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基础与原理(三)(第6/6页)

每一支部队都需要一定的轮换制度,我国的坞修地点应尽可能位于由莫比尔至诺福克(或纽约)之间。

这部讲稿完成时,美国人只有门罗主义可算是称得上对外政策。现在,我们又有了“门户开放”。政府根据一定原则处理对外关系所遇到的许多问题,这种固定而明确的原则,可称之为外交政策,但它们都只适用于特殊事件和偶发事件,所以不会对上述两项政策产生连续不断的影响。这两项政策都是依据国家态度和国民利益而制定的,具有制造舆论的作用,能持续不断地影响外交。门户开放指商业机会均等,门户开放政策很大程度上是针对亚洲人制定的。夏威夷便是一个恰当的实例。日本强烈反对美国占领夏威夷。美国不能容忍亚洲进入其地广人稀的太平洋沿岸,任由亚洲人自由迁入,否则其结果将变成亚洲人在美洲开拓殖民地。这是美国政府所不能接受的。

美国结合实际情况,在太平洋设置海军场站,恰如英国在地中海逐渐获取海军场站一样。门罗主义是美国唯一的积极对外政策,门罗主义的焦点即巴拿马地峡。美国的国家权益已逐渐而迅速地集中于加勒比海,而巴拿马地峡的通道恰好穿过这一区域。我的讲稿最初写成时,太平洋问题和其国际意义尚未显现,极少人注目。现在,太平洋已具有现实而直接的意义。这种转移,可同18世纪后半期英国政治家们的评价相提并论,即从加拿大至委内瑞拉的西大西洋的地位已超过地中海。地中海并非不再重要,而是失去了领先地位。加勒比海地位与太平洋相当。巴拿马运河即将建成[6],加勒比海和太平洋之间的联系必将日益密切,在这两个方向上选定的港口可以构成一个严密完整的体系,其中每个部分的设施和持久能力都应按其对整体有所贡献。

归根结底,维护任意设防海军场站体系还是要依赖海上优势,即海军。一个完全孤立的强固哨所,即使苦守再久也难逃陷落。1779—1782年的直布罗陀依靠英国海军的补给,才得以幸存。只有活跃的野战部队才能解救被围困的堡垒。

由此可见,战斗中海军的直接目标是敌人的海军。因为敌人海军必须在各分散的战略据点之间保持联系,于是,与其打击战略据点,不如直接打击舰队。我们往往惋惜一支巨大的海军把力量集中于海军场站上,而不去管攻势范围内的敌人海军。舰队和港口必须互相协作,除了本土港口外,港口对舰队的需要大于舰队对港口的需要。所以,我认为,舰队应该攻击敌人的海军,从而切断它与港口之间的交通联系。


[1] 至少在最初。

[2] 包括它们对交通线和后撤线的威胁。

[3] 或者是敌人的努力与否的问题。

[4] 尤其是法国。

[5] 见《邮报》1910年4月18日。

[6] 作者书稿写成时,巴拿马运河还未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