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基础与原理作战行动(第6/13页)

巨大的政治成就往往来源于军事行动,对此,任何一个军事指挥官都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对于那些政治成果,他无须深刻理解,只需知道那些后果就可以了,但如果一个军事指挥官丧失经过努力就能达到的目的,那他就是不可原谅的。1796年,法国将领让战士休息了两个小时,因而未能切断奥军与曼图亚城的通路,奥军正是利用法国将领送来的两个小时,迅速进入该城。对此,拿破仑怒不可遏。1690年,法国舰队司令图维尔在比奇岬战役之后没有乘胜追击战败的荷英舰队,致使这次胜利未能获得决定性战果,反而间接地帮助反法联盟的核心人物荷兰国王威廉三世成为英国国王。胜利之后的松弛,直接影响着整个战争结局。

事实证明,肯定“存在舰队”论是对海军战略有害无益的。阻止对英国入侵的,并非战败和失去战斗力的英荷两国的“存在舰队”,而是图维尔的迟钝和松懈。

1795年,英国地中海舰队司令霍瑟姆拒绝追击惨败的法国舰队,无疑极大地缩小了战果,而他的这次失误,使得拿破仑得以在1796年发动意大利战役。拿破仑对于历史的影响,正是从此战役开始的。正当拿破仑以压倒性优势进攻西班牙、占领其首都马德里,其伟大的计划正成功在望之时,他遭到致命一击。英国陆军中将约翰·穆尔爵士将一支小分遣队派至位于拿破仑的交通线翼侧的萨阿贡。虽然穆尔失败了,被赶入海中,但是西班牙得救了。拿破仑失去了时间和机会,他不能亲自返回马德里,只能将任务交给了几个部属,要知道这些任务只能有着无上天才方可胜任。从军事观点来看,拿破仑的彻底失败就是始于此处。威灵顿通往滑铁卢大捷的全部发迹历史便孕育于穆尔的大胆构想之中。内皮尔写道,不然意大利半岛之战,历史学家根本没什么好写的。

一位海军将领可能预见不到他所能造成的遥远结局,但他却能采用纳尔逊在上述实例中所表达的原理。当纳尔逊听到霍瑟姆谈到他们干得十分出色之后便说:“即使敌人的11艘军舰已有10艘被我们俘获,如果我们还未俘获剩下的那一艘,我将永远不说干得出色。”

对马海峡交战之前,东乡平八郎舰队同罗日杰斯特文斯基舰队之间的相互关系,酷似追击舰队同被追击舰队之间的关系。罗日杰斯特文斯基舰队在旅顺口分舰队屈服之前便已出发,旅顺口失陷后,其恰如一支惨遭失败、首先必须尽力逃入自己港口的舰队。当时的局势,许多人都认为应该返回波罗的海,这才是唯一的出路。但罗日杰斯特文斯基认为,日本人此时正忙于修理舰船、清理船底、补充舰员,他们还没有获得截击的最佳条件,在这之前,他必须率舰队迅速驶往海参崴。俄国当局并未下达这样的命令,而是命令他在贝岛[8]停留,等待涅博加托夫率领的增援部队。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考虑到增援部队是由各式各样的、质量低劣的不同舰船组成,俄国人的首要目的是逃入海参崴,再加上,日本人急切地渴望俄国舰队所耽误的时间,等待机会对罗日杰斯特文斯基舰队发起截击。从这点上看,他似乎是正确的。他从1月9日起在贝岛直到3月16日,后来又在法属越南的金兰湾从4月14日待到5月9日,此时才同涅博加托夫会合。除去必要的加煤和整修时间来看,他所耽搁的时间长达六七十天,实际上从贝岛赶往对马海峡只需要45天左右。可见,如果不是为了等待涅博加托夫与之会合,罗日杰斯特文斯基舰队本可提前两个月,也就是3月20日左右到达对马海峡。

东乡平八郎不用与俄国人拼速度,因为他已经占据了有利位置。即使如此,他也需要选择最佳的截击位置,以及制定总体作战方针。尤其是后者,所要考虑的东西很多。例如,是否前进迎敌;是否使用鱼雷艇骚扰敌人以击伤一定数量的俄国舰船,彻底击毁俄国的劣势兵力;侦察船的方向和行动又该如何。他的行动可以视为对这些考虑的答案。东乡平八郎没有前进迎敌,也没有骚扰敌方舰队,他只是将全部作战兵力集中在他预料中的俄国舰队前进航线上。有趣的是,他对敌人的动向一无所知,直到交战当天早晨才得到情报。我们可以说他做得很好,但是他应该能做得更好才对。无论如何,当时他已经占有了决定海战胜利的大部分条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他在此战中的一些要点,这跟我们的课题有关。日本人首先通过奇袭,严重挫伤敌人的舰队,为自己赢得了充裕的时间和机会,因为这时敌方舰队无法进行有效机动。之后,他们攻陷了俄国的海军基地旅顺口,并消灭了其中的分舰队。这样,日本人就迫使俄国日益接近的增援舰队只能往一处方向前进。

一支快速机动的舰队在视野里消失,已知它只有唯一一个港口可以投奔,不用说,对其追击就该直指这个港口。如果港口不止一个,追击者就要决定应该朝哪个方向追击敌人,并且向不同方向派出通讯船搜寻敌人并即时传递情报。承担这种任务的巡洋舰应该了解对方想要或者可能的行动,必要时需要派出两支舰艇,因为情报的重要性,必须加倍谨慎。这跟重要函件必须一式两份是一个道理。我们当然可以利用无线电波传递消息,但是无线电在截获消息之前是无法发挥作用的,而消息必须是看到目标才能传递的。另外,无线电发出的情报也有被敌人截获的可能,会对情报的传递造成严重的不利后果。所以,派船传递消息加上无线电波传递,二者结合可能更有保障。对于一次至关重要的战役而言,这点要求其实并不过分。

理论上,为了取得圆满的战果,比如说纳尔逊所说的俘获全部的军舰,作战的目的就应该将敌人从其在整个战场上的每个立足点驱逐出去,尤其是摧毁其舰队或者是彻底封锁其舰队。在掌握了决定性位置后,进一步的行动应该是针对敌人据点。此时,绝对不要分散舰队力量,除非拥有压倒性优势,而且不能将交通线延伸至保护能力之外,除非是执行一次突袭。

如果必须在舰队和设防港口之中选择一个为目标,则舰队就应当是真正的目标,但对港口的封锁和攻击,则可以将敌人舰队引入攻击范围以内。美国独立战争时期,英国占领的直布罗陀多次遭围攻,而英国舰队为了输送补给,就不止一次进入敌方封锁舰队作战范围以内。科贝特在其《七年战争》中,公正地评价了宾将军所进行的一次失败的攻击。如果宾将军能转移到附近海湾攻击法国运输舰船,则法国司令就不得不迎战,从而为英国舰队制造机会。这样的行动主要是为了打击敌人的交通,如果在己方交通不会承担过大风险的情况下,这种行动是可取的,而且也是符合战略原理的。对敌人基地实施严密的封锁,则可迫使其舰队迎战,或者放弃这个基地。正如我在前文中指出的那样,絮弗昂于印度洋所进行的战役中,只要英国占领亭可马里,法国就可以施以封锁和威胁便可迫使英国人出战,尽管那不是英国的主要基地。海军一旦放弃战场,基地就会因物资匮乏而不攻自破,如直布罗陀,如果没有英国舰队按期对其提供补给,它的陷落就只是时间问题。不过,这样的战果总比不上直接摧毁敌方海军那样圆满。这样的胜利可以导致同样结果,这种胜利是一箭双雕的胜利,即是对敌方舰队,也是对敌方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