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全面较量(第5/7页)

在这种情况下,到6月,美国远东空军不得不停止了“绞杀战”,并承认“绞杀战”没有达到目标。美国空军战史写道:

事实很明显,对铁路线进行的历时10个月的空中封锁,并没有将共军挫伤到足以迫使其接受联合国军方面的停战条件的地步。

第8集团军司令官范佛里特1952年5月31日在汉城记者招待会上说:“虽然联军的空军和海军尽了一切力量企图阻断共产党的供应,然而共产党仍然以难以置信的顽强毅力,把物资送到前线,创造了惊人的奇迹。”

美国海军战史称:“从朝鲜的整个空中阻击战来看,只有部分是成功的。即海空军的协同破坏活动并没有阻止敌人的供应物资运往前线,或达到‘战场阻击’的目的……在整个阻击战期间,敌人似乎只要愿意,就有充分力量随时发动攻势。”

志愿军经过反“绞杀战”斗争,建成了由防空、抢修、抢运相结合,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相结合,从后方物资基地到第一线各军的前后贯通、纵横交错的交通运输网,即“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从而解决了运输一直困难这一战略上的重大问题。

4 坑道之战

能不能守的问题解决了,“办法是钻洞子。我们挖两层工事,敌人攻上来,我们就进地道。”

在志愿军空军、铁道、工程、运输等部队反“绞杀战”的同时,朝中两国军民彻底粉碎了美军进行的细菌战。这时志愿军前线部队在三八线附近与敌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在1951年夏季防御作战时期,志愿军士兵群众创造性地构筑了防炮洞(俗称“猫耳洞”),并将相邻的防炮洞挖通发展成马蹄形的小坑道,从而出现了坑道工事的雏形。这种工事的出现,能较好地保存有生力量,有助于保持防御的稳定性。

1951年9月16日,志愿军领导人指示各部队:“以后我重要阵地,必须是隧道式的据点,特别是核心阵地”,工事强度要求能抵御榴弹炮的轰击。在秋季防御作战中,由于战斗频繁,作战部队不可能在全线大规模地构筑坑道工事,建立完整的防御体系。

秋季防御战后,为加强和巩固已占阵地,志愿军和人民军便立即在全线掀起了大规模构筑坑道工事的热潮。

当时正值隆冬季节,天寒地冻,土石坚硬。作业工具、器材特别是炸药不足,更缺乏技术指导和作业经验。为克服这些困难,各部队充分发动群众出主意想办法,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工具不足,自设小铁匠炉,搜集各种废弹,制造工具;炸药不足,专门成立技术小组,拆卸敌投射的未曾爆炸的炸弹、炮弹,从中取出炸药;作业技术缺乏,发动群众及时总结、交流作业经验等,保证了工事构筑的顺利进行。

据后来统计,从志愿军构筑前沿工事起至朝鲜停战为止,志愿军共挖掘大小坑道总长1250公里,挖堑壕和交通壕共长6250公里。在横贯朝鲜半岛250公里的整个防线上,形成了坚固的“地下长城”。这是中外军事史上的伟大创举。

这样,中朝军队实行坚守防御有了比较可靠的阵地依托,标志着志愿军和人民军的阵地战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正如毛泽东主席所说的,能不能守的问题解决了,“办法是钻洞子。我们挖两层工事,敌人攻上来,我们就进地道。有时敌人占领了上面,但下面还是属于我们的。等敌人进入阵地,我们就反攻,给他极大的杀伤。我们就是用这种土办法捡洋炮。敌人对我们很没有办法。”“现在是方针明确,阵地巩固,供给有保证,每个战士都懂得要坚持到底。”

“联合国军”亦担心中朝军队再次反攻,也构筑了三道防线转入阵地防御,于是在朝鲜战场形成了两年零一个月的两军对峙的作战状态。

为贯彻积极防御的作战方针,为坚守既设战线,大量消耗敌人,志愿军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挤占敌我中间地带和攻取敌突出的连、排支撑点的作战活动。到5月,随着第一线阵地的日益巩固,这种作战活动在全线普遍展开。5月至8月,第一线各军共挤占中间地带和敌突出的连、排阵地20余处,扩展阵地面积30余平方公里,将斗争的焦点推向敌军阵地前沿。

1952年6月,“联合国军”惧怕中朝军队在朝鲜战争爆发两周年之际发动攻势作战,决计破坏志愿军可能的进攻准备,并对其4~5月挤占阵地活动进行报复和配合谈判对中朝方施加压力,遂于12日开始,以美军第45师和南朝鲜军第6师为主,前线其他各师配合,发动了名为“回击行动”的进攻。

“联合国军”的重点攻击目标,是志愿军第39军5月挤占的铁原西190.8高地和第12军5月挤占的金城南官垈里西山。这两个阵地均由一个连防守。

12日晨,敌军在大量飞机、坦克和炮兵的支援下,以营、团规模的兵力发动进攻。

在190.8高地,十多架敌机向阵地俯冲、投弹、扫射。顿时,阵地上烟火四起。

接着,一群群的敌军步兵,在8辆坦克的配合下,从四面八方向阵地涌了上来。一场激战开始了。

志愿军守卫该阵地的第3连,在炮火的配合下,用猛烈的火力打退了敌军好几次冲锋。敌人的尸体越堆越多,敌军的后续部队也越来越密。

守在山顶上的第5班的坑道口,被敌机炸塌了,他们失去了工事的依托,多数同志牺牲了,剩下的少数人开始向守在山腰的第6班转移。敌军炮火猛烈轰击,把战壕都轰成了斜坡。

残酷的战斗持续进行,时间已经中午12点了。

突然,有人喊了一声:“山顶上有敌人!”原来,自5班大部分同志牺牲之后,敌军就攻占了山顶,而且投入的兵力由一个营增加到了两个营,从四面八方向6班的阵地逼近。

班长高云和在外边担任掩护,由副班长芮朝寿指挥大家进入坑道。就在他们刚进入坑道的同时,敌人已经窜到坑道口。只听坑道口重重地震动了一下,敌人把右边的坑道口炸塌了半边。

外面的敌人嗷嗷乱叫,不断往坑道里面开枪、扔手榴弹,战士们也从里面向敌人射击。

战斗持续着,晚上10点钟左右,第3连连长李汉友带着一个班和一部步话机,突破了敌人的严密封锁,反击上来,和6班会师了。

天亮后,高云和与芮朝寿各带一个小组,分两路摸到附近敌人正在睡觉的交通沟跟前,用手榴弹炸死了好些敌人。敌人万万没有想到,在这种情况下,志愿军居然大胆而主动地打击他们。

中午时分,坑道口忽然响起了两次不大的爆炸声,两道黄烟跟着涌进坑道,呛得大家直咳嗽,闭着眼睛还流眼泪。敌人正在施放毒气弹,战士们急忙戴上防毒面具,并且使劲地往外扇风,黄烟慢慢地散了,敌人的毒辣手段没能奈何坑道里的战士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