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关于日俄战争的研讨(二)(第4/4页)

日本人的成功在于顽强地坚守原理,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这种坚守更难能可贵。在这场战争中,日本海军对于海军最大的贡献在于,以一连串引人注目的胜利证明了“存在舰队”论的夸大性。然而,俄国舰队的拙劣表现,使这一证明失色不少。

就基本观念而言,存在舰队学派和绿水学派并无两样,都认为海军的重要作用与其他条件无关,在我看来,这是夸大了海军的能力。例如,要塞在国防和海战的作用就被它们忽视了。已故英国海军将领科洛姆,过高估计了一支处于劣势的海军兵力对敌方渡海所起的威慑作用,他是该思想在现代的代言人。在其《海战》[7]一书中谈到存在舰队理论的杜撰者——英国海军大臣托林顿子爵,在1690年的指挥行动时指出:

哪怕一支舰队已经丧失了作用,被封闭在未设航标的沙洲后,也仍旧是一支军事力量,可迫使一支明显取得胜利的舰队无法采取任何行动。这就是比奇角海战留给我们的遗产。

1899年,在该书第三版中,科洛姆明确主张上述论点并增写了下面一段话:

任何海战,进一步攻击对方领土前,必须摧毁对方海上守卫舰队。

他的某些拥护者认为,只要手中有一支舰队,即使是处于劣势的舰队,在适当范围内,只要它未被摧毁就可阻止敌军的渡海作战。这个结论曾经在一些历史实例中得到证实。虽然它被人们多次遵循,但是并不意味着它是正确的。正如在日俄战争中,日本人依靠大胆做法获得了胜利,但并不能证明他们的所有行动都是正确的。环境是会改变的,但“存在舰队”论认为,任何环境都无法撼动“存在舰队”论的主张。

与“存在舰队”论所坚持的不同,日本人所遵循的方针,即深思熟虑任何可能性后,选择最有利的战机,哪怕他们附近有一支强有力的舰队。假如日本人坚持在消灭了旅顺口的舰队才能输送自己的部队,那么,旅顺口的舰队依然会存在至今,因为它们只需停在港内即可。按照“存在舰队”论者的观点,只要这支舰队一直存在,那么敌人就不敢行动,日本也就没有了获胜的机会。我认为,如果日本人也这么想,还谈什么登陆呢?因为他们只能由俄国人来决定是否作战了。

也有人赞成“存在舰队”论,但是他们的结论却较为公正,如大英帝国国防委员会秘书长的乔治·克拉克爵士曾经写道:“一支有效的舰队假定是劣势舰队,对于海战尤其是对于渡海输送陆军部队来说,具有强大的威慑作用。”他的论述当然无可争议,对我而言,我要说的是极端的“存在舰队”论观点的危险性,不仔细考虑作战因素而将军事术语公式化的人终将走入极端。

从第一次翻开科洛姆的《海战》,到现在已经十五个年头了。我对它已经记得不太清楚了,为了给大家一个参考,我从当年的笔记中找到这一段话:

依我看来,科洛姆的主张过于武断,他认为仅仅依靠一支海军兵力,而且是不占优势的兵力,甚至相等的或较小的兵力造成威胁,便可迫使敌方放弃进攻。

确实有过这样的案例,但我认为,在一些实例中,如果采取不同的行动,成功是显而易见的。我认为“存在舰队”论与拿破仑所倡导的“不敢冒险便无法进行战争”是相违背的,这句名言与他的另一句名言相对应,即战争按照准确的表达,就是在于取得最为有利的时机。

“存在舰队”论否认了冒险的必要性,而且还认为失败可能比成功更有价值。在其看来,失败可能源自精确的计算和激烈的战斗,而成功则可能源自侥幸或兵力悬殊。在采取冒险计划之时,必须考虑:这个目的是否值得冒险?是否已经有保证成功的措施?纳尔逊在建议进攻里窝那时,曾与拿破仑不谋而合。实际上,纳尔逊的准则早已形成,他并非单纯地冒险,而是在经过对各个细节的仔细研究后,才果断地决定冒险。纳尔逊写道:

必须等待时机。我唯一担心的是,为了国家的荣誉和利益,我们是否值得冒险?如果值得,就以上帝的名义去做吧!

在另一场合他又写道:

不论何时发现了法国护航舰队,只要有可能,就必须冒险俘获或摧毁它,我的舰队的建立就是为了在适当时机冒险行动。


[1] 原文Rasplata。

[2] 对此,他附有如下注释:“那些指责战斗期间各舰装煤过载的人,真是谎言连篇,厚颜无耻。”

[3] 这比我们的战斗舰队绕航麦哲伦海峡还要早三年。

[4] 德国著名哲学历史学家兰克的作品。

[5] 或许还要增加在战斗中足以维持的数量,以补战斗中烟囱被击破之后的消耗,这是可能发生的意外事故。

[6] 这些就是威廉三世所遇到的困惑局面和罗日杰斯特文斯基所关心的补给问题。

[7] 科洛姆:《海战》,1890年版,第122页。