,徐霞客忍不住又有些感慨——大明朝廷虽然也有驿站,但只招待公门中人,并不对小民营业,而且眼下已经被崇祯皇帝给裁撤了。而澳洲髡人这边,区区一个小县竟有这许多官差……唉,不用说,这髡人的冗官冗吏必是极多的了,倒和大宋一般无二,真是好的不学坏的学啊!

虽然心中想着种种念头,但徐家兄弟倒也没怎么迟疑,就径直掏出身份证,到柜台上办理入住手续。那髡人女伙计登记好他俩的身份证,便问道:“……住通铺还是单间?”

“……这儿还有单间?”徐霞客顿时眼神一亮,虽然在历次跋山涉水的远游之时,他一向不怕风餐露宿,住破庙睡树洞跟乞丐搭伙,差不多什么苦都尝过,但不管怎么说,徐霞客也是缙绅出身,从小到大都是养尊处优的。这次出行又带上了族兄徐仲昭,有条件的话还是最好能住得舒服些,“……能先看看吗?”

“……当然可以。这位客官,咱们旅社的一楼和二楼是通铺,三楼是单间。我带你上去就是。”

跟徐霞客曾经住过的某些上等客栈相比,为民旅社的单间很小,一张床便占据了地板的三成,家具只有式样简单到极点的一桌一椅一个柜子,天花板也很矮――严格来说,这所谓的三楼实际上是“二楼半”。不过胜在窗户敞亮,很是干净齐整。更主要的是价钱便宜,只比通铺的价格贵了一倍而已。

于是,徐霞客很爽快地要了两间房,跟族兄一人一间,约定先租五天,届时有需要的话再续租。

“……咱们旅社不包伙食,你要吃饭的话出门左拐,第二条巷子里就有公共食堂。愿意去吃摊子或者小饭铺也容易――那里都有。厕所在走廊到底,冲凉到一楼的浴室。还有帮忙洗衣服的,不过得收钱。”

收了房钱办完手续之后,那蓝衣女公人又热情地对徐霞客一一介绍道,“……热水只有早晚的六点到八点。冷水全天供应。不过今天刚刚换了新炉子在试用,所以现在刚好有热水,你想洗澡的话不妨抓紧了。”

“……多谢了。”徐霞客点头答道,以为这旅社每天早上和傍晚都有伙计拿大锅烧水给客人用。谁知到了浴室里才大吃一惊——地面和墙面全都贴了瓷砖不说,外间的马桶也是用瓷器做的!浴室里同样不见习惯了的浴桶和浴池,而是在一个个喷水的管子下面洗淋浴,只要把阀门一拧开,就有冷热水下来……

关于其中的原理,徐霞客倒是在杭州紫明楼见识和考察过,冷水应该是有水管通向某个蓄水池,至于热水则是造了个大炉子,不断的派人烧火。但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般阔气的上等澡堂,在临高这边居然连贩夫走卒都能尽情享用——虽然每天只有两个时辰……澳洲人的这份豪奢,真是让人难以想象。

……

总而言之,徐霞客和他族兄徐仲昭在入住之后就痛痛快快地冲了个热水澡,洗掉一身的尘嚣,然后便换上一套新衣裳和一双干净布鞋,趁着此时日头还高,一起从旅社出来,去观赏这临高市面上的“澳洲景”。

——之前到“为民旅社”投宿的一路上,沿途的繁荣就已经让徐家兄弟看得眼花缭乱。眼下更是只感觉自家两只眼睛完全不够用:总得来说,这里的房子很多很高也很漂亮。就徐霞客所知,在内地的很多破败小县城,就连一幢两层小楼就能引起百姓的津津乐道,但在临高的街头上,就连五层的楼房也不算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